“一大会址”日记|红色故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2017-11-20 17:16

【编者按】

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愈益深刻。由于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的破灭和对社会主义的强烈向往,特别是受到五四时期工人运动的伟大影响,在中国产生了一批立志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就必须建立一个像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那样的无产阶级政党,从而开始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

中共一大会址内的陈独秀(右)与李大钊(左)雕像。 图片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在中国最早酝酿创建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1919年6月,陈独秀因在北京散发反对北洋政府的传单被关押。9月16日,经各界营救获释出狱。陈独秀出狱后仍然受到京师警察厅的监视。为了躲避军阀政府的迫害,他辞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职务,专门从事新文化运动。当时他的思想更激进,是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图片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编《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
1920年1月29日,陈独秀应汪精卫、章士钊的邀请,从北京到上海,为西南政府筹办西南大学。经过几天商议,陈独秀草拟了《西南大学组织大纲》。2月4日,他抵达武汉,应邀到武昌文华大学等校去演讲,提倡“打破阶级的制度,实行贫民社会主义”,鼓吹彻底改造社会,轰动武汉社会各界,湖北官厅大为惊骇,令其停止演讲,速离武汉。当陈独秀离开武汉重返北京后,北洋政府急忙命令京师警察厅派了一名警察,监视守候在北池子陈独秀寓所门前,准备等陈独秀一到北京马上加以逮捕。陈独秀的友人、北京大学教授高一涵得悉后,就同李大钊商量,决定派人先到西车站守候。待陈独秀一下车,就把他接到北京大学理科教授王星拱家里暂避,尔后又转移到李大钊家里。不久,为了安全起见,李大钊决定由他亲自秘密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

李大钊,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图片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1920年2月的一天,一辆骡车出北京朝阳门,在通往天津的公路上缓缓行进。当时正是北京一带生意人往各地收账的时候,陈独秀头戴毡帽,身穿王星拱家里厨师的一件背心,背心上沾满了乌黑发亮的油迹,坐在骡车里面。李大钊跨在车把上,打扮成收账的生意人模样,携带的几本账簿印有店家红纸片子。在几天的旅途中,他们严肃认真地谋划在中国建立一个像俄国那样的布尔什维克政党。

陈独秀到天津后,又乘轮船赴上海。事先李大钊已向在上海的北京大学学生许德珩发出电报,要他在上海帮助陈独秀找住所。许德珩接到电报后,就预租了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让陈独秀定居下来。这幢二楼二底的坐北朝南的里弄石库门房子,原来是柏文蔚的。辛亥革命后,柏文蔚曾在孙中山的调派下,到安徽当过都督。

陈独秀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定居后,把《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到这里。此时此刻,他对北京的学生运动状况作了深刻的反思,感悟到没有工人阶级的奋起,只有学生运动难以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于是他把目光转向工人阶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了发动工人起来开展革命斗争,陈独秀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工团体调查,深入了解上海小沙渡和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1920年4月2日,他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对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做出高度评价。

1920年5月1日,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等的组织下,第一次纪念自己团结战斗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北京、广州、唐山等地的工人都纷纷举行了纪念活动。陈独秀为此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1920年5月郑重出版《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该纪念专刊共发表文章28篇,其中有李大钊的《“五一”MayDay运动史》一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工人和资本家的贫富悬殊和尖锐对立,指出“劳动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无法调和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步尝试,这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共产主义者酝酿建党的实际活动的开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陈独秀在上海定居后,还联络一批先进分子经常学习和研讨马克思主义学说,宣传新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酝酿筹建党的早期组织。

李大钊返回北京后,和邓中夏、高君宇等经过多次酝酿讨论,决定首先在北京大学组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体,为建党做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了许多进步青年。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当时具有很高的声望,许多青年团结在他的周围,把他作为良师益友。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那个时候是他的学生。”“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五四时期广大的知识青年,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逐步走上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革命道路。

当时,邓中夏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一部分青年学生,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去,接近劳动群众。邓中夏带领该团体团员到达长辛店。他们虚心向工人学习,和他们虚心向工人学习,和他们促膝谈心,交朋友,宣传革命道理,深受工人的欢迎。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相约在上海和北京开展的各项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来华,随行的有俄共(布)党员、翻译杨明斋,同李大钊、陈独秀等取得联系,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5人在陈独秀寓所聚会,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了使全国各地尽早建立党的早期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发函给北京、武汉、长沙、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建议各地建立同样性质的组织,起到了中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同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发起人由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3人。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先进分子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建党活动不断发展,建党工作初具规模。在此期间,许多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已逐渐成为愿意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先锋战士。他们决心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在中国尽快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