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约翰逊丑闻稿神秘消失,唐宁街删帖惹争议
原创 84 iWeekly周末画报
英国报纸《泰晤士报》一篇爆料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丑闻的稿件“不翼而飞”,引发公众猜测。英国媒体6月21日爆料,唐宁街首相府要求《泰晤士报》撤回一篇关于约翰逊想聘用妻子凯莉·西蒙斯(Carrie Symonds)为自己工作的报道。在唐宁街强力要求下,这篇据称“充满八卦”的稿件最终没有登上报纸。删帖事件曝光后引发英国社会各界批评,有媒体评价,这起闹剧是传播学中“史翠珊效应”(Streisand Effect)的最好证明——越是被压制删帖,新闻反而越容易流通,引发社会关注。
▲约翰逊与妻子凯莉。
神秘爆料文章遭删除
这篇引发全英国关注的报道出现在6月18日。当天,英国老牌媒体《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报道,称约翰逊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曾希望聘用凯莉·西蒙斯(Carrie Symonds)为自己的办公室主任。约翰逊当时与第二任妻子玛丽娜·惠勒(Marina Wheeler)还在婚姻中,西蒙斯是他的婚外恋对象,她曾担任英国保守党的通讯部主管。
根据这篇爆料,西蒙斯担任约翰逊的办公室主任将获得每年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2万)的收入。虽然约翰逊最终没有聘用西蒙斯,他与惠勒还是于2020年离婚。2021年,约翰逊与西蒙斯结婚,两人目前育有两子。报道由资深政治记者西蒙·沃尔特斯(Simon Walters)撰写,一经发表便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大洋彼岸的新闻界同僚《纽约时报》形容,这是一篇“关于英国政府高层里爱情、野心和腐败的绝佳八卦与指控”。
▲报道作者沃尔特斯。
报道首先登上当日初版《泰晤士报》的第五页,但在当天之后的所有版本中都没有再次出现。报纸网站上也不见电子版本,一个周末过后,它都没有在《泰晤士报》任何平台重新登出。英国著名小报《每日邮报》(Daily Mail)之后在网站上刊登了这篇文章,几小时后就删除了报道,链接失效。“爆料首相想为婚外情对象找工作的稿件消失了”,撤稿事件立刻引发英国媒体关注。许多读者涌向《泰晤士报》网站留言区,要求报社解释为何删除了这篇稿件,报社至今没有回复或作出任何声明。
6月20日,唐宁街终于松口证实,“首相府与一家报社就放弃一篇涉及首相夫人凯莉的报道进行了交涉”。唐宁街发言人坚称,要求撤销这篇稿件是因为它的内容“不是真的”。根据唐宁街公布的备忘录,首相府在报道刊发之前与之后都与《泰晤士报》进行了交涉。与约翰逊结婚后选择冠夫姓的凯莉·约翰逊之后再次通过发言人表示沃尔特斯的报道“完全不真实”。首相发言人称,约翰逊没有亲自过问删帖事件,他也没有与同意刊发这篇报道的《泰晤士报》副主编托尼·加拉格尔(Tony Gallagher)交谈过。
“越想掩盖,公众越有兴趣”
让英国社会愈发感到奇怪的是,首相府虽然否认指控,称报道不实,但没有像往常那样宣布采取法律行动。报道作者沃尔特斯对新欧洲网(New European Website)的记者说,他“愿意100%对报道负责”:“在《泰晤士报》出版前48小时,我与政府高层、本·加斯科因(ben Gascoigne,约翰逊的新闻秘书)和约翰逊夫人的发言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在沟通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故事中的任何内容进行公开否认。我坚持自己的报道。我在两天内拜访了报道涉及的所有相关人员,没有任何人否认指控。”
当英国BBC新闻网核实这篇报道的真实性时,两名消息人士对网站确认,约翰逊的确曾向团队提出过聘用婚外情对象凯莉的要求,但最终因多名助手反对,不了了之。曾担任约翰逊特别顾问的政治家多米尼克·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和保守党议员阿施克罗夫特勋爵(Lord Ashcroft)都跳出来支持这篇报道,称约翰逊还在2020年底时重新萌生聘用妻子的想法,但最终没有实现。
▲约翰逊与卡明斯。
另一方面,唐宁街10号里的知情人士也在发声否认报道的真实性。称媒体攻击首相夫人的行为“肮脏、没有信誉,因为是假新闻所以其他媒体都不愿意刊登”,并暗示这是性别歧视的行为。还有一些人提出,这不是沃尔特斯第一次写文章爆料约翰逊夫妇,两方“积怨已深”。在沃尔特斯担任《每日邮报》资深记者时期,他就揭露过凯莉一掷千金装修、搬进唐宁街10号的新闻。
事件发酵后,《卫报》引述“舰队街的消息”(Fleet Street,英国著名街道,曾是英国许多媒体的总部),称《泰晤士报》的记者们对撤稿的行为“感到非常困惑”。对发达且高速运转的英国新闻界来说,在新闻报道上线当日选择删稿是非常罕见的行为。有知情人士透露,删稿是《泰晤士报》多名高层的集体决定。
《泰晤士报》前任记者凯特琳·奥当奈尔(Katherin O’Donnell)在推特上批评,撤稿不但损害政府形象,也削弱了报纸在社会心中的公信力。“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篇关于凯莉·约翰逊的新闻在出版之后又被撤下,对,撤稿了。读者之后要如何相信一个不给出解释就删除内容的政府与媒体?”
“唐宁街能有一周不被媒体抓住丑闻吗?”英国《新政治家》杂志批评,删帖事件是一场弄巧成拙,反而让公众更关心这条陈年旧闻,也让约翰逊政府看起来没有诚信。
《卫报》提出,删帖事件是“史翠珊效应的一个证明”。“史翠珊效应”由美国作家麦克·麦斯尼克(Mike Masnick)提出。2003年,美国明星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将一名摄影师告上法庭,要求他删除一系列拍到她家住所的风景照,保护她的隐私。因为这场官司,美国有超过42万人前往浏览这些照片,“保护隐私”成了空谈。“史翠珊效应”后来指代“越是想要被隐藏或删除,就越引发公众关注,因此被更广泛传播”的事件。“政府越是想从互联网上删除一些信息,公众就会对它们越有兴趣。”
新闻来源:BBC、卫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新政治家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原标题:《《泰晤士报》约翰逊丑闻稿神秘消失,唐宁街删帖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