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种子开出灿烂的花朵——致敬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2-06-14 14:45
北京

编者按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近日组织开展的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活动名单揭晓。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江亿;著名特种功能材料、腐蚀防护专家,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退休后担任中国腐蚀防护学会航空航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站长寿命与在轨维修独立评估专家组成员郑天亮等名列其中。

名单揭晓后,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还开展了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以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富强的建设中。

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引领者——江亿

“未来零碳能源系统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早建成新的零碳能源系统,越能在发展中占据主动权。”

江亿,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环境工程专家,中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倡导者之一,国务院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现任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中国节能协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暖通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IPCC(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评估报告写作组成员、IEA(国际能源组织)ECBCS(建筑与社区节能)合作项目理事会成员(中国代表)等职务。

江亿是我国建筑节能、暖通空调制冷、人工环境等领域发展的重要引领者之一。他凭借敏锐的目光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关心并投身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从解决纺织厂工作环境、地铁通风问题,到发明间接蒸发冷却方法、改进溶液除湿法、农产品储存保鲜法,再到解决城市集中供热、民用建筑空调供暖及建筑节能等疑难问题,为百姓衣食住行的健康环境保驾护航。

江亿曾负责主持多项核心技术研发,完成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怀仁堂等百余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他组织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建立了建筑热环境动态分析模型并率先提出随机过程解;提出“室内热环境系统营造热学”原理,以“火积”参数为基础的系统分析优化方法;发明了群智能架构,实现了建筑机电系统扁平化无中心管控技术;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热环境和能耗模拟软件DeST,是该领域的国际通用三种软件之一;提出的建筑“光储直柔”新型配电方式,成为建筑实现零碳运行的有效途径;主持开发的利用核电余热进行水热同产和同送技术,解决了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和冬季零碳供热热源需求。

江亿曾说记忆最深刻的是当年清华大学“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一句标语,正是这句标语唤起了自己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几十年如一日严谨求实、勤勉敬业。“多长本事,给社会、给人民干好活”是他教育学生的口头禅。江亿始终奋斗在教育、科研第一线,现如今他的学生们也都成为我国暖通空调领域重要的科技力量。

城镇供热是建筑节能和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15年,江亿针对当时高校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培养经验的情况,率领团队支援内蒙古赤峰学院,帮其制定特色教学方案,建立城镇供热工程特色专业,利用周末往返北京和赤峰两地授课。他还组织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和相关企业筹建了内蒙古自治区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内蒙古自治区供热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江亿的大力帮助下,该专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流专业,目前已有两个班60名毕业生服务于北方供热企业,并发挥着骨干作用。

从业40余年,从“在新中国阳光下哺育成长”到“心系天下冷暖”的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江亿亲历了从“冷”到“热”的过程,是我国建筑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的见证者、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而今,他又在为实现能源革命的低碳发展砥砺奋进,积极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天宫神舟空间站护航人——郑天亮

“科技攻关,需要科学家的忠诚与奉献,需要精湛的技术和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

郑天亮是我国著名的特种功能材料、腐蚀防护专家,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2009年退休,现任中国空间站长寿命与在轨维修独立评估组专家。

郑天亮率团队致力于为大国重器排忧解难,在航天低密度烧蚀涂层、微纳米吸波隐身涂层,船艇减阻涂料、建筑防氡涂料、反射隔热节能涂料,导弹雷达波隐身材料模拟与优化设计系统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均已应用在国防经济建设和大国重器工程。

2011年春,天宫一号关键部件地面试验再次漏压,被列为最重要、最紧急的攻关任务,郑天亮郑重表态“国家利益,人命关天,一定精益求精完成任务”。他曾多次下厂亲力亲为,以其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攻克了该项技术关键部件长寿命难题,保证了天宫一号按期发射及交汇对接成功,其技术方案和工艺已应用在天宫一、二号,神舟八、九、十、十一、十二号飞船,受到解放军某部“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表彰。

岛礁工程,国之重器。尽管热带高盐海洋腐蚀环境严酷,工程风险极大,但郑天亮教授决心要用数年研发出的优异新材料和新理念,让南沙岛礁工程成为百年工程。从2014年开始参研岛礁重点科研项目,成果已在岛礁四项工程中应用。他的防护新材料应用在灯塔上,服役6年来经历严酷环境考验表现优异(同期名牌外企的涂料2—3年就开裂、脱落、变色),从而得到高度评价。定量化耐候性功能涂层等多项技术已获发明专利,该项目已联合申报2022年军队科技进步奖。定量化耐候性功能涂层在大西高铁无砟轨道试验段和大秦重载铁路3座桥梁中也得到了成功应用。

岛礁攻坚,着实不易。灯塔和信息发射塔矗立在祖国最南海疆,为国际航运提供公益服务,也宣示着中国主权,同时也记录着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郑天亮是北航老教授报告团成员,多年来为科普和关心下一代做了很多工作。他积极参与科普和科学励志讲座活动,鼓励青少年和儿童学科学、爱科学、投身科技事业。

王秀文/整理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6月13日2版

责编: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韩凤凤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