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大谱,影视剧里的“心理咨询师”又在工作中谈恋爱啦?

2022-06-10 16:01
北京

原创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好多影视剧里都有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比如《黑道家族》中的詹妮弗·梅尔菲、《辛普森一家》里的马文·门罗,还有被称为「迄今为止最真实地刻画了心理咨询」的小闷剧《扪心问诊》系列。

但在大多数影视剧作品中,「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似乎总被误解。

他/她要么是「天才的象征」,理智、聪慧,要么近似「骗人的神棍」,混淆专业设置,突破伦理界限。

上周,我们邀请读者一起来给影视剧「捉捉虫」。来看看大家的吐槽吧~

01

心理咨询师又在工作时谈恋爱啦

不可以,好吗?

@匿名

《贺先生的恋恋不忘》 女主是个心理医生,治疗男主的自闭症儿子。因为小孩子喜欢女主,霸道总裁的男主居然用套路结婚了,感觉弗洛伊德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咪弥米雅

《紧急呼救》消防员巴克在心理咨询中,居然和他的咨询师在咨询室发生了性关系。

▷ 《紧急呼救》

@向着海的Steven

白百合演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心理医生利用做咨询的机会实施性侵,给来访者造成巨大心理阴影。

@小螺号滴滴滴吹

《无间道》里阿仁和他的心理咨询师对上眼了,甚至可以约出来然后相拥。

▷ 《无间道》

@Belle

韩剧 Kill Me Heal Me(国产剧七个我的原版)里也是讲一个心理医生和她的一个多重人格患者谈恋爱哈哈哈,虽然我真的很爱这个韩剧!但是女主经常到男主家里去「帮助」他,女主家里人也和男主走动,然后男女主还一起出去约会之类的……严重违反职业伦理。

@求offer的南槿

提名美剧《吉普赛人》,纳奥米饰演的心理治疗师会伪装身份私下里去调查/跟踪/影响自己病人提到的一些关键亲属,找到男病人的前女友恋爱等等。虽然剧很精彩,且娜奥米这个角色本来就被塑造成一个危险的有极端人格的「非正常角色」,但剧里咨询师的这些操作还是会对观众产生误导。

编者注

心理咨询师工作伦理守则之一:咨询师不得和来访者发生性或亲密关系。

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之所以容易对咨询师产生好感,可能是咨询师「无条件接纳和理解」的结果;可能是来访产生了「移情」;也可能来访存在自己尚不清楚的动机(逃避、表达回报、夺取权力等等)——而这种「爱」,往往会对来访和咨询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02

催眠不是巫术!

可能是最被曲解的心理技术之一

@小巷斑斑

我为了一部剧,怒开豆瓣账号,那剧名字叫《疯人院》,当初铺天盖地的宣传,说是国内首档精神病院的题材,号称超越《飞越疯人院》,至今还有 7 分多。

作为一个曾经在精神卫生中心实习的人,那必须得去看看呀!结果气个半死。什么治疗师给你弄个钟摆就能催眠啦,而且催眠目的违反伦理(是为了套出人们的秘密),还有精神病院都是打着治疗的旗号在拿病人做实验啦,把一个正常人送进病院也不会被识别出来啦,病人都是些贼阴郁的人啦!简直就是偏见+偏见+偏见。

@爱宅

《惊天魔盗团》的主角之一可以瞬间催眠一个人,并让他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这是对心理学的标签化和妖魔化,纯粹把心理学当作推进剧情的工具。

@山南

电视剧《好先生》中的心理医生徐丽,给男主角做完催眠并没有唤醒他,而是让他就睡在了自己的工作室里……

▷ 《好先生》

@求offer的南槿

很多国产探案剧里都有的神通广大心理顾问人设,靠一些察言观色分分钟锁定罪犯,然后分分钟击垮罪犯心理防线。比如某双男主特区探案剧里的反派是个心理学大神棍,靠一个手势就能让被控制的人陷入癫狂,下心理暗示的效果堪比下降头。

催眠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方法,但似乎从没有被平实地拍出来过?有些遗憾。

编者注

催眠没有那么神,也不应该被曲解为「操纵」。心理治疗中的催眠术(hypnotherapy)是一种让大多数人感到放松、平静和幸福过程(在专业人员监测下,经历感觉、感知、想法或行为的变化)。

研究显示,催眠可成功地应用于泛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哮喘、失眠)、慢性和急性疼痛管理、习惯改变(如暴饮暴食、吸烟)、情绪和焦虑障碍(如某些恐惧症)以及人格障碍(APA)。

03

来访者总是「嗖」的一下就好了

啥也不用说,咨询师一个眼神就看透你

@涤非

电影中的心理医生都是看一眼就知道我想说啥,我就啥都不用说了……但现实是,基本是我一直在说,咨询师听。

@八月十五

很多影视剧里的主角最开始会有些心结、PTSD 之类,会导致性格缺陷或者噩梦。结尾时把真相查明或他人开导后,主角心结就没有了。我觉得心理创伤或者原生家庭等等问题是很难改变的,要付出的代价很多。但影视剧的描写会把这个娱乐化、去严肃化。

我看过处理比较好的是《爱情与灵药》,拍的是男主的潜在自卑和自我认可问题。

▷ 《爱情与灵药》

04

神算子、大反派、会心理操纵术?

我们真的不适合当犯罪分子

@匿名

那可太多了。唐探三网剧,一开头怀疑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好多人都说我们学心理学的都很适合做侦探,也适合犯罪」,男主说「更适合杀人」。无语,别搞心理学了,我们不敢犯罪。

05

总是「居高临下」给诊断

警惕让心理学成为贴标签的工具

@Ting

《好先生》中心理咨询师徐丽通过短短几分钟接触,就直接对男主陆远作出诊断——「妄想性精神分裂」「反社会性人格」……观众看着痛快,可是这样的剧,可能会使许许多多本来有很大的需要并且可能跟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的人因此拒之千里。

@比熊

电视剧里经常有那种,咨询师一看来访者「面色阴郁」或者「脸上惶恐的表情」,就敢判断抑郁或者怎么样的,我确实不懂是不是真有这个本事啦,但作为一个活泼开朗,伶牙俐齿的重度抑郁和焦虑的真·患者,感觉抑郁这东西肯定不是那么表面的东西吧,难道抑郁的我们脸上都会写「我好抑郁哦」?感觉这种情节一边在误导不关注抑郁症的观众,一边也在轻视抑郁患者的感受。

编者注

心理咨询师没有诊断的权力。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个群体,会发现他们比外行者更不轻易使用心理学名词「下定义」。因为心理咨询师总是希望看到来访的方方面面(而非仅仅看到他在某个状况下脱离「正常」的瞬间)。

引用一段咨询师洛莉·戈特利说的话吧:

「就算一个人具有某种人格障碍的特质,那也不代表那个人就一定符合正式诊断的标准。其实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人格障碍——或许是在时运不济的一天,或许是在被逼到绝境、某根脆弱的神经绷不住了的时候——因为它们植根于人类对自我保护、被接受和安全感的本能需求中」。

06

其他不专业的槽点也太多啦

滥用心理概念,违背咨询设置,不尊重隐私

@饱饱

今年的情人节档《不要忘记我爱你》。里面有个心理导师也很神奇,在来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叫了学院所有研究生,在单向玻璃外面看古力娜扎扮演的咨询师怎么治疗刘以豪扮演的来访者,咨询过程是可以直接给人看的吗,有没有尊重来访者的隐私和知情权啊喂……

▷ 《不要忘记我爱你》

@长颈鹿先生

我记得最离谱的一个,「霸总」来访者很有钱,包了一年咨询就为了展示对咨询师的爱。咨询师一开始拒绝,后来又跑到他家,反正就很离谱。正规的心理咨询设置都是非常严谨的好嘛(不好意思有点小生气哈哈哈),日期、场地,一般都不会有变动。

@乌安丸

《女心理师》台词滥用「心理防御」的概念:「通过我的努力,他的心理防御已经基本瓦解。」「你做的非常好!」好啥好……

▷ 《女心理师》

编者注

我们每个人都有防御机制,这是一种不自觉地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的适应倾向。一个人发展出了某种防御机制(否认、回避、升华等),是因为这种防御曾经保护了其免受伤害。心理咨询师的部分工作是和来访一起识别和分析防御,而非「拆掉」「瓦解」它。

@木头从

日剧《悦音响起》里,福山雅治扮演的心理医生为藤原樱扮演的汽修女工治疗口吃,通过音乐的方式。后来藤原樱对福山叔产生了严重的移情,福山叔也对藤原樱产生了反移情,并且被同行提醒后,福山叔仍然任由彼此移情发生……不过最后福山叔似乎也不当医生了并且两人并没有在一起啦。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移情」「设置」这些知识点,并且反而因为这个剧,让我开始考虑或许遵守规则的心理咨询真的管用。

▷ 《悦音响起》

编辑:江湖边

责编:kuma

封面:普通人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