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变更为南宁?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邕桂之争
作者|猪猪我来了
责编|Thomas
广西,以“山清水秀”而闻名于世,“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更是作为代表广西形象的最靓丽名片。众多国内游客和外国友人慕名而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至于今天,提起广西,有的人还以为广西的省会(首府)城市是桂林。其实广西第一大城市、真正的省会(首府)城市是南宁。
▲南宁,广西第一大城市和首府城市
当然,桂林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山水甲天下”,更重要的是,自宋到民国近千年时间里,桂林一直充当广西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角色。
直到清末民初,广西省会的选址才围绕着桂林和南宁产生争议。最终在1950年,中央政府同意把广西省会设立在南宁。1958年,广西设立自治区,南宁成为首府。
那么,省会为何在20世纪短短一百年间变化,最终变为南宁呢?
▲桂林和南宁的省会之争
一、岭南纳入华夏文明
从广西地图上看,桂林居广西东北边缘,南宁则位于更中心的位置。用现代视角来看,桂林不符合设置省会的逻辑。
▲桂林偏北,南宁偏中心
然而,从更大范围的历史和地理视角上看,桂林则比南宁更接近于古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地区。广西政治中心的选择,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桂林是北方进入岭南地区的第一站
岭南地区纳入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始于秦始皇。
古代的百越民族是广西壮、瑶、苗、侗等现代少数民族的始祖,他们分布在岭南一带。相比于更先进的古华夏文明,百越民族的社会仍然是半封闭状态,铁器和牛耕还未得到普及,农业生产落后。
▲南方的百越民族
秦始皇在中原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调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
然而,秦军的第一次进攻进展缓慢。一方面,南方气候炎热、丛林密布,秦军士兵上班辛苦不说,因粮草运输困难,下班还吃不上饭。
另一方面,百越民族凭借着深山丛林不断地对秦军发动攻击。仗打了五年,秦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岭北。
早在第一次进攻前,秦军就已经开始修建灵渠以弥补后勤运输的不足,但是灵渠还未建成。
▲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
公元前214年,灵渠开通,并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秦军的兵员和粮草得以源源不断从中原进入广西。凭借着灵渠这条重要补给线,秦军发动第二次进攻,一年内完全统一岭南地区。岭南从此初步纳入了华夏文明。
灵渠沟通中原和岭南,是华夏文明进入广西的重要通道。因此以桂林为基础的广西东北侧成为岭南里文明开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而越往西南部的山区,百越等土著部落越多,文化也更落后。
秦汉时期,北方士兵的留守和中原移民给桂林带来充裕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军队和移民沿灵渠南下,占据土地丰沃的河谷和平原地区,一路开垦,百越人被迫迁往南部和西部的山区。
▲岭南地区的壮族分布比例,越往西南比例越高
西汉时期,桂林便设置始安县,这是桂林建城的开端。而南宁因地处偏远的西南,建制则比桂林晚了三百年,到东晋时期才置县。
大一统的汉朝灭亡后,从南北朝到唐朝,佛教在中原地区普遍盛行。桂林作为中原华夏文化进入广西的第一站,佛教也在桂林生根发芽。鉴真和尚和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桂林,同时地方官员大力开荒拓土,推动桂林的发展。
此时,桂林地区与中原文明已完成接轨并同步发展。其他地区依然是土著部族盛行,侵扰不断。
唐初在岭南地区设立岭南道,治所广州,“道”是一级行政区。唐末内忧外患不断,于861年设立岭南西道,治所在南宁(邕州),因为南宁“西接南蛮,深据黄洞,投两江之犷俗,居数道之游民”,有利于加强西南边疆的控制和管理。
▲唐朝设岭南道,治所广州,后分为东、西两道,南宁成岭南西道治所
邕州成为治所是唐末内外叛乱不断的无奈之举,几十年后,唐朝便灭亡。
从秦到唐一千年的历史里,岭南地区是一个从落后封闭到逐渐纳入华夏文明的进程。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桂林成为岭南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华夏文明以桂林为据点,往岭南周边传播开来,这为接下来桂林成为广西省会奠定基础。
二、铁打的省会
随着唐朝大一统的时代结束,中国迎来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趁着这一时期,西南各土著部族也蠢蠢欲动,广西南边的越南开始独立建国,试图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这为宋朝日后的西南之乱埋下伏笔。
五代十国的大分裂之后,宋朝一统中原,并在997年全国设立十五路,“路”相当于一级行政区。
岭南地区从此正式东西分治,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是“广西”名字的由来。
▲宋朝开始,广西和广东正式分治
宋朝初年的军事重心放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上,对于南方控制较弱。桂林(桂州)因历来是中原王朝控制广西的据点,且文化发展程度高,自然是广南西路的治所。
不过,宋朝在广西的有效控制范围仅在汉人分布较多的桂林地区和桂东沿江平原一带。土著聚集的西南山区只能实行“羁縻政策”,依赖部族首领管理土著地区。
因此,桂西南地区的政治极不稳定,经常被土著部族和越南侵扰。
▲宋朝广南西路示意图,西南部分布着诸多羁縻州
1029年,西南土著部族势力最大的首领侬全福建国称帝,他的儿子侬志高继位后,希望在宋朝和越南(李朝)之间建立独立势力。1052年,侬志高在今靖西以五千人起兵,一路向东攻陷南宁,并围困广州,意在征服岭南。
宋仁宗急命狄青率军从北方南下。狄青到达广西后,便驻军桂林。1053年初,狄青率军进攻,在南宁击败侬志高。侬志高一路西逃,最后死于大理国。狄青则班师桂林。
1075年,越南大举进攻宋朝,攻陷南宁。越军正要北上进攻桂林,宋援军已抢先到达桂林,并一路南下收复失地,攻入越南境内。越南急忙派人讲和,此时宋军瘟疫流行,双方在1081年和解,两国边境无再大争端。
▲1075年越南攻宋的形势
两次重大战事期间,桂林的治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桂林作为宋朝军队进入广西收复失地的大本营,不仅是中原王朝联结广西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原和岭南民族的缓冲地,进可攻,退可守。
两次战争都爆发在土著部族较多的西南地区,南宁两次沦陷,说明以南宁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适合成为广西的政治中心。
战事促进桂林的发展。留守的军队开垦桂林附近的山林,发展农业,并吸引大量移民种植土地。军民还用木石400余万件,扩建桂林城。而南宁由于战争的破坏,限制了它的发展。
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在全国设立行省制度,广西包括在湖广行省。1363年(元朝灭亡的前5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建省的开始。之后的明朝和清朝也都继续维持了广西省的建制。
▲元朝行政区划
广西虽在元明清时期正式成为一个省,但省的治理依然存在南北差异。
广西西南地区延续羁縻政策,实行土司制度,依靠部族首领进行间接统治,在汉人聚集的东部和北部地区派遣官员实行直接统治。因此,广西在元明清时期的省会都设置在桂林。
▲清雍正的改土归流并没有结束土司统治,1811年的南宁西部仍然是土司的地盘。
桂林能一直延续省会地位还体现在文化的发达程度上。明清时期,广西的进士有一半来自桂林,稳居进士榜第一,南宁只能排到第五,因此广西的官员也大多是桂林籍。
▲明清时期广西各府的进士人数
可以看出,从秦到清,广西的地缘结构基本保持着汉人占领沿江平原地区,而土著民族则分布在西南山区一带。桂林作为中原王朝控制广西和文明流入的重要通道,长期占据着广西省会的地位。
但随着19世纪西方殖民入侵,中国发生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桂林省会的地位开始受到动摇。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全方位地瓜分中国。1885年的中法战争结束后,根据《中法新约》,清政府不再是越南的宗主国,而且中国在西南修建铁路必须与法国协商,对法国货物减税,这导致法国势力进逼中国西南国门。
▲中法战争,广西边疆面临威胁
在严峻的边疆局势下,清廷内部对广西省会的选址进行争论。
两广总督岑春煊(百色西林人)认为,桂林处于广西东北的角落,因此“平时控制不便,有事更呼应不灵。”南宁则位于广西各个州县的交汇处,方便信息交流和加强边疆控制。在京桂林籍官员唐景崇则反对迁移。他认为迁省会劳民伤财,也不能解决边疆危机。
因两方势力冲突,省会最后并没有迁移。但清政府将广西提督(全省最高军事长官)驻地迁到南宁。
▲岑春煊,1903年-1906年任两广总督
此外,随着清末沿海和内陆口岸的开放,南宁正逐步取代桂林经济中心的地位。
1907年,清政府照会各国公使,宣称南宁自开商埠,外国不得设立租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将本国内河商埠对外开放。
▲1907年,设于南门(今中山路)外商埠河岸的办事处
南宁位于左江、右江和邕江交汇处,航运位置优越,是广西两个河运中心之一(另一个是梧州)。在西南可以与法国和越南进行进出口贸易。广东沿海的商品想要进入云南贵州腹地,或是云贵货物要销往沿海,都要中转南宁。1909年,南宁进出口总值仅次于梧州,居全省第二。
国内商客,甚至外国商人,皆在南宁交汇。商业大省的商人,如广东、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都纷纷在南宁设立商铺,有银号(行)20余家。
因内陆贸易的萎缩,桂林不再是人们在广西的落脚点,灵渠河道也慢慢地被淤泥堵塞。
在桂林作为省会的“千年大寿”之际,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南宁,将很快成为新的政治中心。
▲广西主要城市商店情况统计
三、省会之争
辛亥革命后,各地省份相继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陆荣廷(南宁武鸣人)作为广西提督掌握广西军政大权。
1912年根据《广西临时约法》,各地需要选出议员组成广西临时议会,并于4月1日到桂林开会。陆荣廷有意把省会迁往自己的老家南宁,便授意龙州议员发起一个迁省会的提案。
提案通过需要得到省议员的同意,但西南地区的议员多停留在南宁而不去桂林。桂林的新旧两派议员则为省会提案而在内部互扔茶杯,大打出手,导致议会失去法律保障。
▲民国军阀割据图
当时广西的议员有96人。集合到南宁的有78人,他们立马宣称自己代表广西民意,于4月9日在南宁成立临时议会。桂林议员毫不示弱,在4月19日在桂林宣布成立广西省议会。
一时间,广西省内出现两个议会。双方互相攻击,事情越闹越僵,袁世凯又无力管辖,只好“请”陆荣廷设法解决。陆荣廷的“省会迁邕(南宁),六司(办公机关)留桂”方案得到通过。
▲陆荣廷,旧桂系首领
南宁在1912年10月成为广西省会,六司也在13年全部迁往南宁。
袁世凯死后,全国陷入军阀混战。桂林比广西其他地区具有文化优势,人才和大官辈出。李宗仁和白崇禧快速崛起,在1925年取代陆荣廷。两人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完全取得广西军政大权,便想着把省会迁回桂林。
但因为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桂林人,提出迁省怕落人“自私”的口实。更重要的是,两人在残酷的军阀斗争中意识到,广西作为他们的基本盘,建设广西远比迁移省会来的实在。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致力把广西打造成模范省。南宁成立了国内最早开辟国际航线的西南航空公司,可从南宁直飞河内。广西还修建湘桂铁路、黔桂铁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在基层任用青年干部,推行严密的保甲制度以清除盗匪,全省匪患几乎绝迹。
▲1936年的广西地图
民国时期,广西各地的土司制度得到彻底废除。至此,广西全省政令统一,汉人聚集地和西南山区差距进一步缩小。
但是广西的建设被日军侵华打断。从918事变到1935年“华北自治”,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假如日本从广西沿海登陆,离海边仅有150公里的南宁将无险可守。
出于国防考虑,迁省事宜再一次被提上议程,新桂系就顺水推舟,于1936年把省会迁往桂林。
果不其然,日军在1939年从钦州湾登陆广西,派出军机日夜不停轰炸南宁,南宁在内的桂南地区被占领并破坏。“躲飞机”、“跑警报”成为老南宁人痛苦的经历与回忆。
1944年豫湘桂会战中,南宁和桂林皆沦陷。驻桂林的美国新闻处发表言论称中国无任何一城较此次桂林所遭劫祸更为严重。
▲广西地形
抗战结束后,新桂系便忙着提高其在国民政府的地位,李宗仁在1948年成为副总统,一年后成为总统,白崇禧则为国防部长和华中军政长官。战后的桂林和南宁已经满目疮痍,还未来得及恢复元气,就成为广西解放战役的战场。
1949年10月,白崇禧以桂林为中心,沿柳州铁路两侧组织防御,阻止解放军入桂。解放军攻占桂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解放广西。
▲解放战争之广西战役
四、南宁胜出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新中国继续维持广西省建制。1958年,考虑到僮族(壮族)人口在广西相对聚集的省情,广西由省变为“广西僮族自治区”。
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至此,首府设在南宁市最终尘埃落定。
1965年,随着钦州、防城港、北海从广东划入广西,广西成为了沿海省份。这也就使得南宁在全省从偏西偏南,变成相对中心的位置。
▲由省到自治区,由内陆省份到沿海省份
新中国成立初期,省会选址南宁考虑到了地缘政治因素。随着民国以来土司制度的废除,广西汉少民族的统合程度加深,古代关于政治中心选址的因素已不再扮演首要角色。
桂林作为新桂系的根据地,桂系色彩太浓重,地理位置偏北,不便于管理全省党政军事务。在城市开发上,桂林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沿山而建,可开发城区面积狭窄,不利于促进城市的现代更新。
▲桂林城区分布着大量石山,不适宜大规模城市开发
此外,20世纪50-60年代,东南亚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正如火如荼。中国对越南从农产品到工业品进行大规模的援助。
援助物资由全国发往广西,集中在南宁转运,然后再发往越南,南宁还设立许多学校帮助越南进行人员培训。
▲抗战前,南宁的人口规模就超过了桂林
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都进一步凸显南宁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关键节点作用。
▲南宁城区,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纵观历史,在古代,桂林的省会地位考虑更多的是中原王朝如何有效控制西南地区。
随着近代外敌不断入侵和中国逐渐接入世界,南宁逐渐成为镇守南疆和与东南亚贸易的重要城市,挑战着桂林“千年省会”地位。
进入现代,在国内和国际局势考量下,南宁最终定为广西首府。时至今日,南宁是当仁不让的广西政治经济中心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桂林因山清水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旅游名城。
▲桂林,山水环绕
长期作者|猪猪我来了
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招募长期作者,350元/篇起
原标题:《广西省会:桂林当了近千年,南宁凭啥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