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1961年的今天,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逝世。
荣格对现代心理学甚至东西方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思想,至今成为跨学科的思想资源。大量的心理学家以荣格分析师的名义开展工作,许多专家致力于研究他的思想、理论和生平。
荣格的字词联想实验依然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他所提出的分析师必须接受分析和督导才能进行分析实践,和面对面分析的设置等,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
荣格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建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荣格担任主席;设立第一份国际精神分析杂志,荣格担任主编;荣格所工作的医院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代精神分析师实习的地方,由他担任负责人和督导师。国际心理分析协会也是在荣格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
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
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文 | 荣格
来源 | 《荣格自传:回忆 · 梦 · 思考》
我的一生是一个无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
无意识中的一切都寻求着外在的表现,人格也渴望着从无意识状态中发展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自身。
我无法用科学的语言来追溯我自身的成长过程,因为我无法把自己当作一个科学问题来体验。
△
1959年,84岁的荣格接受BBC专访
从内在的意象来看,人类是什么?人类在哪些方面具有永恒的生存样式?
这些东西只有通过神话才能表达出来。神话更加个体化,并在表达人生方面与科学相比更加精确。科学以平均概念进行工作,对于各种各样的主观个体生命太过笼统地均衡对待了。
因此,在我83岁之际,便开始讲述我的个人神话了。我只能做直接的表述,只能“讲故事”。这故事是否是“真的”,并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我是否讲述了我的寓言、我的真实。
自传的写作如此之难,因为我们没有标准、没有客观的基础来对自己做出评判。确实没有可用于比较的适当基础。我知道自己在很多事情上不同于别人,但我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荣格的波林根石刻:熊与球
人不可能将自己与任何其他生物相比较,他不是猴子,不是牛,不是树。我是一个人。
但人又是什么呢?
如同所有其他的存在一样,我是无限的神的一块碎片,但我又不能与任何动物、任何植物或任何石头相比较。只有神话中的人物比人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
那么,人怎样形成一切对其本身确切的看法呢?
我们是一种心理过程,对此我们无法控制,哪怕仅仅是部分地引导。因此,对我们自己或我们的生命不能作任何最终的判断。如果我们能做,我们就无所不知了——但这至多是一个借口。
在根本上,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一个人生命的故事始于某处,我们碰巧记住了某些特定的点,并且甚至就在那时,它已经高度复杂了。我们不知道生命是如何熄灭的,因此故事没有开始,结尾也仅能是隐约的暗示。
人的生命是一个令人怀疑的实验。从数量上讲,生命如此之多,好像挺惊人。但是对于个体,生命如此稍纵即逝、如此不充分,但还能存在和发展,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很早以前,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这一事实便令我印象深刻,并且我竟逃过了早夭这一关,这对我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奇迹。
荣格的波林根石刻:愚者
我向来觉得,生命如以根茎来维系生存的植物,其真正的生息藏于根茎,并不可见……
当我们想到生命和文明那无尽的生长和衰落时,我们难以摆脱那种绝对的虚无感。然而,我也从未失去对永恒流动之中存有生命不息的感觉。我们看到的是花开,或者花落,但根茎永在。
最后,我生命中唯一值得讲一讲的事情,就是不朽的世界闯入了短暂的世界。因此,我只能讲内在的经验,讲我的梦和意象。它们是炽热的岩浆,是我展开科学工作的原始物质,后来就成了结晶体。
与这些内心事件相比,所有其他关于旅行、人们和周围环境的记忆,都已黯然失色。很多人参与了我们时代的故事,并记录下来。如果读者想要了解,可以去读,或者让什么人讲给他听。
荣格晚年
我一生的外在性事件的记忆已经模糊或是消失了,但我与“他者”的遭遇却是事实,我与无意识的较量,却不可磨灭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那个王国里总有无尽的宝藏,相较之下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重要性。
同样,在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人们,实际上他们的名字从生命一开始就早已写在我命运的卷轴里,所以表面上是遇见他们,实际上同时也是久别重逢。
内在体验在外在事件上也打上了印记,在我年轻时代或之后对我同样重要。
我很早就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纠结,我从内在给不出答案时,那就表明它们根本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我的生命在外在事物中异常贫乏,乏善可陈,因为外在事件无法取代内心的体验,那对我来说既空洞又不真实。我只能在内在发生的事件的光亮中认识自己。
正是这些构成了我生命的独一无二性,这些便是我的自传。
△
荣格晚年在波林根
荣格这样说
01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02
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到达灵魂的所在。虽然佛教不谈灵魂,但其本质应该是一样的。这个“灵魂”只是抽象概念,某种“空”,非物亦非无一物。
03
人的任务,就是意识到从潜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
04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05
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面的最好方法。
06
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07
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宛如暗夜行路,要了解自己,就需要他人的力量。
08
统一的规则和教育把人逼向孤独,他们才可以逃离群体无意的压迫。孤独却使人变得敌意、恶毒。要给人气度,让他独处,他才会自己找到群体并喜爱它。暴力对抗暴力,轻视应对轻视,爱回应爱。给人类气度,要相信,生命会找到更美好的路。
09
你在愤怒中消耗着自己,你用舌头讲话,却伸出一把冷剑,讨论你的复仇之梦。
10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11
I We=Fully I
(我;我们=完整的我)
12
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13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14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着一切。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
15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16
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却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
17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
18
神瞎了一只眼,聋了一只耳,秩序乱作一团。你们要对着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别高估了自己的完美。
19
思想的动摇并非是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20
在生命中,最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事物,也比最伟大但无意义的事物更有价值。
21
创造不是来自智力,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22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23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