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端午最会吃?
原创 颖宝 新周刊
小时候,以为端午只能吃粽子和划龙舟。如今发现,习俗各地不同,隔代人也不同。
老一辈的江苏人,要在端午这天把雄黄倒入酒中饮尽,指尖沾雄黄酒点在小孩的耳朵、鼻尖和额头上,保佑其不被毒虫伤害。
一名年长者在给小孩儿点雄黄酒。/视觉中国
河北的端午要吃樱桃和桑葚,老人说“吃了能保全年不误食苍蝇”,年轻人说“果子真甜”。
福建的端午最丰富,过节前后五天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第一天要吃糕,第二天吃桃,第三天吃田螺,第四天挂艾草,第五天吃鸡蛋。
浙江台州地区的食俗就有点“劝退”。端午那天,当地人要吃名为“斗米虫”的米白色肉虫子,据说其有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生津开胃的功效。
除了吃,各地的端午活动也很有意思。
赛龙舟是不可或缺的,选手在龙舟上奋力挥桨,观众在两岸高声呐喊,好不热闹。
此外,在湖南湘西、江西赣南、四川眉山和福建闽南一带,人们会在端午当天跳入河中比赛抢鸭子。据说,整条河都水花滔滔,颇为壮观。一天下来,再强壮的人也会累到瘫软。
重庆铜梁举办“龙舟会”,抢鸭子等传统民俗表演精彩纷呈。/视觉中国
四川有“出端午佬”的仪式。四个年轻人用两根竹竿抬起铺有红毯的大方桌,红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上街,沿途敲锣打鼓。
吃粽子,自然是全国统一的习俗,但什么馅的粽子最美味,又得争辩一番了。
河南人要吃蜜枣粽、米粽、八宝粽,沾上白糖,香糯甜口;广西人啥肉都往粽子里塞,沙虫粽、鸡爪粽、猪脚粽等等。如果你胃口好,可以尝尝重达两斤的横州大粽;贵州有一种草木灰制成的粽子,即将豆苗秆、菜籽壳、稻草和特定的树枝丫烧成灰,然后包进粽子里。此粽子入口苦涩,但解腻消食。
成都市马鞍东路,平日里无论是卖什么,端午期间都统一变成粽子摊位。/视觉中国
传统习俗有其迷人之处,但在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下,许多过节仪式,或被删繁就简,或与互联网文化、年轻式思维发生融合,衍生出奇妙的形态。豆瓣话题#各地端午习俗考#下的近500篇内容中,有人给猫窝挂艾叶,有人做香包粽子,有人在水盆里放个猫咪乘船的手办就当过节了。
民以食为天,习俗的变革,永远在饮食方面体现得最为突出。如今“无糖主义”“低脂主义”风潮盛行,绿色健康成为年轻人吃饭的考虑因素之一。相对应地,“吃胖了”是所有人的噩梦。
肉粽子和咸鸭蛋这以往的端午两件套,以及佳节必备的大鱼大肉,对年轻人的诱惑力不复从前。美味与健康,自然是后者更重要。
此外,在全民运动观念的作用下,赛龙舟等力量型的传统端午活动,也被年轻人重新爱上。
《新民晚报》曾提到,正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赛龙舟;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集美大学、福建大学等高校,都设有“龙舟战队”。有学生表示,学划龙舟一是为了传承文化,二是为了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
可见,端午民俗正在悄悄发生改变,我们也需要探索更多又健康又有文化的民俗活动,发现新的、美味的节日食物,让年轻人都参与到传统节日里面来,
#说说你的夏日能量从哪里来?#
原标题:《中国哪里的端午最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