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调研:外企供需双侧承压,需加大政策力度稳固信心

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2022-05-09 13:03
来源:澎湃新闻

疫情来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经发布两批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澎湃新闻注意到,外资外贸在两批“白名单”都占了较高的比重。而在4月28日,市商务委发布了首批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第一批)中,包括142家企业,均为非生产型外贸企业。

上海是外资企业的集聚地。据统计,目前上海有6万多家外资企业,在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士约33万,居全国第一。不同于其他市场主体的是:外资企业业务面向全球市场,人员来自不同国家,供应链更加分散在世界各地。正因如此,外资企业面临的困难更为复杂。

聚焦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澎湃新闻采访了不同行业的外企。疫情期间,这些企业在封闭管理中坚持生产。但是,受物流不畅、人员轮转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产能有所下降。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表示,复工复产并不十分顺利,最大问题是物流跟不上,导致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大幅放缓。当下,一些外资企业信心降低,政府要采取力度更大的举措,稳定外商在华投资预期。

马勒:上海工厂产能恢复三成,汽车消费市场不乐观 

马勒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920年成立于德国斯图加特,1997年进入中国。

马勒集团中国区总部和国内最大的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多个事业部也在上海设有工厂和办事处,在上海的员工总数近3000人。

马勒中国区总裁胡坤女士告诉澎湃新闻,4月中旬,随着上海市经信委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的发布,位于奉贤和浦东的两家马勒工厂作为汽车行业重点保供单位,在所在地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入第一批复工企业名单,第一时间恢复生产,保障客户供应。截至四月底,上海两家工厂的产能已恢复到30%左右。

胡坤表示,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链布局的重点城市如长春和上海相继带来影响,而马勒在这些产业重镇都设有生产基地。整体而言,受多地汽车供应链物流管控、零部件供应不足影响,众多车企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工或减产,这势必会对整个行业的产销量产生不利影响。马勒身处其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环境波动的影响,使得年度目标的实现面临不确定性。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因此汽车产业对供应链要求非常高。马勒作为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犹如三明治的中间层,一方面受上游客户端需求的影响,当前的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因素让客户端的需求很难预测;另一面,受下游供应商价格和供应的影响,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上涨给我们带来很大成本压力。受疫情影响的地区目前只能进行小规模复工复产,物流卡滞依然比较严重,这都可能影响向客户及时交付订单。

胡坤表示,在复工复产申请过程以及复工后的闭环管理中马勒都得到了所在地相关政府单位的大力支持,比如复工审批手续的加急办理、现场防疫措施和流程的检查指导、防护设备和驻厂生活物资的协助提供等。如果跨省物流通行证的办理流程能更快捷,随着越来越多的防范区解封,我们的物流难题就能得到极大缓解。

此外,胡坤告诉澎湃新闻,相比生产环节,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更不容乐观。疫情反复、俄乌战争、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经济层面的不确定性增强,这些因素叠加让消费者更加谨慎,需求进一步收缩。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有针对性的刺激政策,可能会对促消费、促生产发挥作用。 

马勒集团在华研发和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和充电设备、电子与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动机系统与零部件及滤清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等。国内销售额已连续四年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胡坤表示,虽然眼下遇到了困难,但是马勒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作为产销量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在马勒集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销售额占比超过亚洲其他地区市场的总和。近年来,马勒在中国不断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比如去年年初开业的常熟研发中心,几经扩建的常熟压缩机与机电产品工厂、太仓电驱动工厂、沈阳热系统工厂等。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马勒朝着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决心和努力已经获得市场认可,马勒的未来发展战略离不开中国市场。”胡坤在采访最后讲道。 

勃林格殷格翰:生产人员持续增补,盼物流早日恢复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合同生产商,公司的生物制药合同生产业务,提供从DNA到成品制剂的个性化、一站式服务,为全球患者提供国际一流品质的生物药物。

2013年,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业务落户张江。2021年,公司商业化生产线从一条增到三条,产能增加了三倍,并在继续积极扩展客户产品管线。该公司目前共有300余名员工。

疫情暴发后,该公司工厂在封闭管理之下,依然保持运行,确保抗肿瘤药物核心生产不间断。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入围上海首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白名单”。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彬博士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基地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生产人员不足,导致产品产出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月中旬以来,第一批员工志愿者积极响应公司号召进驻基地,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40多天,全力保证生产供应。希望接下来,更多符合防疫要求的员工可以进厂轮换工作,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生产供应需求。”

据悉,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复工复产方案已获有关部门批准,公司正全力协调新一批约20名员工尽快入驻基地,保障后续生产有序开展。

除了生产人员轮换之外,王彬表示,公司上下游供应链持续承压,仓储物料与耗材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供应,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到公司正常生产。“企业生产的是与病患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产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物流方面优先支持医药企业的复工复产需求,尽快将生产及相关业务恢复到原有水平。”王彬说。 

巴斯夫:期待举措确保基础原料安全,看好中国市场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相互作用。作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巴斯夫在大中华区拥有26个主要全资子公司,10个主要合资公司。据了解,迄今为止,巴斯夫在华投资超过80亿欧元。

巴斯夫的产品几乎用于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房屋、汽车、食品、农作物、医药、纺织、电子设备等,业务覆盖各行各业。因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通畅,对于上下游企业意义重大。

巴斯夫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是巴斯夫的大中华区总部,也是全球和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此外,巴斯夫在上海还运营着漕泾基地、金山基地、金桥基地、青浦基地和闵行基地,这些基地所生产的产品是众多制造公司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3月下旬起上海市采取封控措施后,巴斯夫在上海的所有生产基地均进入了闭环管理并保持运营。在交通管制及人员封控措施之下,巴斯夫的物流、原料供应和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表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所有基地克服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物流中断以及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困难,虽部分基地负荷有所下降,但是基本保证了连续稳定生产。尤其是运输方面,政府给予较多帮助。如公司取得了满足一定运力的特别通行证,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基本原料和成品的运输。公司与上港物流合作推出多条“陆改水”物流解决方案,将各类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保障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目前运力仍未完全恢复,很多第三方仓库仍未恢复运行。期待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密切配合,更多生产和物流企业能恢复生产,逐步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稳定、可持续运营能力。

巴斯夫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楼剑锋表示,中国正在迈向全球高端制造强国,这与巴斯夫在华发展的轨迹不谋而合。新发展格局势必为巴斯夫在华提供更多发展机遇。2021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净销售额超120亿欧元,约占巴斯夫集团的15%。本地生产销售比例达到79%。

但是目前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供应链和石油、天然气等基础原料供应的安全稳定,进一步激化市场活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楼剑锋说:“疫情之下,我们也期待政府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同时呼吁能够出台更多激励措施,鼓励低碳技术和产品,促进循环经济、以及实现国际人才交流等。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建议政策力度加大,稳固外商在华投资信心

根据上海统计局数据,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上海新增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131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4.9%。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告诉澎湃新闻,上海一直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外资创造了上海市超过1/4的GDP、1/3的税收,2/3左右货物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1/5的就业岗位。过去几年,尽管面临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暴发,但是外商对上海投资的信心未减,而本轮上海疫情,封闭时间长,影响面积广,复工复产难,外商在上海投资的信心有所降低,这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年来,上海持续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上海经济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也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11月,累计落沪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为827家,仅占上海市外资企业总量的1.1%,但贡献了全市外资企业18.2%的税收收入。

 “一二季度本来是业务旺季。现在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供不出货,时间再长一些,客户就会丢失。”黄峰表示,在沪生产制造外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供不出货,订单就会到泰国、越南或者其他地方。外资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减少,然后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要出台比2020年力度更大的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黄峰提出建议,首先是扩大房租补贴覆盖范围。目前这一政策主要覆盖受疫情影响更直接的餐饮、零售等行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租主体是国企,希望将这一补贴政策扩大到所有企业,不同类型的出租主体;其次,出台社保减免政策;此外,减免外资企业进出口的滞港费用;最后,做好外商投资企业的安抚工作,关心外籍在华工作人士,稳固外资信心。

黄峰表示,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到上海来投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地区总部再到研发中心,外商看中的是上海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尽管生产和生活成本高,但是上海背靠长三角,面向太平洋,产业链齐全、港口货运发达、交通便利,这些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对外商很有吸引力。上海要继续发挥好这些优势。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