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有趣的人

2022-05-07 12:32
浙江

文章 | 田艺苗 图 | 网络

编辑整理 | 田艺苗的田

“我家孩子适合学音乐吗?”很多家长这样问我。

其实并没有适合不适合一说,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学音乐。学音乐是儿童的一项权利。

“没有天赋也要学么?”

MUSIC

有些儿童五音不全,父母觉得,算了,我们去发展其他才能吧。其实越是五音不全,越需要音乐方面的培育,甚至需要地更多、开始地更早,如果三岁之前开始启蒙,或许可以让孩子拥有“12个音都全”的音乐感知力。

音乐教育有两种,一种是针对有特殊音乐天赋的儿童,一种是针对所有儿童。因为对所有儿童来说,音乐教育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是为了培养一个有审美力的有情趣的人。或者说所有的艺术教育,都是情感的教育、爱的教育。

记得童年时我坐在钢琴前手足无措的时候,钢琴老师对我说,想像在你面前的琴键是一个小池塘,而你的手指头是一块小石头,咚一声,小石头掉入水中,溅起美妙的水声。于是我每天在家里练习丢丢石头,觉得好玩极了。这个弹琴的动作也就放松了,自然了,还带着水声的美感。

后来我自己也成了钢琴老师,学生要去参加钢琴比赛,可是有些快板段落怎么都弹不顺溜,长长的琶音跑不起来。我跟她说,你看看放学回家的时候,大家骑车经过小山坡,最勇敢的男生冲在前面,他放开车把,从长长的斜坡上飞驰而下,白衬衣鼓动着好像要飞起来,那就是青春的激情。弹琴和生活一样,有时候需要放开车把搏一记,唤醒身体里的激情,你会看见青春最美的样子,你会发现另一个自己。后来她弹到最难的段落时从不再犹豫,她说钢琴让她变成了一个自信的人。

有些感觉,转换成语言比较复杂,但用音乐表达就立刻简单了。

MUSIC

托斯卡尼尼面对整个乐团的意大利人解释如何演奏德彪西的法国音乐,他抽出手帕抛向空中,看着它缓缓飘落,对乐手们说,这段音乐就是这个意思。小克莱伯对乐手们说,现在想象你们是一群幽灵在跳舞。

钢琴家科托把肖邦的前奏曲诠释成:

“孤独地回到海誓山盟之地”

“充满歌声的树”

“异乡的星空下”

“大雪纷飞中更悲愤的心”

我顿时明白了,科托那种不可捉摸的音乐风格,原来是来自情感的微妙、诗意与戏剧张力。是这些心中难以言说的情绪,让普通的风景从此铭刻在记忆中,我们都是在这样孤独的秘密中忽然成长起来的。

大家可能已经了解了,弹钢琴并不是练习手指,你弹的是一种感觉,是对美的体会,是对生命层层叠叠的发现,是对习以为常的风景的重新认识。在古希腊,美学的意思就是“感觉学”。

你看,

学音乐是不是很有趣,很嗨?

练习乐器怎么会枯燥?

MUSIC

好的音乐家,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懂得体验生命的人,不断帮助我们开拓生命体验的边界,

令我们充满感激。

据说公众对好艺术的认知,就是弹地快,唱地高,画地像。

大家一定记得电影《海上钢琴师》里面有一段精彩的钢琴决斗,它可以看作现代钢琴比赛的前身。

一开始,海上钢琴师1900不想迎战,随手弹了一段圣诞儿歌笑话对手,但是这位黑人钢琴家执意要分个胜负,1900就抖开了玩起来,我们在镜头里看到他在钢琴上变出了第三只手、第四只手,最后更夸张的是用钢琴的琴弦直接把火柴给点燃了。1900赢了,但他仅仅是靠弹得快吗?大家肯定觉得并不是,我们在1900的琴声里面听到了泉水一般灵动美妙的东西,梦境一般自由超越的想像,大海一样壮阔澎拜的激情,这就是音乐,这就是天赋,这就是莫扎特的幽灵。

如今学音乐对于儿童确实有不少实际的好处,可以考级,可以获奖,可以考试加分,但这些都是极小的一点用处,更重要的是音乐是一种灵性的教育,能够给予我们一个丰富的人生,能够点亮我们的生命,才能避免被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所磨损。天地有大美,但只有懂得美的人,这天地之美才会属于他。

学校里面的大部分功课都是在训练逻辑开发智力,头脑越来越发达了,一些本能的感知被弃置不用,就会慢慢退化。比如人的记忆力。人的记忆力分两种,一种是短暂记忆,比如考试之前背英语背古文,考完之后可能50%会还给书本;还有一种是持久记忆,比如骑自行车、游泳、溜冰,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弹钢琴也是如此,上幼儿园和小学时学过钢琴之后,就算后来读中学没有时间练习,长大之后也还是会弹钢琴,一上手就能很快回忆起来。

在疗养院里面,一些中风的老人,已经不记得亲人,也忘了自己是谁,可是有人唱起生日歌,他们竟可以跟着唱起来,熟悉的歌曲还没有忘记。这就提醒我们,音乐记忆和我们的逻辑思维没有关系,它是一种来自直觉的本能记忆。

比如我们让儿童记住一段简单的节奏型,不是先记音高,再记节奏,再记句子,这样分开是记不住的,音乐记忆是节奏、旋律、音型和对它们的整体感觉共同作用的,我们记住一段音乐也不是光凭脑子,你的耳朵在记、手在记,身体在记,它唤起你身体里所有的原始力量共同记忆,我们常常觉得演奏家们很神奇,在台上演奏个半小时也不会忘记乐谱,更神奇的是他们可以记住几十首30多分钟的协奏曲,所以音乐的记忆力可以开发孩子们身上的记忆潜力。

学音乐也可以开拓儿童的各种潜力,

比如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

情感的洞察力。

等等等等。

MUSIC

一般来说,人们的注意力有一个极限,你只能同时关注8个点,多了就注意不过来了。而指挥家,他得同时注意50多个乐手,十几个声部,好的指挥家可以飞快地辨别出哪一位乐手吹错了和弦里的哪一个音,这是一种神奇的能力,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学习就可以培养这样的分散注意力,学习一心多用。比如说练习钢琴,需要眼睛看着,两只手互相合作,两只手要弹出四个声部,每个声部清晰有表情,每个手指都要安排好,反复平衡练习,耳朵要听着有没有弹错,脚还得踩踏板,它发动全身所有官能协调合作。而音乐听觉也是立体的,你需要同时听到几个音,甚至一组音,在音乐学院里面,有些学生可以同时分辨一组音,就算你一屁股坐到钢琴上,他都能把音符一一分辨出来。这种能力同样可以练习和积累。这样一种分散式注意力的练习,大概只有音乐学习中可以提供。

最适合孩子听的54首世界顶级古典音乐: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D大调回旋曲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D大调嬉游曲》

舒伯特《小夜曲》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圣母颂》

舒伯特《音乐瞬间》

肖邦《小狗圆舞曲》

肖邦《降E大调夜曲》

肖邦《摇篮曲》

《童年情景》

舒曼《梦幻曲》

舒曼《快乐的农夫》

贝多芬《欢乐颂》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柴可夫斯基《儿童进行曲》

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

柴可夫斯基《睡美人》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柴可夫斯基《船歌》

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

柴可夫斯基《糖果仙女舞曲》

柴可夫斯基《雪橇》

勃拉姆斯《摇篮曲》

勃拉姆斯《A大调圆舞曲》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古诺《圣母颂》

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

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维瓦尔第的《四季》

维瓦尔第《春》

维瓦尔第《狩猎》The hunt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春之歌》

李斯特《爱之梦》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其他

圣桑《天鹅》

德沃夏克《幽默曲》

克莱斯勒《美丽的罗斯玛琳》

德利布《拨弦》

但齐《g小调木管五重奏 Op.26/2/I 快板》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

巴达捷芙斯卡《少女的祈祷》

原标题:《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有趣的人(附:最适合孩子听的54首世界顶级古典音乐)》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