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严惩“发国难财”,也要精准文明执法

2022-04-27 18:17
来源:澎湃新闻

公安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坚持打防并举,严惩“发国难财”的不法分子,同时,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强化现场理性文明执法。

“危难之处显身手”,疫情之下更显警魂担当、执法智慧。疫情的特殊环境,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不同主体利益诉求迥异,这些棘手的矛盾很多时候都被推到了一线民警面前。这也对公安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精准地拿捏执法尺度,更精确地提供服务和执法保障。

这是一道“既”与“又”的多项选择题,也是一道必答题,就像公安部所强调的“既要充分发挥防疫抗疫的职能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又依法充分履职,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动力”。

一方面,公安部明确要严厉惩处“发国难财”不法分子,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以及囤积居奇、哄抬民生物品价格等违法犯罪。

在疫情之下,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也要防止有人借着“市场”的名义浑水摸鱼,让各种伪劣、假冒、山寨产品出笼伤人。对于严重践踏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底线的行为,必须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对故意扰乱市场秩序,囤货居奇,制造恐慌气氛,强买强卖,涉及违法犯罪的,公安机关也必须依法严惩。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截留、私分抗疫物资,“发国难财”的,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法律的严肃处理,公安机关必须亮剑。

另一方面,公安部的通知中也强调“宽严相济”的重要性,而并不是一味强调“严刑重罚”。这正确地厘定了疫情特殊环境下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精准处置,不回避矛盾,也避免激化矛盾。公安部强调:在对妨害疫情防控等突出违法犯罪予以打击的同时,但是对“没有主观恶意或恶意不重、危害不大的”,要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杜绝不分轻重、一律从重处罚。

公安部还特别强调:“要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强化现场理性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语言和执法行为,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新的矛盾”。绝大多数群众是主动配合抗疫措施的,但是封控时间久了,或者对个别措施存在不理解,人们就可能把情绪带出来,这就让一线的执法环境炸点多、燃点低,需要民警拿出更多执法智慧、执法担当,用文明执法让人信服,让规范执法提升公信,用带有温度的执法化解一线的“死结”。

疫情是严峻的考验。严惩、救助、保护、疏导,要有雷霆手段,也要春风化雨,人民公安,永远值得信赖。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