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任院长:学院要成传媒创新人才摇篮
浙大要成为传媒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
在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宣布会议上的发言
尊敬的郑书记,朱部长,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面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情却难以平静。感谢学校党委和全院师生对我的信任,将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的重任托付于我,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9年前的今天,我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辞去美国的教职,回到祖国,成为一名光荣的浙大人,自豪的传媒人。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精神和传媒学院和谐包容的氛围深深吸引了我,学院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并决心在这里直到退休。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上两届学院领导班子的卓越贡献!在第一届徐岱院长、邵培仁书记和第二届吴飞院长、吕国华书记的带领下,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6年建院以来,经过11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传媒教育重镇,成为拥有4个教学系、5个研究所、2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的跨学科建设高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身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一员,我和大家一样,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
韦路。人民网 资料图当然,在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传媒发展剧变转型的当下,学院也面临不少的挑战。在浙江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如何将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新一届管理团队和全院师生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新任院长,我的愿景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传媒创新创业的人才摇篮、科研引擎和智库基地。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培养传媒创新人才。学院要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创造能力,有独立思想,有社会担当的传媒创新人才。这不仅是传媒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以信息传播为中心的整个信息社会的需要。学院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丰富“第二课堂”的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的境内实践,加强“第四课堂”的海外交流,构建全过程的创新教育生态圈。同时,继续加强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的建设,增进与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研究院的互动,探索传媒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浙大模式。
第二,鼓励学科交叉创新。浙江大学是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学院要继续发挥浙江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在现有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交叉学科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交叉研究中心的建设水平,力争在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大数据与网络舆情、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传媒与社会思想、影视与文化产业、战略传播与媒介管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性突破。
第三,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学院要通过制度建设,使创新成为学院的一种文化,甚至成为学院的基因。例如,进一步改革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创新教育,如实践导师、竞赛导师、SRTP导师的绩效比例,重视研究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提高创新性应用项目的评价比重,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等等,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第四,加强行政服务保障。以上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廉洁高效、以人为本的行政服务团队。作为学院行政管理团队的责任人之一,我将与学院其他行政管理人员一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规范,做到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尽可能为师生排忧解难,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行政保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继续深化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大学共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工作,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传媒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同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全体师生已经创造了历史,我相信,只要大家风雨同舟,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标题为《 韦路:浙大要成为传媒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