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为功”

2022-04-21 08:59
海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海南,是我国的育种圣地。每年冬春季节,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南繁科研基地开展育种、制种。据统计,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

 

三亚学院容淳铭院士工作站被认定为海南省2019年院士创新平台

在海南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对种子“这件大事”,三亚学院正在持续发挥着科研优势和协同力量,“久久为功”。2019年,三亚学院设立容淳铭院士工作站,主要致力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研究,充分利用“海陆空”区域特色优势,在特色种植业、南繁种业、水产养殖、海洋经济等方面不断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这也是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中亟待突破的重大难题。

 

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建立可溯源的农产品安全体系

目前,容淳铭工作站正依托学校超算中心,在热带特色水果、海产品农产品溯源方面,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多种传感器加入农产品生产场景以收集数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作站还通过数字平台对农产品生产进行控制,在农业溯源防伪领域渗透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可溯源优势,建立可溯源的农产品安全体系,让原先不可名状的溯源体系变得公开透明,增强用户对农产品的信任程度,推动高效、准确的智慧农业应用,加速农业生产与电子商务结合,逐步实现智慧农业。

容淳铭工作站课题《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种子活力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顺利结题

“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水稻种子活力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方面,容淳铭工作站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水稻种子活力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需要借助大量人工完成,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周期长,对种子本身也有一定的破坏。然而,建立种子活力的快速、准确、无损的检测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种子活力检测的效率和水平,而且在种子的实际生产、育种及种子质量管理方面,对保护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生产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三亚学院容淳铭工作站部分科研成果

目前,容淳铭工作站已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包括国家级项目3项,教育部创新项目1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在国内外发表核心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5篇,EI2篇,北大核心9篇。出版专著或教材3部。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

 

2019年12月,三亚学院与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产学研用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在农业大数据与农业智能化产业应用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双方在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等方面,进行联合申报并实施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双方将共同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根据合作情况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指导建议。

 

在“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这件“国之大事”上,三亚学院将继续依托容淳铭院士工作站,发挥科研优势,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融入南繁科技工程中,为保护种业安全,保障粮食生产做出大学努力。

 

文字:王瑜

图片:新闻中心图片库 科研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