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疫”|24天参与建设3座方舱,工期一个更比一个紧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2-04-12 15:33
来源:澎湃新闻

22岁的孟显博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实习电气工长,24天里他参与了三座方舱医院的建设。从泉州到上海,他几乎没有停歇,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先后做起材料员、电气工和商务员,在不同岗位见证了方舱的建设。

以下是他的讲述:

3月17日,我接到任务赶往福建泉州,参与晋江市晋东方舱医院建设。在那里,我是做材料员,协调各种施工材料和机具。

项目本身的工程量并不大,难点在于材料来得慢。疫情期间,订货渠道减少,运送的时效性不能保证,没有材料就不能干活,所以我的任务就是把需要的东西安排到位,怎么快就怎么来。有天晚上下暴雨,我12点多离开工地,1点钟现场说缺材料,又冒雨赶回去找材料,搞到凌晨3点多。

3月27日,晋东方舱前期的1000个隔离间交付。我又接到上海的任务,当天下午出发,28日早上到上海宝山,参与富长路健康中心项目(方舱医院),负责室外电力施工,将电力从变电站输送到板房电箱里。

在上海宝山富长路方舱医院,工人进行电力施工。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富长路几乎是一片荒地,板房平地而起。当时场地都是泥土地,堆放了各种杂物,还有车辆来回出行。我们需要开挖路面埋电缆,从2个变电站连接十几根电缆到板房,总长差不多五六千米。路怎么挖,什么时间能挖,都需要和其他单位协调,既要保证我们的进度,也不能耽误别人施工。材料进场也是同步在推进。

4月4日,富长路方舱医院完工交付,有将近1000间隔离病房、100多间医护工勤用房,2000张床位。这个项目是按照应急“三区两通道”设计规划的,隔离区和限制区明确区分,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通道分离,项目医疗呼叫、监控机房等智能化系统齐全。

在上海宝山富长路方舱医院,建设人员在工地吃饭。

一个忙完又来下一个。

4月5日,一觉醒来发现微信群名称变了,我们又变成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项目组。在富长路还有些收尾工作,我是4月6日晚上赶到国家会展中心。

当时现场已经是热火朝天的大干状态。几千个工人在施工作业,运送材料的车辆来来回回,风管加工、切割机切角钢、叉车升降……各种杂七杂八的噪音,沟通都靠吼。

工人在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施工

我去得比较迟,配合商务部做些活儿,主要是各种设备费、材料费的统计,还有人员考勤。我要督促工长给每个人记录好工时,不能漏打少打,工人每天也要签字确认,因为工作时长是结钱的重要依据。

在富长路的时候,工人一般从早上7点做到晚上12点,有的也会干通宵。到了国展中心,总共4天时间,活太多了,工人连续干二三十个小时很常见。还有同事三天没睡觉,很多人嗓子都哑掉了。

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施工现场。

国展中心也没有工人专门睡觉的地方,就是在施工现场以外,找个办公室或走廊打地铺。当然,方舱医院最不缺的就是床,管你铺没铺东西,太累了就是钢架床也往上一躺,醒来接着干。

凌晨2点多,建设工人在国家会展中心打地铺睡觉。

我们有个通风工刘福生,每次看到他都是特别疲惫的状态,脸上烙着口罩的印子,声音沙哑,三天两夜基本没闭过眼,完工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出来。

他负责3、4号馆的排风管道安装,1米长的通风管要一节节拼装,再用叉车升到5米的高度进行安装。因为国家会展中心对通风系统要求比较高,他既要带着工人在短时间内完成230余节管道安装,又要确保质量达标,压力很大。4月8日晚上,有援沪医疗队已经进馆,交付时间逼近,暖通还有些活没干完,大家只能硬干,通宵地干。

4月8日晚上,我在现场和工人挨个核对考勤,通宵熬到凌晨5点多。正准备睡觉,刚给手机插上充电,有人通知我们尽快离场,于是6点钟就撤出了国家会展中心。晚上9点多,我和部分工友在嘉定的一家酒店落脚,将在此隔离7天。

看着自己参与建设的方舱,能给疫情防控做出这么大贡献,还是挺骄傲的。这段时间很少睡觉,一天步数多的时候能有4万多,但是入职以来学习东西最多的时候。小到一个扳手型号、钻洞所需的电钻功率,我都需要考虑;大到施工现场的节奏把握、人员统筹调配,都可以跟着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这在平时的项目上很少有机会接触。

深夜,孟显博的同事们靠着椅子或趴在桌上休息。

建设工人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乐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