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高新”建设提速:解读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密码”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问
2022-04-12 08:02
来源:澎湃新闻

“良种遇上了沃土。”

近日,西安高新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宋伟琳在谈到高新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比喻。

宋伟琳所在的西安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紫光展锐丝路研究所),入驻西安高新区后从零起步,经过两年时间,现已有员工近400人,拥有完整的芯片研发链团队及终端产品研发团队,获批成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她认为,企业如此快速发展,和选择西安市高新区这片科技创新高地与优质营商环境示范区不可分割。

实际上,如今,像西安紫光展锐这样高速发展的科技型企业,在西安高新区并不少见。

作为西北开发区的“排头兵”,西安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21年11月9日,履新市委书记不久的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来到西安高新区调研,要求高新区“努力当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排头兵’。”

2021年,西安高新区“三十而立”。站在新的时代坐标下,西安高新区需要思考未来之路。这时,由“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组成的“四个高新”建设规划应运而生。

这一年,西安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681亿元,增量271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份,面对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西安高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8%,达到483.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2022年“开门红”。

新的重点项目还在不断涌入,在西安高新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项目建设景象,全区正以“一天一个变化”的速度加快建设。2021年8月,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和218个国家经开区中,西安高新区位列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十,已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访西安高新区多个园区、重点工业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重点在建项目,从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聚集等方面,寻找高新区近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质量发展激发澎湃活力背后的“高新密码”。

西安高新区夜景。本文图除特别署名外,均由西安高新区供图

这些“高新密码”包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诸多创新实践:

疫情防控期间推出人员、车辆通行证核准发放工作,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的供应链稳定;

树牢“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组建服务企业的专业帮办代办团队,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标准化代办服务;

推出 “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举措,“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

一个个重点项目获得“拿地即拿证”、“承诺备案”等高效服务;

全力做好服务企业的“秦务员”,抽调干部组成“亲商助企”专员团队,积极奔走在各个企业,收集记录企业面临的问题,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

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搭建多种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瞪羚企业”……

这些“高新密码”可以用一句老话来作为引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仔细解读这些“高新密码”便会发现,数据亮眼背后,西安高新区经济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韧性,来源于“高新人”的实干,来源于他们切实做好这句老话的辛勤付出,来源于他们奋力推动“四个高新”建设提质增效,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恒心和毅力。

疫情期间保障不停产,经济逆势上扬

2022年1-2月份,面对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西安高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8%,达到483.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7%。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再次印证这个西北开发区“排头兵”的经济强劲。

数据无言,却最具说服力。成绩背后既是西安高新区企业面对挑战,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一个缩影,也是其持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的有效实践。

3月初,西安比亚迪二厂厂房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作业,一辆接一辆崭新的汽车走下总装生产线,并在厂区装车运往全国各地。而像这样的生产场景,在疫情期间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西安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

“疫情初期,我们经历了短暂停摆,但短短几天以后,我们的汽车日产能很快就达到1500辆,随后便达到1700辆。疫情过后尤其是春节过后,产能还实现了进一步增长。”比亚迪西安区域总经理刘振宇说。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在西安高新区的汽车产值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有所下降,反而同比大幅增长321%,达111亿元。

与比亚迪相似,中兴终端在西安高新区的生产曾因疫情中断过数天,1月15日获批复工复产,彼时,西安的社会面管控措施仍在进行。然而,仅仅3天之后,中兴终端3600多名员工全部返岗。今年1-2月份,中兴终端完成了超过20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25%。

“尽管疫情带来的影响很大,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停下生产的节奏。在高新区的防控政策下,我们通过严格的防疫手段,确保在岗人员安全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持生产不断档。”法士特相关负责人也如此表示。

除了比亚迪、中兴通讯、法士特,今年前两个月,西安高新区还有三星半导体、高科建材等众多重点工业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生产或提前复工,其生产经营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西安高新区的重点工业企业生产厂房

其中,三星半导体产值同比增长34.5%,达165亿元;中石油测井实现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18.4%;众迪锂电池产值增速更是高达1165%,达22.4亿元……

重点工业企业是西安高新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压舱石”。深谙这一道理,在西安上一轮疫情出现后,西安高新区把抓企业防疫、保企业生产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分析、审慎研判三星、比亚迪、美光等重点工业企业疫情风险,在压实企业防疫主体责任、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企业不停工不停产。

“保障重点企业‘生产线’;筑牢企业生产‘安全线’;畅通供应物流‘运输线’;打通员工返岗‘通行线’。”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用四个“线”概括了如何攻坚克难保障重点企业生产,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要保证重点企业生产不断档,首先就要保证物流畅通。”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从保障物流“运输线”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举例。

2021年12月23日起,因疫情防控需要,西安对社会面实行封闭管理,区内三星、美光等重点工业企业先后遇到原材料、零部件、危险废弃物等运输困难,随时有停工停产风险。

为保障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在西安实行社会面封闭管理当天,西安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出台《疫情防控期间连续生产企业物流运输通行办法》,在西安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人员、车辆通行证核准发放工作,并指定高速公路三星收费站作为重点企业物流进出通道,全力保障区内重点企业的供应链稳定。

西安高新区指定高速公路三星收费站作为重点企业物流进出通道

据统计,在疫情防控期间,西安高新区为三星、比亚迪、中兴终端、法士特等区内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人员及车辆通行证568张,累计批复63家次单位复工(复产)申请,保障8042名企业员工返岗,有力保障了企业人员通行和物流便捷。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有力保证了高新区工业经济逆势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陕西全省“开门稳”做出了有力贡献和支撑。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亲商助企专员下企业

企业稳定经营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在西安上一轮疫情形势平稳后,加快追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帮助企业推进复工复产,成为摆在高新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待解问题。

“目前公司生产进展情况咋样?员工吃住行都还存在啥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话,请尽管说。”西安疫情形势好转后,西安高新区集贤园“亲商助企”专员陈满存就来到辖区的陕西翔森印务包装有限公司,一边检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和该公司负责人详细交流。得知企业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后,陈满存将问题记录下来,表示将尽快想办法帮助企业协调工人。

西安高新区“亲商助企”专员积极为企业复工出谋划策,向企业宣传复工复产政策

在集贤园,像陈满存这样的“亲商助企”专员当时有50多名,他们是来自集贤园管办各部门的干部,主要职责是积极奔走在各个企业,收集记录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企业复工出谋划策,向企业宣传复工复产政策,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

“通过走访,一方面是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收集解决企业、项目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想办法为企业项目解决问题。”高新区集贤园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两手硬,集贤园除了大力开展亲商助企专员进企业服务,还安排业务部门专项开展“一对一”服务,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收集企业需求,根据不同需求配备相应的服务措施,努力将服务延伸至最前沿。

集贤园的上述举措,是高新区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疫情形势平稳后,西安高新区及时研究出台“复工复产六条”和“复工复产十条”,争分夺秒推进全区各类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同时通过实行“一企一案”,由企业所在园区负责、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街镇配合、5-6名防疫专家全程参与,组成复工审批服务团队,上门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制定个性化复工复产方案。

其中,西安高新区为3000人以上的企业派驻服务专班,为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企业派驻服务小组,为1000人以下的企业派驻1名服务专员,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确保394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及时复工复产。

西安市高新区及时研究出台“复工复产六条”和“复工复产十条”,争分夺秒推进全区各类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此外,西安高新区还用足用好省市支持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和高新区惠企措施,通过降低用电成本、发放生活补贴、降低融资成本、实行房租减半、加强稳岗返还、落实减税政策,共拨付稳岗返还资金2272万元,有力支撑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增强信心。

在这些众多关于复工复产的举措中,统筹协调好员工返岗工作和疫情防控两方面工作极为重要。

澎湃新闻了解到,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为保障企业返岗员工正常通勤,高新区在摸清底数、明确情况的前提下,积极联系省、市、区相关部门以及街办、社区,最大限度排除员工返岗障碍。员工到岗后,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按照“点对点闭环用工”方式进行连续生产和复工复产,这样既有效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又支持了经济发展。

在高新区的省属国企法士特,就是高新区织密做实员工返岗就业举措的受益者。

2022年1月24日起,西安市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恢复正常出行、有序复工复产。当天零时,法士特西安公司到岗复工率就已超80%,全集团产能已全面达到疫情防控提级管控前的水平。同时,法士特数万名职工和家属均无一例疫情感染,国内外广大用户未出现短缺一台法士特变速器现象,全面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

而尽管西安市疫情趋于平稳,但面对后续可能的散点爆发,西安高新区还是坚持向各重点企业派驻疫情防控专班,指导企业开展全封闭的生产管理,加严防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内部管理;同时督促企业组建疫情防控领导机构,扛起防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做好员工全覆盖核酸筛查,加强员工健康监测,从严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的西安高新区相关企业。

“持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平战转换防控机制,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小代价扑灭局部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影响,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西安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

高质量项目赋能“四个高新”建设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2022年,西安高新区精心谋划了“四个高新”建设项目537个(含前期),总投资额达12440亿元,力争通过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其中,“实力高新”项目163个,涉及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科创高新”项目19个,涵盖秦创原科技转化平台、光子产业、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类项目;

“品质高新”项目265个,包括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绿化、水利等项目;

“幸福高新”项目90个,涵盖人才房、安置房、养老服务、学校改造、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项目。

3月28日上午,在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比亚迪厂区西侧的项目工地上,数座大型现代化生产厂房主体已完工,工人们正紧锣密鼓的进行铺设水电管网、外立面装饰装修、设备进场安装调试、道路平整硬化等作业。

这处占地1000亩的“比亚迪年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项目”是为更好地给比亚迪及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实现配套,新建的新型动力电池电芯、模组生产所需产线及配套附属设施,将新增年产12Gwh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项目自2021年11月开工建设后,比亚迪西安和高新区管委会克服疫情在内的不确定因素,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

3月28日上午,在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比亚迪厂区西侧的项目工地上,数座大型现代化生产厂房主体已完工。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问 图

比亚迪西安区域总经理刘振宇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预计2022年到2025年装机大约在30至40万辆,将实现年产值120亿元,解决就业超过4000人。项目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对完善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配套能力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距离比亚迪西安厂区十余公里外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该项目总投资88亿元,占地417.84亩,全部建筑面积110.29万平方米,拥有各功能楼宇43栋,于2021年初全面开工,目前已有37栋封顶,其他楼宇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其中,国家电子实验园H区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

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致力于打造秦创原高能级成果转化加速器和新一代半导体产业策源地。建成投用后将聚集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头部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雏鹰企业、潜在瞪羚企业共计600余家,聚集高端酒店、人才公寓、会议会展、各类商业配套企业50余家,吸引就业3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记者从施工现场获悉,春节期间,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各标段共有建设人员1475人,为保证如期完工,该重点项目并未停工。

“春节前夕我们提前与材料供应企业沟通,储备春节期间施工所需各类材料。”西安丝路通信创新谷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振宇介绍,复工复产后面临物流及材料供应等难题,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减少经济损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文件,同时鼓励工人就地过年,并关心工人实际生活情况,多次为工人采购运送生活物资,保障工人生活无忧。

春节期间,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各标段共有建设人员1475人,为保证如期完工,该重点项目并未停工。

3月29日,作为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院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先导院南区项目施工现场8栋楼主体已封顶,工人们正进行外立面装饰装修作业,其余2栋楼正在主体施工阶段,即将封顶。

总投资5亿元,用地 35.118 亩的先导院南区项目是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院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是落实陕西“追光计划”的省级重点项目,将打造秦创原光子产业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公司负责人崔振宇告诉记者,自2021年初开工后,项目各团队周密协同配合,确保项目尽力不停工,预计该项目年底建成投用,2023年全面开园运营。

“未来这里将汇集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重点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雏鹰企业、潜在瞪羚企业、头部企业共计50余家,企业累计创造营业收入近10亿元,吸引就业人数2000余人。”崔振宇看着正在施工作业的1#楼,向记者展望着先导院南区投用后预期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先导院南区项目施工现场8栋楼主体已封顶,工人们正进行外立面装饰装修作业。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问 图

记者了解到,围绕“四个高新”战略,高新区按照“战略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科学化”的原则,今年在建项目440个,年度计划投资1800亿,同比增长30%以上。

西安高新区提出,以项目建设大提速来支撑和推动“四个高新”大提速,要树牢“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让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成为“四个高新”建设提速年最靓丽的风景。为此,高新区坚持每季度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每半年集中观摩一批、竣工一批。

今年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31个,总投资763亿元,年计划投资255亿元。就在4月8日上午,西安高新区举行秦创原·上市企业园暨二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378亿元;开工项目44个,总投资512.53亿元。

集中签约、开工仪式现场。

此次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开工项目涉及秦创原科创研发、先进产业、现代服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整体呈现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基础配套全、社会效益好的特点。时值陕西自贸区西安高新功能区建设5周年,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开工,证实秦创原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叠加优势和机遇正在显现。

推动“科创高新”建设向纵深发展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始终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让创新驱动的引擎持续轰鸣,是西安高新区在建设“科创高新”路上的一个先手棋。

紫光展锐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并具备稀缺的大型芯片集成及套片能力。

2020年2月,紫光展锐在西安高新区成立全资子公司(研究机构)——西安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紫光展锐丝路研究所)入驻西安软件园。两年时间,已有员工有近4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9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7%(博士4人),拥有完整的芯片研发链团队及终端产品研发团队,建成10个设备完整的实验室,并获批成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和就业见习基地。此外,西安紫光展锐与本地主要高校联系紧密,在人才培养及高科技研究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其总经理宋伟琳表示,当时他们公司最终选择落脚西安高新区,就是看中这里汇聚了西安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具备成熟的产学研氛围,而公司两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印证了高新区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可以深植的沃土。

而在前不久结束的2022年冬奥会上,来自高新区的科创企业大显身手,为冬奥注入了一抹硬科技亮色——“因诺科技”研发的首台国内越野滑雪辅助训练无人机系统落地应用,其自适应飞行控制与安全操控系统,能帮助运动员缓解心理恐惧、突破自身极限;诺瓦星云自主研发的超高分辨率服务器、超大规模视频拼接器、超10万张接收卡,为冬奥开幕式LED显示系统提供了操控精准的控制系统。

2022年冬奥会上,来自西安高新区的科创企业大显身手,为冬奥注入了一抹硬科技亮色。

西安第六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刘闯和他的团队,运用新技术、新产品,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部署了一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统,搭建了疫情防控人脸测温平台,并建设了各种数据功能模块,形成了智慧防疫多维指挥的实战平台,让西安的科技之光闪耀北京冬奥会。

瞪羚是一种善于奔跑跳跃的羚羊,高成长性的中小科技企业被形象的比喻为“瞪羚企业”。二十多年来,作为高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园已经聚集了一批像西安第六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类的“瞪羚企业”,俨然已成为西安高新区“科创高新”的一个实践样本。

其实不只是冬奥会,在国家科技创新各类舞台上,都能看到西安高新区的活跃身影。刘闯和他的团队正是在高新区逐步成长,“开花结果”。

正是善于打造科技型企业的“栖息地”,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聚集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目前,拥有49家科研院所、311个重点研发平台、186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华为、中兴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布局研发中心,形成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科技产业集群。

2021年以来,西安高新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给政策、搭平台、强技术、建机制,以“四个高新”建设为抓手,先后启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建设,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发布《“科创高新”建设方案》和推动“秦创原”建设“1+3”实施方案;建设并部分投用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等创新平台,推动“科创高新”建设向纵深开展,为打造“秦创原”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和示范样板区注入强大动能。

科技创新为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正是善于打造科技型企业的“栖息地”,近年来,高新区聚集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

澎湃新闻了解到,2021年,西安高新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13家、总量达到387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07家,增长均超过了3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6.64%,技术合同认定额650亿元;谋划建设两个“上市企业园区”,新增上市企业8家,其中4家企业均为科创板,科技金融互乘放大效应更加凸显。

2022年,西安高新区提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上升到7.5%,技术合同交易额达780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800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上市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的奋斗目标。

作为“硬科技”的策源地,西安高新区持续强化科创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科创活力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1年11月9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到西安高新区调研高质量发展工作时强调,西安高新区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以策源地的自觉,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勇当尖兵、争做标杆,同步推进企业基因重构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走好创新驱动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西安高新区来说,如何树好科创大旗,提高发展的“含新量”,使命在肩。

对西安高新区来说,如何树好科创大旗,提高发展的“含新量”,使命在肩。

当好“秦务员”,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还通过推行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生活等全方位环境提升措施,聚力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园区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露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园区管理方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聚力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

作为陕西省软件企业最密集、知名软件企业最集中的区域,西安软件园聚集了华为西研所、中软国际研发基地、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大华西安研发中心、科大讯飞丝路总部、等知名企业。

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安软件园聚焦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当好“实力高新”建设先锋队,做精产业链招引,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紧扣“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发展需求,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打造“一园一主业,一楼一名企”的企业协同发展微生态。

软件园紧盯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构建“2+5+N”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两大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在集成电路设计、跨境电商、大数据与云计算、数字创意、信息安全五大产业的特定细分领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XR、物联网等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加紧抢占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在张露看来,为园区入驻企业做好“服务”,培植好企业成长的沃土,让园区企业在软件新城这片沃土扎根,开出硕果鲜花,是管理方最欣慰看到的画面。

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聚集了华为西研所、中软国际研发基地、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大华西安研发中心、科大讯飞丝路总部、等知名企业。

这一点,对于西安紫光展锐的宋伟琳来说,也深有体会。

她介绍,确定要入驻西安软件园后,园方很快根据公司需求匹配到合适的办公场所,后续随着公司员工和园区入驻规模逐步增加,园区又积极协调增加了公共交通车辆,解决员工上下班出行难问题,增建了餐厅、健身房等共享生活服务空间,目前园区人才公寓也即将投用,“这都是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践行这一理念,西安高新区管理方的贴心服务温暖了企业,赢得了喝彩。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给企业提供更优质、更精细的服务,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丝路软件城建设指挥部)专门成立爱心专班。针对各自负责包抓的企业,每位“亲商助企”专员、五级疫情防控专员都会进行主动关怀、及时了解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具体问题。园区管理方竭尽全力保障企业员工生活物资,1对1定点接送有就医需求的企业员工,为企业送电脑、取公章、帮助启动服务器协助远程办公,上门帮助企业开展核酸检测,走访慰问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困难等。“从小事情出发,多换位思考,为企业排忧解难。”张露说。

“讲现状、说成绩、谈发展、论需求、提建议、寻机遇。”疫情后,为更好地了解疫情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精准服务,提出高新区创业环境优化发展建议,高新区创业园还举办创业月谈活动,为企业“会诊”。企业畅所欲言,西安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解答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给出解决方案并作记录。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还举办创业月谈活动,为企业“会诊”。

正是这种贴心的服务,让西安高新区的企业“根扎得越来越深”。

2021年8月,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和218个国家经开区中,西安高新区位列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十,已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021年,西安高新区出台了《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提升举措》等多项政策措施,围绕“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目标,努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三有”长效机制,选派亲商助企专员全力为规上工业企业及重点工业项目解决各类难题。

西安高新区推出“跨区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举措,探索推出的《出版物零售业务许可》等5项智能秒批事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的推出,更是实现了网办率95%,全程网办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

“为项目服务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服务;当好‘秦务员’”。这是西安“高新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达成的共识和始终践行的理念。

“为项目服务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服务;当好‘秦务员’”。这是西安“高新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达成的共识和始终践行的理念。

如今,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南部智能制造片区等区域,随处可见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项目建设景象。一个个投资大、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在高新区“标准地+承诺制”、“拿地即拿证”、“承诺备案”、“联评联审”等创新举措以及“亲商助企专员行动”“帮办、代办”等细致入微服务的推动下,犹如添加了多剂“加速剂”,正以一天一个变化的速度加快建设着。

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新开工重点项目,高新区按照“提前介入、主动对接、超前服务、先行先试”原则,重点围绕项目推进过程中前期决策、项目立项、方案设计、规划审批、工程招标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梳理,最大限度整合流程、压缩时限,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高新区组建了专业帮办代办团队,向全区项目发布代办需求“征集令”,并制定了标准化代办服务流程,通过提前介入—受理申请—制定计划—实施代办—协调办理—跟踪反馈—监督落实—项目归档,这样的标准化代办服务流程,按照“一个代办项目、一套指导手册、一个服务团队”的服务机制,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标准化代办服务,助力项目建设驶上“快车道”。

优质营商环境推动着在建项目提速建设,更坚定了其他企业、项目扎根高新区的决心和信心。

2021年12月5日,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实现了‘当天签约、当天开工”的高新速度。

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现场说到,西安是创新创业的福地,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丰富,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产业集群等优势明显。当天的签约和开工项目对比亚迪和西安市都有“里程碑”的意义。

2022年2月15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实施的能源综合体和延长壳牌总部基地项目,更是再次实现了签约当天即开工的高新速度。

位于西安市高新路附近的鸿瑞天成(北区)综合体项目,也在取得分阶段施工许可后加快土方挖掘作业。得益于高新区优质政务服务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助力,该项目比预计提前了3个月进场施工。

鸿瑞天成(北区)综合体项目负责人睢先生介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是项目开工建设的“绿卡”,对于他们这样占地广、投资大、时间跨度长的项目,如果按常规方式办理施工许可,会大大增加项目建设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高新区通过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他们先办基坑部分的施工许可就能进场施工了,为项目建设赢得了主动和先机。

正是全力做好服务企业的“秦务员”,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的举措,吸引了一批“金凤凰”落在西安高新区这株“梧桐树”上。

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高新功能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606户,累计注册资本金5052亿元。

数据显示,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高新功能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606户,累计注册资本金505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28家,注册资本金78亿元,企业登记总量、外资企业登记量均居各功能区和西安市首位。

    责任编辑:李倩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