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者|从宁到沪,我在核酸采样台上遇见五年未见的老师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2022-04-08 20:47
来源:澎湃新闻

祝碧晨 设计

“小齐!”顾老师下楼来,远远看到刘胜齐,激动地挥手。闷在“大白”服装里的刘胜齐也看到了老师,手上的采样工作不停,心却跳得很快。

刘胜齐(左)和顾老师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刘胜齐在上海做核酸采样工作  吴海涛 图

刘胜齐已经五年没见自己的老师了。再一次相见,竟是因为自己从南京援沪做核酸采样工作。巧合的是,她被分配到的点位正是老师的小区。

4月4日支援核酸筛查,没分到老师的楼栋;4月7日第二次支援时,她分到了,但出于“紧张、羞怯、对老师又敬又爱”的复杂心理,老师排到了跟前,刘胜齐却推给自己身边的同事做了采样。

结束工作后,她打开手机,看到老师给她发的信息,“你瘦了”。刘胜齐不知道老师怎么从宽大的“大白”服装下辨认出自己,“像是长辈爱对小辈说的话。”

南京援沪的医务工作者  吴海涛 图

2017年,刘胜齐在曙光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是在顾老师的科室实习了一个月的时间。虽然老师只带了一个月,二人却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五年间都没有断了联系。

如今,刘胜齐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工作,4月3日晚接到援沪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刘胜齐说,她曾在上海求学三年,再次回到上海,这座城市不是印象中的模样,心情复杂到几乎落泪,但更“感谢命运加持安排,分配给了我一个大礼物”。

以下是刘胜齐的口述:

星夜驰援,再次回到上海

我们是4月3号晚上大概七八点钟时候收到的消息,要来上海支援核酸检测工作。我没有犹豫,马上报了名。4月4日凌晨两点半,我们医院一行25人就驱车从南京赶来,七点四十分左右到的上海,在浦东一个酒店集合好,马上就被分配了点位。

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其实4月3日报完名以后,我心情就特别复杂,几乎睡不着觉。我的研究生三年是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度过的,上海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充满活力的城市。那天大巴车在南浦大桥上开,我看到桥上就几辆车,黄浦江江面上几乎没有船,复杂的情绪涌在心口难平,眼泪真的就哗哗往下掉。

其实当时我就在想顾老师了。说起来,顾老师是我在曙光医院实习期间的带教老师,只带了我一个月,但她带给我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保持联系至今。她的乐观、热情,以及为病人着想的精神,让我受益很多。2017年的中秋节前后,她还给我带了月饼,我印象很深。

结果4日到了上海,我看到点位分配上写的具体地址,觉得有点熟悉,和顾老师一对,发现那天要采样的点位正是在她的小区,实在太巧、太惊喜了。

那时候我们大巴车正开到老师所在的社区对面,我说老师你能看到我们的车吗?老师就走到窗边,向下看,说找到了。

等待采样的小朋友  吴海涛 图

4月7日,我遇见了我的老师

4月4日,我负责采样的并不是老师的楼栋,但那天趁她做核酸,我们简单打了个照面,我心里激动不已。我们傍晚六点多结束工作,七点左右返程,十一点多回到南京,开始隔离。

说实话,从毕业到现在好几年了,尽管和朋友、老师约了又约,但我回上海还是比较少。没被分到给老师做核酸采样,我松了口气,不然还真有点“近乡情怯”的感觉。

4月7日,我们又接到任务,依然是同样的点位。那天,我被分到了顾老师所在的楼栋。

几年前,见到顾老师都是在医院,她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轻盈”的、气质出众的医生。顾老师那时经常用比较爽朗的声音喊我“小齐”,这次她一喊“小齐”,我一下子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

老师现在已经退休,可以感觉到岁月的痕迹。这次虽然见到的是“居家版”的老师,但我看她没忘戴一对珍珠耳环,还是很精致的、令我熟悉的感觉。

本来我要当面给顾老师包括她的先生做的,但我有点紧张、羞怯,临排到眼前了,同事把工具递给我,我迟疑了一下,又递还给她,请她帮忙了。要给自己老师做核酸采样,那种感觉很难描述。

小区小朋友向援沪医务工作者表达感谢  吴海涛 图

老师以外,上海留给我的“礼物”

回去之后我看到老师发的信息,说我瘦了。我穿着“大白”,也不知道她怎么看出来的,可能就是心疼我吧。

实话说,一次来回十个小时大巴,说不辛苦是假的,昨天天气也开始热了,一天做完后背都是湿的。除了遇见老师这个“惊喜大礼”,在上海做核酸采样工作时,也还有很多暖心瞬间。

印象很深的是有小朋友,口罩上写着谢谢白衣天使的字样,还有用拼音写感谢的,特别可爱。居委会的协调很好,吃的喝的提前安排;小区志愿者的素质也非常高,忙而不乱,跟我们打配合不出一点差错,帮助我们比较高效地完成了工作。

现在我已经回到了南京,但如果有需要,我想我们还是会第一时间驰援上海。上海一定会回到我印象中的样子,我们共克时艰,一起早日战胜疫情。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