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裁掉了刘强东的“兄弟”
京东这次“裁员潮”波及人数最多的,正是京喜这条业务线上的“兄弟们”。
作者 | 金诺 编辑 | 博雅
零售商业财经 | Retail-Finance
28日,关于“京东裁员”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该话题阅读量迅速达到1.1亿。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大厂人员“优化”的说辞,京东将裁员“高情商”地称为“毕业”,由此引发全网热议。
一是刘强东曾经的“兄弟论”,号称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但是在2019年,京东物流连续亏损,账面上的钱只能够维持两年的时候,刘强东便“出尔反尔”,话锋一转,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以此为由打脸曾经的自己,开始了大幅裁员。
二是此次京东裁员的比例,也是史无前例的规模。
据知情人的内部文件爆料,裁员信息表格内有多达50多条横向列,代表这次京东裁员的辐射极广,基本京东旗下所有子公司的部门都有涉及,其中包括京喜、京东国际、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等多个板块的多个事业部都设置了裁员比例,多数在10%~30%之间,其中京喜广东战区裁员比例更是高达100%,其中占比最多的就是京喜拼拼。
据界面新闻报道,不少员工自3月21日后陆续被部门领导与HR约谈,被要求于3月31日离职。由于未能做到提前30天通知,京东给出了“N+1”的赔偿方案。
对此,网友议论纷纷,但是观点也都出奇的一致:感慨互联网红利肉眼可见地流逝,同时也对京东这家公司的裁员唏嘘不已。
曾经高歌猛进的社区团购业务都在大面积撤退,包括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等,在大浪淘沙后不得不面对巨额亏损的现实。
除京喜拼拼外的京东自身,从成立以来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不断萎缩的红利和不断亏损的现状下,京东裁员的同时也经历着穿越经济周期的转型“瘦身”之痛。
01 市值被低估的庞然大物
今年三月,中概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京东也在劫难逃。
中概股整体下跌三成以上,京东的股价也在3月11日跌落谷底。不过,仅在五日后,其股价触底反弹,创下单日高达35%的历史性暴涨。
在港股上市的京东物流也是在同时应声上扬,一周内暴涨26%。
当然,京东的股价在这段时间大起大落主要还是跟随着市场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走势所牵动。
EW冲突导致的动荡国际局势,又爆发了美国证监会将5家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纳入“临时识别名单”,中概股们人心惶惶,恐成为下一个强行退市的一员。
市场弥漫的恐慌情绪席卷中概股,造成了包括京东的大跌,但其中也不乏许多在浑水中故意搅乱的做空投机者。
因此伴随金融委关于中概股的定调,稳定了市场情绪,股价便报复性回弹。
但是回顾京东(NASDAQ:JD )的股价走势和市值,再综合京东的营收规模,京东却一直都是在做一个“低调”的庞然大物。
相较于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阿里和拼多多,以及腾讯字节,京东的声量貌似一直都不太高,但是在2021年的世界500强,京东的排名却超越阿里和腾讯,位于全球第59位。
这样的排名,有点颠覆大众的认知。以往我们提起的互联网大厂巨头,脑海中总是浮现“二马”缔造的辉煌。京东虽人尽皆知,却总很难灌输到那种巨头垄断的概念。
阿里和京东两家同样都是电商平台,也都在香港和美国二次上市。
对比了两家公司的市值,港股京东市值7876.68亿,阿里巴巴2.39万亿。
阿里市值是京东的三倍多,营收却反而低于京东,从二者的营收和市值的不对等可看出,京东目前的市值是被低估的。
但是从京东财报中也可窥探出,为何京东市值被低估的一二原因。
首先,京东利润太低,盈利太少。从2017年第一份财报到现在,只有两年是实现盈利的,其他财年全部亏损。
从京东最近发布的21年财报来看,京东又亏损了。
但是,2021年的前三季度都为盈利状态,而Q4导致的净亏损52亿元直接将全年的状态由盈转亏,变成了净亏损39亿元。对比2020年的全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43亿元,也就是说在利润方面,京东21年的全年跌幅超过107%。
这就有点诡异了,Q4,也恰恰是电商大促最密集的时候,双十一双十二以及春节采购,都应该是营收最多、利润最多的时节。
对此,京东在财报中是这样解释的,去年的亏损主要是某些股权投资的非现金减值。
直白的说,今年的亏损主要是因为京东投资的公司或项目都亏了。
其次,京东增长过慢。
但是反常的不只是利润,年活用户上的数据也验证了这种反常。
在2021年第四季度间,京东的年活用户增长也同样放缓了。不过京东并非个例,这与当今主流电商平台的用户瓶颈有关。
京东在19年推出“京喜”,就是在模仿拼多多去抢占下沉市场。数据也确实成果显著,京东在2021年一年的新增用户里近七成是来自下沉市场。
但是在下沉市场的发力已有两年多,总人口基数就在那里,后面会显得后劲不足。这点在拼多多,阿里的年活用户增速上也是同理。
京东相较于Q3年活新增用户下降了460万,比例为2.2%;而同期的阿里则下降了1900万,比例为3%。
因此,京东最近的财报答案,其实跟以往的“京东风格”差不多,还是一家比起其他互联网更“重”的大厂,资产更重,利润更少。
02 低调稳健的京东系
说到京东风格,相较于野心勃勃的庞大阿里系,以及拼多多在压榨员工上的冷血,加之字节系流传甚广的“字节和心跳,只能有一个在跳动”的名言,开创了“狼性文化”并让后世多个企业家奉若圭臬的华为等等。
在对比这些种种充斥着强烈企业文化色彩以及庞大体系概念的公司,京东在刨除刘强东本人自带流量的个人风格与绯闻的吸睛之外,京东作为平台本身还是相对低调的。
低调到就算大家都知道了京东这个名字,也不知道它已经在背后悄悄建筑起纵横交错的京东体系。
近日京东物流收购德邦物流的消息落地,京东在物流上的版图也定下了基调,京邦达,也就是以京东、德邦和达达三位一体的物流格局正式形成,为京东物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核心抓手,也开始威胁到了阿里系的菜鸟生态。
快递物流对于电商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一点上,京东向左,阿里向右。
淘宝为平台电商,营收主要是商家的广告费与服务费,走的是轻资产路线。马云也对自建物流从来都是嗤之以鼻,发言表示:“自建物流太重,阿里巴巴不会去做,容易被重资产拖累。”
因此,菜鸟这样一个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平台应运而生。
而京东物流遵循着刘强东创建京东这样一个自营电商的初心,认为只有自建物流才能把控全局。
虽然代价极大,但是漫长的时间考验,在一定程度上打脸了马云,证明了“重”的必要性。
而京东物流,在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物流品牌的同时,比起阿里的菜鸟和拼多多的极兔,京东物流本身也在为京东电商平台本身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同期京东物流也给出了最新的财报数据,也是继上市后第一份年报。京东物流2021年全年营收为1047亿元,增长42.7%。其中最显著的来源于外部客户的收入增长了72.7%,占总营收比例为56.5%。这也超额完成了京东物流在17年创立之际许下的“收入规模过千亿、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过半”的五年战略目标。
京东物流不仅是为京东自身赋能,建立起以仓储运输体系为基础的第二道护城河,也是在为全行业赋能,输出强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但是,京东物流不仅只是刘强东手下第四家上市公司,也只是京东五大战略中的其中一环而已。
京东体系之下除了京东物流,还有京东数科,京东零售以及京东健康。五大环火力全开,也开始了京东对金融、科技、物流、医疗、保险等各个行业的战略规划。
同时,还有个有趣的点,京东的B2B赛道,瞄准了3C工业品这个业务,又是相对于其他赛道的沉重选择。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京东为何与其他互联网大厂格格不入的原因,其他的大厂基本都是互联网思维的轻资产模式,是以互联网产品触发用户社交、媒体、支付等各种需求;而京东最初的诞生就是基于传统的制造业,注重技术,京东只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去更好服务3C数码产品的交易。
京东确实一直很“重”,但也一直很“稳”。
03 京东,向左还是向右?
因此,在“反垄断”大刀下瑟瑟发抖的一众互联网公司,如阿里、美团等,京东却显得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甚至主动以身作则倡导反垄断。
确实,肉眼可见,反垄断中的禁止“2选1”恰恰是为京东提供了利好,在多元化的格局与选择下,京东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可以尽快的多向外部辐射。
同时,京东深耕幕后而非台前,也完美契合了反垄断的“资本健康拓张”的定义。
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
京东也是一直靠着这份不擅长“跑马圈地”的低调与对流量挖掘的相对不敏感,反而意外地贴合了反垄断所倡导的互联网企业应有的发展方向。
但是凡事确实有利有弊。京喜拼拼就是一个很“京东”的产品。
京喜拼拼,起步最早,但是跑的最慢。
对比拓张速度,多多买菜和橙心优选这些后来者能在短短半年时间拿下数千座城市版图,而京喜拼拼的城市布局数量仍在几十座的量级。
京东一直求稳,势必在占领流量的速度较量中落了下风。
因此,相较于别家社区团购的失败,京喜拼拼的失败仍是在于京东自身的目标模糊。
京东深知在速度和流量上跑不过其他竞争对手,于是提前布局。但永远慢人一步,并且战略目标很不清晰。
京喜也是同理,明明上线早于淘特,用户数却不及淘特的一半。
除京喜拼拼外,京东其实还有在孵化如京东区区购和京东团盟等类似的社区团购业务。打法不精准,目标不明确,都是京东在社区团购上致命的表现。
因此,京东很明显又重新调转船头,集中火力主推京喜,想重新瓜分被拼多多侵占多时的广大下沉市场。
同样,除了目标人群的渠道拓展外,商品的品类拓展也在反垄断后加速。
投资唯品会,加码服装、家居百货等品类的第三方卖家,都是京东在弥补短板的表现。
其次,京东一直也在摸索,努力模仿对手的招数。
比如在2015年腾讯首次开创春晚上摇红包的活动,时至今日已七年,京东终于抢到利用春晚平台,展现平台实力和派发红包的机会。
并且本次京东派发了高达15亿的红包,超过了历年以来的所有互联网企业,达到了691亿次的总互动次数。
也是一扫民众对京东“比较抠”的认知,同时借春晚这个巨型流量平台打开京东一直受限的下沉市场用户池。
还有从此次京东裁员的名单露出来看,京东数科的裁员信息最少,也可看出京东一直致力于深耕科技的决心。
从刘强东本人对科技的推崇,以及2017年宣布的那句“要让技术成为京东的第二增长曲线”,并且从公司的定位转型,从零售公司转型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在风云诡谲的市场行情下,曾经号称猪站在风口都能飞的互联网,疯狂的资本与热钱灌入,以及“双减”之下几乎断气的教培行业,都经历了从高点坠落谷底的巨变。
当资本撤出,风口泡沫破裂,政策监管之下,又加之疫情的客观背景,都在进行着时代的物竞天择。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因此,虽然一直被其他同行嘲笑“傻大黑粗”,被认为迟早拖垮。但是京东其实一直不忘初心,坚持走厚重、漫长的“技术为本,注重实业”路线。在反垄断与回归实业的浪潮下,可能反而成为了另一种优势。
越快就越好的时代也可能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