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盘新套路?陌陌、探探们“风控养蛊”制造“骗王之王”
“谈恋爱吗?倾家荡产那种。”
春天来了,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你说,孤独的人都是可耻的,我说,那味儿不纯,满是是骗子的汗臭。
当你以为如今隐匿于陌陌、探探这种陌生人社交App里的骗子,还沿袭着从老骗子那习得“找猪—养猪—杀猪”的一键三连传统话疗套路,那只能说“年轻人不要太年轻”。
陌生人社交App里面本就泛滥着荷尔蒙和多巴胺,是诈骗犯罪的天然温床,总有心怀不轨的人隔着手机屏幕肆意宣泄情绪,精心设计陷阱。
算法+诈骗、大数据+诈骗、Ai+诈骗法力无边。
无尽的流量之河中必有老鼠屎,骗子们让单身青年们本不就富裕的钱包雪上加霜。
截止2020年,我国共破获了电信诈骗犯罪十万余件,同比上升 73.7%,而情感诈骗虽然在数量上只占网络诈骗数量的6%,但涉案金额却相当大。
每个案件的损失数额接近其他案件损失的五倍,平均一起情感诈骗案件会导致18万元的涉案金额,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之多。
骗子们每骗100块钱,就有25块钱流进情感诈骗团伙手里,占据了网络诈骗市场约1/4的市场份额,在网络诈骗的世界里,二八定律同样适用。
如今网络上常规的诈骗手段已经被科普烂了,骗子们为了攻破人类的保护本能,开始吃透市场环境,通过新的引爆点来提升市场感知度。很多正经科班大厂人被黑猎头骗过去东南亚,护照被扣留,逼着兼职帮诈骗团伙做技术支持。
纵观整套骗术运转流程,其在底层构造与传统的钓鱼骗术完全不同,这是一套互联网化的完整生产体系。
传统网络诈骗是普通产品,情感诈骗是产品中的高级定制。
这些骗子如今有了什么新套路?整个诈骗链条是如何运转的?社交软件又在骗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扒开情感诈骗的内幕。
一、“真实”剧本杀,专杀恋爱脑
缺爱的人有对付缺爱的骗法、贪便宜的人有对付贪便宜的骗法。
情感诈骗的自信来源于对人性暗淡面的洞察,是现实版的《现代启示录》《赛博七宗罪》。
小A在去年10天之内被“程序员”男友骗走了70万,她在某陌生人交友平台上与一名的“程序员”牵手成功互加了微信。
被骗后的她幡然醒悟,终于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单身男女会掉进骗子的陷阱,“从聊天的第一秒开始,“程序员”就在猜测我喜欢的男生是什么样的。”
“程序员”没有像查户口那样直接发问,而是聊着各自喜欢的演员、电影、远动、宠物,从中收集信息,甚至聊了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小A回忆,“程序员”对自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共情,聊天“高度定制”用词相当上心,并非话术的复制粘贴,“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画面太真实了,被骗反而觉得不真实”。
“我已经两年没谈恋爱,原本打算一直单身下去,他对世界的热情让我麻木的内心逐渐融化,自己的欣喜大过了担心和顾虑”。
后面两三天,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程序员”知道小A“恋爱脑女青年”的弱点,所以他突然很强硬的让小A喊他爸爸。
“在那一刻我的情绪被彻底调动了”这是心理学中表现原理的运用,特定的行为总能激起某种特定的情绪。
不仅如此“程序员”在聊天中还时不时的自我暴露,这是拉近人和人关系的最好方式,两人还曾短暂地视频过十几秒。
“程序员”甚至还会主动提出语音通话的请求,“我能从通话中听到他那边嘈杂的背景音”,这应该是诈骗团伙在用激烈的音乐给他打鸡血。
叠加使用“表现原理+自我暴露”的技巧,骗子在小A的脑子里植入了他不太一样的印象。
在人设的设计上情感诈骗也早已进化,霸道总裁、创始人、富二代的人设诈骗成功率和收益近些年直线下降,因为大家都越来越聪明,很难相信一个云霸道总裁突然对自己倾心。
最受小A这类女生欢迎的人设,是积极向上的职场奋斗男。
相似的套路在国外照样适用,美国已婚的蕾妮在Facebook上结识了谎称驻伊拉克的28岁士兵,长达数月的日夜陪伴,蕾妮释放了母性,而士兵开始称她为“我的妻子”。
这场异地恋中,士兵用语言抚慰着蕾妮,而蕾妮则用买买买的方式表达对驻外军人的爱意。
买啤酒庆生、代付itunes充值卡、甚至为士兵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女儿付了药费。
准备为爱奔现时,蕾妮又替士兵垫付了5000美元的机票钱,从伊拉克非飞往费城。然而当蕾妮在机场苦苦等待数个小时后,她从机场人员口中得知,这个航班并不存在。
士兵所用的社交照片的真实身份,是海军陆战队的丹尼尔中士,在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Twitter、Plenty of Fish...Tinder……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见到丹尼尔中士的照片。
这些照片已经被骗子用来注册了上千个军人身份的虚假账号。
尽管这些虚假账户都是同一张面孔,但却拥有完全不同的经历。
“中士、上校、少校、中校...我去过西点军校、VMI、路易斯安那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我领导着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的人道主义援助任务。”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统计,由于疫情让人们终日居家,情感诈骗案的数量远超从前。
仅在2020年,情感诈骗给美国带来了高达3.04亿美元的损失,在四年期间增长了305%。
如今情感诈骗这种高度定制的骗局有了下沉化和全民化的趋势。
当小A开始关注受骗者发布的相关帖子,她惊讶的发现类似的骗局在许多软件上都存在。
骗子不仅会选择探探、陌陌等社交软件,甚至渗透到领英、微信读书、Keep等平台“下鱼钩”,钓到“猎物”后,还会转移到聊天软件,实行诈骗。
社交软件的兴起为情感诈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各种小贷软件更是让天下根本不存在被诈骗分子抛弃的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原来是这个意思。
New school的骗局熟练运用科技和法律空子牵连无辜者,肆意玩弄他人人生,缺钱、缺爱、缺安全感,一部又一部的高定剧本,浓缩了当代青年的浓浓焦虑。
一位受访者就向我们讲述了在健身App上被骗的经过。
她在Keep上吐槽健身房卷款跑路,一位热心教练私信她,从健身聊到生活日常。渐渐地,对方在聊天时透露自己在做投资赚钱,劝她跟着赚钱,填补被卷走的健身钱。
最终,受访者跟着对方下载了一款APP,先投了2000元挣了500多元,随后开始上头逐步加码到20万元,最终她猛然发现无法提现。
二、“骗王之王”养成记
情感诈骗虽然是一群骗子在修炼道行,却也充满了学术味,比如在《情感诈骗剧本教程》中有这么个段子:
设置籍贯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设置为hujian人,别人一看是hujian警觉性就会直线上升。
如今近情感诈骗已经从传统的“广撒网模式”全面进化为“定制化脚本”时代,而且愈发内卷。
2021年2月,广州抓获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中,技术骨干5人,有3人是研究生学历,2人是本科学历,专业都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高学历在诈骗团伙中的占比已经越来越高。
这年头连骗子也得内卷,一个高度竞合的产业链得以浮出水面。从获客,用户分层,用户运营,活动设计,流量套利到资金中转再生产,是非常完美的一套互联网产品体系。
更有从东南亚逃出贼窝的人传言道,一个零基础的诈骗小白,从入门到精通,只要几万块钱成本外加每天工作18个小时,几个月就能划拉200万。
一个完整的骗局主要有这几个主要流程,通常也被业内称为:资料组—技术组—话务组—车手—水房。
资料组专门负责收集个人信息,手动搜索是效率很低的方法,他们在技术组的协助下,使用爬虫,来直接爬取小平台和婚恋网站的用户信息。
某些时候来不及做爬虫攻防的时候,他们也会直接与通过“菜商”购买用户资料。买用户信息这件事,在诈骗分子眼中不叫消费,这叫采购生产资料。
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接下来资料组就进行海量筛选,给用户打上的各种标签,急结婚、条件不限、外地不嫁......
更专业的团队,有自己的产品经理,会定制自己需要的标签,依据数据特征做判定,例如年龄、地域、好友数,为的就是更高效的谋利。
在数据分类后,任务已完成一半,另一半是帮助话务组的人伪装一整套身份。
身份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视频、照片、话术,并且根据受害者的特点和状态进行动态调节,实现千人千面的观感。
霸道总裁只有事业没有生活;职场奋斗暖男晒生活,晒工作的小小进步;程序员晒高收入,没有时间,代码截图......
在小A和“程序员”感情不断升温的背后,是资料组随时提供图片和数据支持,保证人设不塌,资料谈吐无漏洞。
更有甚者利用Ai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千万个定制化的诈骗脚本。
当小A和“程序员”关系平稳后,就需要营造新的事件,由于小A对待感情相当忐忑,她不断的打探“程序员”的情史。
“程序员”则以退为进遮遮掩掩,不情愿的透露“本来我和前任相处的很好,但自从我把自己的副业教给前任后,没想到人往高处走,赚到钱的前任劈腿了。”
并且不经意的透露自己可以在这里面赚到多少多少,进而引诱小A进“投资”,技术组会在此时介入,控制胜负,先甜后苦,勾起受害人的贪心与兴趣,同时配合甜言蜜语让受害人越陷越深,金额越来越大,最终全部身家都投进来。
只要小A把钱转出去,专门“水房”就会在5分钟之内将钱分成多笔小金额,转账3—4次到不同的银行卡上,再利用“车手”通过小地方的银行ATM或者POS机提现。
这套流程,前后时间最多不超过半小时,试想一下,在被骗后的5分钟内你能做什么?
不仅如此,如果你觉得坚持视频通话就能让骗子无处遁形那就大错特错。
一个男人只需要一些简单道具和视特效加成就能伪装成女孩,顺着网线欺骗对面的另一个男人。
这要逻辑全世界通用。
一套爆R装83美金起,着装效果堪称瞬间变身,这些简单道具在ebay、亚马逊等网站均有销售。
据英国国家犯罪署 (NCA) 统计,2020年性勒索(Sextortion)案例报告数高达2881起,近五年激增7倍有余......
骗子以假身份与受害者交友,引诱或说服受害者在网络摄像头前展现传统手艺,然后秘密进行录像以勒索受害者金钱。
装上假奶装,让他们在镜头前安心造作而不必忸怩,也无需像真正的女性那样存在反被裸聊要挟的风险。
三、情感诈骗,下一个是谁?
就在各位看这篇文章的同时,国内几千起的网络诈骗正在发生。
根据公安部数据,每3秒就有2个诈骗通话、36条诈骗信息在流动。
为什么总有人被骗,或在被骗的路上?其实我们在探探这样的APP上总会看到关于各种野蛮骗局的温馨提示。
但在底层逻辑上,如果骗子要生存下去其进化的速度就要比平台的风控更为优先。这是技术攻防优胜略汰的残酷法则。
2022年1月,有媒体报道,天津某护士小雅的朋友在探探发现,有人冒用小雅的工作照和个人信息在探探上交友。
更为震惊的是,这位冒充者的个人签名竟写道“不是已婚勿划,不是医护人员勿划,已婚医护人员丁克可交朋友”。
小雅本人在2022年1月30日给探探客服打维权电话,直到2022年2月1日探探都没有处理。
像探探这样的社交软件一般会通过手机号、真人照片、身份证信息和人脸动态识别等功能,来逐级验证用户信息的真实性。
但诈骗团伙为了生存总会想尽各种办法绕过平台方的监测。后期用户即使举报这个账号,也会因为证据不足无法销号。
2020年,湖南省男子邓某曾使用16台多卡宝、14个移动电源、20余张移动通信卡、4部移动电话,制作成虚拟基站平台进行诈骗,甚至类似的群呼群发软件,还能做到远程操控、机卡分离。
仅通过一个电话号码,别说找到人了,连呼叫设备的位置都极难追踪。
人找不到,那第一时间追回被骗的钱款总不难吧?无论取钱还是转账都要通过银行,那是不是应该有迹可循?
但真实情况是,除了手机号难以追踪,在身份信息泛滥之后,无论银行卡、QQ号还是IP地址,全部都无法对应到真正的诈骗犯。可以说,一个有组织发诈骗团伙,可追溯到的5层内的信息全部都是假的。
果然不谈恋爱屁事没有,但是年轻人们其实并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爱情观变了,他们越来越注重爱情的体验、对方的品德和性格。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受骗用户年龄集中在90后,占比63.7%,其次是80后19.6%。而00后受骗用户占比甚至高于60后的中老年人。
为什么如今的网络诈骗死盯着年轻人不放?以前我们总觉得老年人缺少子女的关爱,被卖保健品的当自己的父母“孝顺”,这种情感上的缺失会让他们成为骗子们眼中的“金钱密码”。
其实类似的套路在年轻人的身上照样适用。
在豆瓣劝分组和虎扑步行街,你会发现这些平台逐渐取代了深夜广播的情感热线,成为新时代的情感咨询互助会。在这里,聚集着数十万被情感困扰的年轻人。
面对情感难题,两个性别各执一词,反复申告自己的冤屈,却很难听到另一个性别的声音。
在女性用户居多的豆瓣,你能听到的关于男性的叙述,大多充满了这样的关键词:抠门、自私、计较、PUA、普信。
而在男性用户居多的虎扑,你能听到的关于女性的叙述,大多带有性别滤镜的偏见:接盘侠,舔狗,被绿,现成的爹你也做?
但他们在观点的巨大割裂中,我们又能见到两个性别罕见地达成共识:
恋爱绝非易事,男女双方都叫苦不迭。
年轻人们慢慢丧失了对亲密关系的信念,但在爱无能的背后又向往美好情感的展开,男女间的观念缝隙有多宽,情感诈骗市场的海就有多蓝。
无论如何,诈骗终究是无法饶恕的犯罪,它为被冒充的人带来了麻烦,更对受害人造成了金钱、情感损失,甚至会损害一个家庭,乃至一条人命。
“情感骗局的伤害,除了金钱,还会触及心灵。”
小A在最幸福的时候,被拿走了一切,钱财的损失反而不是最致命的,如今她还在怀疑和“程序员”的爱情是否真实存在。
蕾妮女士得知被骗后买了安眠药和伏特加,然后看着士兵的照片,把它们一饮而尽。她在吞下安眠药后,被好心人送到医院,幸运的捡回一条命。
但自己的出轨行径也因此被丈夫所知,在此后的一年多,她的丈夫多次家暴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