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美国经济制裁过的国家,现在怎么样了?

2022-03-02 08:10
山东

  继美国等西方国家宣布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后,“中立国”瑞士也向俄罗斯挥起了制裁大棒。当地时间2月28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决定采取与欧盟一致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俄罗斯在瑞士资产,制裁俄罗斯总统普京。

  消息一经发出引人唏嘘,所谓“中立国”原来只是个伪概念。

  无利不起早,凭借强权间接掠夺资源

  在国际关系上,美国一直奉行霸权主义。对于有威胁或与其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通常采用制裁的方式进行打压。美国常用的经济制裁方式包括实施贸易禁运、中断经济合作、切断经济或技术援助等。

  从历史来看,美国的制裁对象要么有丰富的战略资源,经济上严重依赖这些重要资源的出口,如伊朗和俄罗斯;要么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朝鲜;要么为“排除异己”,如社会主义国家古巴。

  美国实行的经济制裁只对一些严重依靠出口的国家有显著效果,对自给自足能力强的大国影响十分有限。历史上,中国、古巴、伊朗、朝鲜在历史上都曾让美国挥起经济制裁的大棒。俄罗斯被制裁,这已不是第一次。这些国家如今发展的怎么样呢?

  中国历经三波制裁,从化险为夷到泰然处之

  建国至今,美国一共对中国发起过三波经济制裁。

  第一波发生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这波制裁力度非常大,美国几乎做到了“凡是中国想要的,我们都不给”,但由于此时中苏已经建立了同盟关系,西方不亮东方亮,我们受到的伤害并不大。

  第二波发生在1989年。制裁从6月份开始,由美国牵头、二十多个主要发达国家全部卷了进来,仅仅半年时间,就让中国经济增速从上年的11%骤降到4%左右。然而,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利益纠葛和自身矛盾,以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让我国顺利化险为夷。1992年,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取消了对华制裁措施。顶着苏联解体的巨大利空,中国对外贸易逆势暴增,协议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增长3.8倍,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洪流中,中国不仅顶住了压力,而且迅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黄金增长时代。

  第三波我们正在经历,由于中国已是世界工厂,制造业产值大于美日德三强之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制裁注定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我们泰然处之。

  古巴自立自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古巴地处北美洲加勒比海西北部,距离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只有200多公里。

  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两年后又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在自己的“后花园”里有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自然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1962年2月至今,美国开启了对古巴长达60年的经济制裁、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在美国多年制裁和封锁下,古巴人民自力更生、活得很好,甚至某些方面还让美国人羡慕——古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推行免费医疗,医疗技术发展世界领先;古巴识字率是99%,古巴的本科人口是21.4%,美国是24%;古巴也有大量的黑人人口,但犯罪率西半球最低,城市治安良好。虽然古巴被禁运,严重缺乏化肥、农药,但古巴自己发展生态农业,比如在柑橘园放马,让马代替除草剂,类似中国的桑基鱼塘。不仅成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种出了纯天然有机食品。

  难怪有人评价说,美国害怕古巴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害怕人民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朝鲜经济迟滞,伊朗几乎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国,拥有着在国际关系上的绝对话语权,空前膨胀。

  鉴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朝鲜变成为美国最早进行打压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朝鲜实行了全方面的打击,军事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制裁直到现在还在持续。在美国的多番施压下,朝鲜在美资产遭到冻结,一系列的金融、贸易制裁更是长达了半个多世纪。这使得其经济总量远远落后于韩国,经济发展迄今依然处于迟滞阶段。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反美政权上台,多次挑衅美国在中东的权威。2012年美国首次动用SWIFT系统,导致伊朗无法使用美元、欧元及任何国际货币进行跨境交易,伊朗对外贸易陷入衰退,进出口规模急剧下滑,原油出口量缩减一半。美国借此迫使伊朗签署《伊核协议》放弃核计划。2018年末,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再度将伊朗剔除SWIFT系统。伊朗原油出口量一路下滑,进口物资不足促使恶性通胀发生,甚至被迫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

  美国一系列制裁措施既掐断了伊朗的经济命脉,让伊朗无力破坏它的中东战略,危及它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又切断了欧盟和日本的伊朗石油货源,迫使他们回到美国页岩油、气。其实最终目的还是削弱伊朗、欧盟日本,巩固美国的经济霸权。

  俄罗斯几遭制裁,加速去美元化

  2013年,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发乌克兰危机。2014年克里米亚地区并入俄罗斯,激化地缘政治矛盾,成为欧美联合制裁俄罗斯的契机。

  2014年美国对俄罗斯国防、金融和能源行业发布中长期融资禁令,对7名俄官员与17家实体在美的1.56亿美元资产进行冻结。2018年4月,美国再次宣布对俄罗斯38个个人和公司实施制裁,冻结其在美国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资产。尽管当时没有切断SWIFT系统,但美欧联合对俄的金融制裁持续时间久、打击精准、威慑力强,俄罗斯经历资本外逃、卢布大跌、银行挤兑一系列冲击。

  美元兑卢布汇率从2013年底1:33贬值到2015年1月1:85,贬值高达56%。2014年俄罗斯损失1030亿美元外汇储备,缩水27%。制裁预期使避险资金纷纷外逃,银行挤兑蔓延,俄罗斯央行公布2014年上半年有接近75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2014年,俄罗斯GDP增速降至0.74%,2015年为-2.54%。2019年6月,普京称西方的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经济损失超过500亿美元。

  在经历了“SWIFT制裁”事件的痛苦后,2015年,俄罗斯国际支付系统发行了第一批符合俄罗斯本国支付系统标准的银行卡“米尔卡”。随后,俄罗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从根本上奠定了俄罗斯去美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基础。

  2016年,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就把去美元化作为俄罗斯央行的年度任务之一;2018年,纳比乌琳娜将去美元化和税收激励结合了起来;2021年6月,俄罗斯开始国家福利基金的清零。

  人民币国际化迎新契机,国际金融秩序或重构

  任泽平团队撰文指出,金融制裁升级将倒逼俄罗斯加速“去美元化”,加强与中国等合作,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成立于2015年,支持人民币结算。截至2021年8月,已有1211家参与者,交易金额约合全年11万亿美元,海外主要使用的国家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和土耳其。如果俄罗斯被剔除SWIFT系统,可能使用人民币交易,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美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摩根大通警告,这一升级措施很可能会徒劳无功,在未来几年还可能将适得其反。SWIFT有很多变通方法,人们可以出于不同的原因使用不同的工具。虽然快速制裁意味着公司不能使用该信息系统与受影响的俄罗斯实体开展业务,但是他们仍然可以与这些实体开展业务。这反而会破坏美元(和欧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世界投资规模最大的美国投资银行高盛也认为,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广泛使用使美国能够通过金融市场渠道(硬实力)影响外交政策目标,也可能带来某些声誉利益(软实力)。然而,过度使用这些权力可能会迫使其他参与者试图取代美元交易,正如俄罗斯在早些时候的制裁之后就已经这样做了,比如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明明 撰写

责编:张明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