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经典 | 《诗经》导读第四讲——厌战之歌:自从大哥去征东
青衿书苑“周末读经典”系列讲座由上海学生阅读联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承办。讲座将在2022年全年,邀请12位教授,围绕经史子集,以三组进阶、学生家长共读的方式,通过具有拓展性、实践性、系统性、持续性、知识性、趣味性的阅读互动,解读12部中华典籍,举办48场讲座。
1月22日(周六)下午,由邵毅平教授主讲的青衿书苑“周末读经典”系列讲座《诗经》导读第四讲“厌战之歌:自从大哥去征东”在艺术书坊举办。
讲座中,邵教授从古代战争角度切入,对比中西方诗歌艺术,通过解读《魏风·陟岵》《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经典篇章,让青少年了解了士兵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广大民众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至此,该讲座第一单元“经部:《诗经》导读”落下帷幕。
主讲嘉宾 邵毅平
邵毅平,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古典文学、东亚古典学。著有《诗歌:智慧的水珠》《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诗骚百句》《胡言词典》《马赛鱼汤》《今月集》《远西草》《东洋的幻象》《西洋的幻象》等十八种。
讲座 · 掠影
中西方两大诗歌源头,不仅形式体制不一样,价值观也迥然不同。
有一个法国人,认为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从一开始起,便表现出了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
埃尔韦·圣·德尼《中国的诗歌艺术》
《伊利亚特》是西方最古老的诗,是唯一能用来与《诗经》作比较,以便评价位于有人口居住的陆地两端,在极为不同的条件下平行发展着的两种文明。
主讲嘉宾邵毅平教授
《伊利亚特》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叙述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故事。在该史诗中,战争频繁,有无休止的围城攻坚和相互挑衅的英勇斗士,人们宛如置身于疆场之上。
而《诗经》关于战争的描述,则充满了对家庭生活的眷恋。比如有一首《魏风·陟岵》,写一个在外地服役的士兵,登山瞻望故乡,怀念父母兄弟,想象他们也在思念他,并叮嘱他一定要活着回家。在这首诗中,人们宛如置身于一种安逸的田园生活的氛围之中。
《魏风·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岵(hù):有草木之山冈。
上:尚。
旃(zhān):之。
屺(qǐ):无草木之山冈。
季:末子,陈子展先生《诗经直解》译为“小宝贝”。
偕:与别人一起。
探究中西方诗歌对战争不同态度的原因,恐怕是在荷马时代,希腊先后被征服过三四次,因此希腊人大概也变得同他们的入侵者一样好战;而中国人,则是地球上最美好的那部分土地上无可争议的主宰,因此他们像原始时期的垦荒者一样,爱好和平。
活动现场
《小雅·采薇》第六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当年出征他乡,杨柳依依摇晃;今日出征归来,雨雪霏霏飘扬。
缓缓走在路上,身体饥渴难当。我心忧愁悲伤,无人知我衷肠。
活动现场
这是一首写“士兵归来”主题的诗歌,表现了参加对玁狁(xiǎnyǔn)战争的士兵的苦恼。
在战争期间,他不能回家,不能休息,整天想的是早日复员回家。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回家之事却毫无指望,因而只能独自黯然神伤。
最后,终于盼来了回家的那一天。他走在回乡路上,天空纷纷扬扬飘着雪花,身体又饥又渴,心里充满了悲伤。
问答互动
他去当兵的时候正是春天,杨柳迎风摇曳,似乎在为他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他回到家乡的时候正是冬天,雪花霏霏飘洒,似乎在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且如清人王夫之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薑斋诗话》)而更让人伤心的是,士兵心里的悲伤,却无人能够理解。
参 考 用 书
《诗经注析》
程俊英、蒋见元 著
《诗经注析》敬请期待
青衿书苑“周末读经典”系列讲座
“史部:《史记》导读”(四讲)
主讲嘉宾
陈正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原标题:《周末读经典 | 《诗经》导读第四讲——厌战之歌:自从大哥去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