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测骨龄,是智商税吗?

2022-02-03 07:26
北京

原创 嘟妈DuMa 嘟嘟医生

年底了,第一批过年的人儿已经回村儿就位了。

亲戚朋友们聚到一起,很常见的就是比比娃娃们的个子,个子高的就会被各种夸,个子矮了……连家长自己心里都有点打鼓纠结。

“这孩子怎么不长个儿呢?”

“要不去测个骨龄吧!”

“听说不是没用,是骗钱的吗?”

???两边人都糊涂了。

嘟妈给大家唠唠测骨龄这个知识点,非常全面、干货!建议直接收藏!

骨龄是啥?

一般来说,人体生长发育通过两种方式体现:

1、生理年龄

也就是身份证上的年龄。换句话说,就是今年你几岁了。

2、生物年龄

也就是骨骼年龄,俗称的“骨龄”。

骨龄的生长速度,一般是和年龄大致相当。不过,后天饮食摄入、运动情况、环境因素以及心理状态,都会对骨龄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有不少人,生理年龄和骨龄会有一定偏差。比如,有的12岁孩子,骨龄还停留在10岁;也有的10岁孩子,骨龄已经12岁了。

测骨龄有啥用?

对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定期测骨龄非常非常重要。通过骨龄结果,医生能够——

判断发育情况:骨龄能反映孩子的真正发育水平,以及身体成熟程度。

发现疾病:能发现孩子是否矮小、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等等。

预测未来身高:能预测孩子的身高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在儿科内分泌门诊,孩子们得到的首个医嘱,几乎都是测骨龄。医生再根据骨龄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能预估孩子的成年身高,也就是最终身高。

孩子多大要测骨龄?

3岁以上的小孩,如果身高比同龄儿童明显矮小,或比同龄儿明显高大,都说明生长发育异常,需要测骨龄。

一般来说,孩子14、15岁的时候,骨骺就已经趋于闭合了,长高的空间非常小。

所以,测骨龄一定要赶在青春期启动前(女孩9岁前、男孩10岁前),提前进行身高预测和针对性的进行身高管理。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长2~4cm。

当然,骨龄监测也不是越小越好。

宝宝2岁之内的身高基本是趋中发育,对未来的身高预测没有太多意义。因而,2岁之内一般不需要测骨龄。

生长发育正常的孩子,一年拍1次骨龄片,做好持续监测就行了。但是,骨龄偏大的孩子,最好每半年测一次。

这3类孩子一定要尽早检测骨龄

1、发育异常

身材矮小,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尤其是出生身长、体重不足,儿童期持续矮小,以及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或加快。

2、性早熟

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阴茎、睾丸增大,随后变声、喉结突出、长胡须、长出阴毛、腋毛等;女孩在8岁之前,乳房发育,后续长出阴毛腋毛,或者在10岁之前来“大姨妈”。性早熟的孩子,骨骼发育提前,生长周期会大大缩短。

3、过度肥胖

肥胖的小朋友,虽然短期内比同龄人高一点,但由于肥胖孩子体内脂肪多,会产生雌激素,可加速骨骺的快速闭合。

怎样测骨龄?

要想知道孩子能长多高,就得测骨龄;而要查骨龄,就得拍骨龄片(X光片)。

骨龄片大都是拍手部,而且是拍左手。

通过拍摄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能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测骨龄要拍X光片,

会不会辐射太大?

不会。

手部属于肢体末端,拍骨龄片避开了脑部、甲状腺和性腺等关键部位,而且辐射量很小,对人体的伤害可忽略不计。

即使孩子因为生长过快或者生长过慢,需要每半年测一次骨龄,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骨龄结果怎么看?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骨龄和年龄不会相差超过 1 岁。

骨龄延迟(晚熟):骨龄 - 年龄 < -1岁

骨龄提前(早熟):骨龄 - 年龄 > 1岁

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表格:

重要程度

判断

(骨龄—实际年龄)

应注意情况

异常

差值>2岁

医生一般会根据结果排查早熟等引起骨龄提前的内分泌疾病的可能

差值<-2岁

应排查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问题等可能引起骨龄落后的遗传、内分泌疾病

需注意

1岁<差值≤2岁

发育可能提前,剩余身高增长潜力较小,建议半年检测一次

-1岁>差值≥-2岁

发育比较迟缓,差距可能越来越大,需要至少半年检测一次或遵医嘱

正常

-1岁<差值≤1岁

正常生长,可以每年检测一次,便于及时发现生长偏离

如果骨龄提前或者落后超过 2 岁以上,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有问题。

比如,孩子11岁,但是骨龄已经13岁,那么可能是性早熟。一旦骨骺提前闭合,长高的空间就不大了。

而如果孩子已经11岁,骨龄才8岁,那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或是甲状腺问题,要及早去看内分泌科医生。

骨骺快闭合了,还能长高吗?

如果骨龄片显示,骨骺线即将闭合,但还可以看到一条小小的线,那生长的空间就只有2cm。

但是,如果骨龄完全闭合,就无法再长高了。

有不少家长以为“孩子现在矮,到了时间自然会长”。等到被发现孩子骨龄已经闭合,已经错过长高的时机。

孩子身高发育有三个高峰期,错过了,可就来不及了——

0~3岁

宝宝出生后到1岁左右,生长速度最迅速,能增长约25cm。1岁到3岁,身高增长速度会逐渐下降,但仍处于发育高峰期,每年增长约10~15cm。

3岁到青春期之前

每年的增幅,在6~7cm左右。

青春期

正常情况下,男孩从青春期到骨骺线完全闭合,可长高约28~30cm左右,而女孩能增高20~25cm。

在后两个长高“黄金期”,家长尤其要关注孩子的骨龄情况。早发现、早干预,孩子还有可能再“拔一拔”。

如何帮助他长高呢?

我们知道身高受到遗传和环境影响,虽然遗传占了大部分,但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成年身高,通过后天的管理,想要突破遗传身高水平也是可能的。接下来就聊聊该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1、做好身高监测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最好每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并记录下测量的数值,连续测量几次后,将这些点连起来就能得到孩子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可以动态纵向的观察儿童生长速度,从而了解孩子最近身高的增长情况。

儿童平均身高生长速度

0-1岁

平均增长25.3~26.1cm

1-2岁

平均增长12cm

2-3岁

平均增长8.3cm

3-8岁

平均增长6-7cm

女8-9岁/男9-10岁

平均增长4-6cm

青春期

男约增长28㎝,女约z增长25li㎝

在给孩子量身高时也有技巧:

建议固定在早晨或晚上给孩子测量身高,如果时间不固定,测量值会出现误差,这是因为孩子活动一天后脊椎在重力的作用下缩短,导致晚上身高比早晨矮。另外,除了每月监测一次身高,骨龄评价也不能忘,它能更客观的反映孩子生长发育情况,一般每年监测一次(青春期最好每半年监测一次)!

2、均衡全面的营养

很多家长都在关心,吃什么能长高?

其实没有哪一种食物吃了能长高,儿童身高增长需要均衡全面的营养。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每天要保证摄入:

500ml牛奶

1个鸡蛋

50g肉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添加富含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D等食物,它们都是帮助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

对于牛奶过敏的孩子,2岁之前建议选择深度水解牛乳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作为替代品;2岁之后可进行无奶饮食,但需要通过增加其他食物的摄入量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由于每种食物的吸收率不同,不能只依靠单一食物替代牛奶中的营养,还需要妈妈们搭配起来做给孩子吃,经常变换种类。虽然我们不能喝甜甜的牛奶,但合理的增加食物摄入量照样可以让身体倍儿棒!

3、合理运动

运动有利于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可以加速骨矿物质的骨内沉积,从而促进骨骼生长。

研究认为,运动时间至少在10分钟以上会出现生长激素的升高,在运动开始后的20~30分钟之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出现峰值。如果运动持续到孩子精疲力竭时,生长激素的分泌反而受到抑制。可见,运动不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家长朋友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把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1小时之间。

4、保证睡眠时间

生长激素能促进长骨的骺软骨细胞增生,加速骨与软骨的生长,从而使身高得到增长。

为了获得更多的生长激素,建议晚上20-21点就要准备让孩子入睡,尽量保证在22点前进入深睡期。孩子进入深睡1-2小时以后也就是23点至凌晨1点之间生长激素分泌会逐渐进入高峰。

5、保持良好情绪

长期负面情绪,会导致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除了身高较矮之外,还会有智力发育慢、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

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要充分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TA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End —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