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义工“卧底”三个月,浙江一消保委揭秘保健品店忽悠套路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2017-03-10 17:46
来源:澎湃新闻

“关于保健品店忽悠老年人的投诉经常有,我们想摸清保健品店到底是怎么忽悠的,这通过日常检查很难真实了解,于是我们采用了义工‘卧底’的方式。”3月10日,浙江宁波奉化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王剑国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去年10月至今年春节前,宁波奉化区消保委组织了8名义工,年龄最小的五十几岁,最大的七十多岁,他们对奉化城区5家规模较大的保健品店进行了“卧底”消费体验,累计参加保健品经营者组织的集中听课25次。

根据义工反馈的调查情况,区消保委近期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仔细甄别保健品宣传单和各类养生讲座,理性购买保健食品;注意养生讲座举办者会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免费旅游为由,诱惑老年人参加,并借此推销保健食品或医疗器械。

8名义工被分为两组,第一步是混进保健品店集中听课。保健品店往往通过送赠品、免费体检等理由,把老人们集中起来听课,然后在所谓的保健养生课上宣传自家产品。

“保健品店也会筛选目标客户,为了混进去听课,有的义工把平时穿的西装换成洗变形的羽绒衣,胡子也故意不刮,这样显得像容易被骗的样子。”王剑国告诉澎湃新闻,义工们总结出“目标客户”的特征:70多岁、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有退休金,不能看起来太精神。

义工老陈告诉澎湃新闻,集中上课不是在保健品店里,而是临时租用的办公室,台上有一个讲师,台下坐着二三十名老人,还会有好几名工作人员巡视,讲课内容没有文字材料,也不让录像,“别说是市场监管部门检查了,我们在现场也很难取证”。

“讲课相当于洗脑,保健品店会故意夸大产品功效和适用人群范围,举例一些患者‘现身说法’,几次上课后开始一对一销售,还会故意作出奇货可居的假象,吸引老年人上钩。”王剑国向澎湃新闻表示。

据介绍,奉化消保委近年来已调解处理保健品投诉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7万元。“来消保委投诉的案例,只占真实发生案例的很小一部分,很多老年人被骗了还要为保健品店说好话。”王剑国认为,通过义工暗访形成的消费警示,对老年人会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