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疾控人“发脾气”,为何网友却回以“抱抱”?

澎湃评论员 东平
2022-01-15 21:54
来源:澎湃新闻

“作为一个普通的疾控人,我真的没有想到面对疫情这么难,3天熬2个通宵的大有人在,而我们还不是最辛苦的”“原谅我忍不住发脾气,或者不原谅,对不起,我真的太累了,也真的感觉太难了,我感到疫情似乎只是我们的战场,但,其实不是啊……”

今天上午,“上海发布”微信公号上,一位微信名为“jl”的疾控工作人员的留言,获得最高点赞。翻看其他网友的留言也可发现,几乎全都是安慰的话,还有的网友没有多余的话,只是想给对方一个“抱抱”。

其实,与其说这是发脾气,不如说是在倾诉或释放。而比点赞和感动更有效的,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和积极的配合。理解就是力量,配合就是效率。理解,说起来容易,但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并不容易。

“jl”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不,你只是有礼貌,你不知道我们很辛苦,你不知道回头找信息有多难。”

是的,面对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不少人下意识的话就是,“我知道你们很辛苦”。但是,我们真的知道吗?很多时候,这只不过是客套的话,或者用来转折的话罢了。他们的辛苦,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据报道,面对每一名感染者、密接、次密接,流调人员都会先询问其活动轨迹,再到其活动过的场所现场调取监控。上海疾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密接组负责人姜晨彦回忆,有些监控室很简陋,连凳子都没有,她们就坐在流调箱上看了一夜监控。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页清晰明了的流调,可能一两分钟就看完了,甚至几秒钟就划了过去。但这份流调,是很多一线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奋斗,凝聚了大量心血。

我们只知其累,而不知其所以累,知其忙,而不知其有多忙。据了解,单是上海市区三级流调梯队,就有近3100名流调人员,一遇疫情,他们常常通宵达旦。1月13日,上海出现新疫情,他们已经连续几十个小时奔走在上海各个角落。

疫情防控是一个精细活,需要老匠人心态和绣花针功夫。静安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杨晓明就表示,“流调是个细致至极的活,我们要尽可能摸清密接的轨迹,对准所有时间点,不留空白,这样才能确保下一轮流调没有疏漏,完成环环相扣。”

上海的疫情防控,常常被称赞精准,这个“精准”的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秘方,无非是认真务实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行动。没有与生俱来的“神一般的速度”,背后无不是各个部门及其工作者的紧密协作,无不是一线工作人员用体力和心力一点点熬出来的。

同样是在今天,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会议,指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一刻也不能大意,方方面面防控职责一个也不能落空,主动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综合防控一点也不能放松”。“一刻”“一个”“一点”,或许就道出了关键。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机构、企业、个人,都要多站在一线防疫人员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他们的立场和出发点,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呢?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就是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给予工作人员理解支持,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流调也好,核酸采样也好,都是为了防疫需要。防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是紧张的、细密的,充满人与人的互动,我们对这一紧锣密鼓的氛围,应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少一些负面情绪。

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看见防疫人员的忙、苦、累,我们也想对这位疾控人说,疫情是我们的战场,这个“我们”,不分彼此。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