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绵阳的奋斗与担当
每一个时代的前行,意味着使命的交付。
2021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新冠疫情余波未平,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绵阳人满怀豪情,在“中国梦”“治蜀兴川”和“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奋斗目标中作为、敢为、善为。
未来不是复制的历史,历史却能昭示未来。2021年已成为历史。而这是一个怎样的年头?
12月16日,市委书记罗增斌在绵阳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上这样作答——“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新征程,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善战者,求之于势”。面对严峻形势,绵阳市委、市政府观大势、谋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绵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1年形成了怎样的势?
形成了党中央、省委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之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形成了坚定实施“四大战略”的蓄积之势——“创新引领、工业强市、县域崛起、交通先行”,四个主题,秉轴持钧、切中肯綮,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稳健。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2374.34亿元、增长10.1%,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良好态势。
形成了坚守初心使命接续砥砺前行的奋进之势——按照“追求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率、一流的业绩”的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担重任、争朝夕,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赶考中书写答卷,在磨砺中收获喜悦,在奋斗中感受幸福。每一个平凡的名字,都值得我们铭记;每一个奋斗的身影,都值得我们珍惜……
开局之年看大势。绵阳,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势不可挡!
红绿交响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时间回溯,2021年,“十四五”新篇初启,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百年风雷激荡,全市上下无时无刻不澎湃着赤诚激荡的奋进之心。
旗帜高扬,方知所趋赴。
绵阳坚持把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作为谋篇布局的重要抓手,准确把握党中央、省委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大判断和部署要求,高质量编制《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蓝图”就此擘画,航向由此清晰。
时针指向10月11日,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这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围绕“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这一总体目标,提出要追求“三个一流”、实施“四大战略”、实现“七个大幅提升”。绵阳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12月16日,科发铂丽酒店,如潮的掌声中,绵阳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绵阳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决定》和《中共绵阳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决定》。
两份《决定》,一份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的“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另一份聚焦低碳发展的“绿”,提出打造全国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产业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示范区。
找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与绵阳实际工作的结合点,立足绵阳现有基础和条件,绵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罗增斌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任组长,有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全会文件起草组,数易其稿,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大到定性的话语,小到行业的分类,大家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两份《决定》讨论稿最终诞生。
从历史的纵轴看,百年党史,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从竞争的横轴看,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深度融入全省一盘棋、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的战略举措。
“蓝图”绘就,“红”“绿”交响,绵阳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学史力行 汲取砥砺奋进精神力量
“老王,电动抽水泵用起来安逸不?”前来检查电力安全的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永昌供电所党员“电管家”李健,对在果园里忙活的王洪刚大声问道。
“安逸!多亏了你们快速给我们果园安了电。”北川永昌镇金龟村3组种植户王洪刚,正在果园里用电动抽水泵抽水。
王洪刚家果园用电,正是金龟村专属“电管家”来村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得以解决的。
只有对标看齐,才能找准航向。党史学习教育从学习入手、从教育发力,最终要体现到实践中、落实到行动上。
一份清单记录着这份初心。紧盯群众关切办实事,绵阳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和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方式,摸清摸准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重点项目40项、县级重点项目446项,所有项目均按照既定时间节点一一推进。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绵阳市委书记罗增斌多次到各县(市、区)、园区,了解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汇报,督导各地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其他市领导分别到联系县(市、区)、园区和分管领域开展调研、督导,以上率下,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出示范。
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绵阳及时跟进、精心部署、提前预热,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精神、制定方案、启动工作。
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绵阳印发了《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安排等方面,迅速作出安排部署,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走深。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市委班子,通过集体学习、自学、专题学习研讨、讲党课、走访调研、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实际行动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树标杆、作示范。
电视、网络、手机、广播……7月1日,绵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收看实况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绵阳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宣讲好党史,营造“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浓厚社会氛围,成为绵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又一重大举措。
绵阳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团长、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单位)一把手任团员的市委宣讲团,深入各地各部门开展宣讲316场次。
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乘风破浪 奔向更广阔的创新之海
2021年4月24日,绵阳科技城迎来了我国核医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全国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在绵阳正式投入使用。
在“十年磨一剑”中,这一成果的问世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生产的局面。这无疑也是绵阳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结出的又一硕果。该成果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孵化的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在玖谊源的生产车间,CEO马瑞利向记者介绍,医用回旋加速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端核医学装备,既可通过质子束打靶生产医用同位素,协助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进行癌症的早期诊断,也可直接用于癌症的治疗。过去,这一高端医疗装备全部依赖进口。
从一个想法,到一套设备,再到一个产业园区……在绵阳,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正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绵阳正在推进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发挥核技术应用、北斗卫星应用、空管系统等领域的优势,努力将创新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变化,源于绵阳对创新主体的清晰认知: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基础力量,在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
为此,绵阳不断优化政策,一方面提升对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招引培育力度,另一方面打通各创新主体间的“壁垒”——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和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除了给政策,绵阳在优化创新环境上还持续“加码”。为给广大科技型企业清除“拦路虎”,搬开“绊脚石”,打通“堵点”“难点”,不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丰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开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直通车”。
在机遇与政策的加持下,绵阳的科技创新“磁场效应”不断放大。近年来,绵阳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中央赋予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支持,让科技创新的动能在这里积蓄奔涌。
绵阳科技界“顶流”来了!12月29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官宣“出道”,将瞄准“卡脖子”问题和国产替代等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创新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城创新能级。
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应运而生正是绵阳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应用导向,发力“供给侧”的具体举措。
出台政策措施,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广开源头导入科技创新资源,找准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落实。
2021年的绵阳,大步向前“闯”与“试”,乘风破浪,奔向更加广阔的创新之路。
定力弥坚 打造工业强市核心引擎
2021年9月6日,伴随着重型卡车、挖掘机等的鸣笛声,总投资50亿元的杉金光电绵阳偏光片项目开工,建成后可年产5000万平方米偏光片,是对绵阳新型显示产业链的一个关键补充。
同一天,紧邻的中电光谷绵阳科技园项目也开工,计划总投资50亿元,瞄准的同样是电子信息产业。
如果站在高处俯视杉金光电绵阳偏光片项目施工现场,可发现其前后左右都是产业链上的“伙伴”——京东方、长虹、法液空等相关企业都分布在这一带,这正是绵阳大力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不久前,绵阳新型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善弈者谋势。从绵阳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到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产业”成为绵阳的高频词。绵阳市委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提出要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坚持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招引,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工业强市各项工作。
政策紧跟出台。2021年7月,《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出台,不仅强化县域经济抓工业的主导方向,更围绕县域、园区制定了细化的工业“路线图”,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创新产业发展,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追赶跨越、创新引领步伐。
抓存量扩张,绵阳着力在“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上下功夫。1-10月,全市4亿元以上重点企业产值增长24.2%,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5.5个百分点。
抓增量招引,绵阳在“引进”和“落地”上下功夫。总投资160亿元的惠科系列项目、106亿元的理想汽车增程器项目、50亿元的京东方模组项目陆续签约落地。1-11月,新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45个、金额817.47亿元。
方向对了,路就不会远。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大抓工业的良好格局,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居全省第2位。
前不久召开的绵阳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明确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动能,重点围绕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核技术应用、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方向,进一步聚焦绵阳的特色优势领域及细分领域再深化。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会明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绵阳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着力推动支柱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加速构建绵阳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工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
定力弥坚,核心强劲,工业强市的鼓点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千帆竞发 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2021年11月23日,赛迪顾问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1)》,绵阳市涪城区首次跻身全国前50强,位居第45名,在内陆地区地级市城区排名第1。喜讯的背后,是涪城区自身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更是从小步快跑到逐步跃升。
投资50亿元的惠科模组项目,打开了新型显示产业链向下延伸的关键节点;投资50亿元的中南高科项目,为临港东区能级提升提供新支撑……通过落实专员“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实施企业家“早餐汇”解难题,“一揽子”举措让涪城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县域强,则绵阳强。回首2021年,绵阳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加快发展的态势令人欣喜。
仅以1-9月为例,绵阳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9.45亿元,较2020年增加196.4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1.3%。亮眼数据,折射出绵阳在转型中升级,在跨越中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速度和力度。
时针拨回到7月27日-29日,暑气蒸腾,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如期举行,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悉数出席,三天奔行620余公里,走访37个项目点位。
从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业项目,到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大家此行的目标一致:看进度、比实绩、找差距、学经验、添干劲,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发展产业。各县(市、区)立足自身资源,选择擅长的“赛道”,端出“特色菜”,打出“优势牌”,形成主导产业竞争优势、规模效益和扩散效应,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装上“强引擎”。
三台工业园区芦溪工业区,麦冬大健康领旗食品产业园内,小麦冬在这里华丽变身,走上市场,成为助农增收大产业。生猪种业、麦冬种养循环园区入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管理体系),三台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
游仙工业最大的特色是院地协同创新,游仙区发挥辖区科研院所比较优势,创新全链条专班招商机制,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上下游开展精准招商,推进与中物院有关所合作共建、总投资216亿元的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产业基地建设。
夯实底部基础,绵阳实施“县(市、区)委书记月度重点工作点评会”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党委日常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调度,召开县域经济发展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集中检阅交流县域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成效。
政策强力支撑,绵阳出台了《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条措施》。从强化产业支撑、要素保障、工作统筹和考核激励等方面细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推出“硬货措施”,助力县域经济“腾飞”。
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县域崛起战略,着力构建县域支撑、整体提升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全市“一盘棋”思路引领下,各县(市、区)找准路径、千帆竞发,以县域竞相突破推动全市整体跨越。
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迈出铿锵步伐
2021年11月28日上午,位于安州区高川乡的“超难隧道”跃龙门隧道左线成功贯通,吹响了成兰铁路建设冲刺的号角,预计2022年年底建成投运,届时,将密切绵阳与川西地区以及甘肃兰州等地联系。
绵阳虽身处内陆腹地,却从不甘于一隅。
对外开放,交通运输是先行官。
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把交通先行战略作为四大战略之一,要求抓大交通,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对外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绵阳从西部内陆走向开放前沿,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此为向,绵阳以“升级、加密、联网”为主攻方向,不断开山修路,以大交通促大开放,坚持升级加密联网主攻方向,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1-10月,全市完成交通投资138.56亿元、增长8%。1-11月绵阳机场运输旅客280.9万人次、增长6.3%。
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水平是一个地方开放程度最有力的表征。
2021年,一批批新项目在绵阳科技城不断涌现——投资106亿元的理想汽车增程器项目、160亿元的惠科系列后续项目、30亿元的钜成芯片项目……
1-10月,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252个、金额1409.68亿元,同期分别增长12.5%、22.19%。特别是惠科模组、杉金光电偏光片、钜成芯片等重大产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为全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对外开放,离不开有力有效的平台载体。
作为绵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最佳平台,9年来,科博会用“开放合作”一次次推开绵阳科技城开发开放、转型升级的大门,“叩门”方式也在改变提升。
“云端逛展”“云端参会”“云端洽谈”“云端签约”……9月,疫情之下的第九届科博会再次升级,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着力打造更具特色、更有实效的科技博览盛会。
对外开放,往往伴随改革;扩大开放,往往需要深化改革。
2021年,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重庆市北碚区、江北区的交流合作,推动74项“跨省通办”、95项“川渝通办”、43项“绵碚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落地落实。国省部署的237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20余项改革入选国省改革典型案例。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成功揭榜国家发榜改革任务4项、占全省2/5。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
改革促开放,开放助改革。绵阳改革的步履铿锵!
聚力攻坚 科技城新区建设成势见效
小小的一个装备可以给地球做CT——通过在地下产生不同频幅气爆,从而形成反射波,进行地质勘测、石油勘测等。气爆人工震源通过特殊工艺,可让能效提高数倍,爆炸后产生的是水和二氧化碳。
凭借这款产品,四川伟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已敲开这一细分市场的大门,产品得到应用。从不到10人的初创团队到如今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其创始人将发展秘诀归结为“绵阳良好的发展氛围”。
地处绵阳科技城新区,借助周边集聚的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科博会平台,该企业成功“牵手”科研院所,震源激发成功率由不稳定提升至100%。同时,通过科博会的“牵线搭桥”,该企业对接上一批优质客户,攻克了市场和资金的难题。
随着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创新平台、企业、项目看好这里富集的创新资源,选择落户于此。
2021年岁末,绵阳科技城新区迎来获评一周年。2020年12月2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
围绕打造全市“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绵阳及时组建新区班子和团队,明确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支持科技城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
一件件大事接连“上演”。3月29日,绵阳科技城新区正式揭牌;5月6日,绵阳市委、市政府印发《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和《绵阳科技城新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此后科技城新区直管区推出人才服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服务、重点企业服务三张绿卡……
一条条“硬措施”迅速出台。6月19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并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助力绵阳科技城新区实施“招院引所”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随着一批利好政策的出台,绵阳科技城新区探索新路径、培育新优势、建设新家园、拓展新空间的步伐在加快,吸引力也在加强。
绵阳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招引项目在科技城新区集中签约、范国滨院士工作站暨绵阳碳中和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创新驱动新引擎,发展迈向新高地。
放眼全球招商,绵阳科技城新区围绕产业主攻方向,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1-10月,绵阳科技城新区在建重大产业投资项目122个、总投资522.7亿元,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274.18亿元。
一年来,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取得看得见的形象进度、实打实的工作成效和可感知的发展变化,正加快形成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好风借力 新作为催生改革新气象
下棋、看书、健身……在盐亭县九龙镇青松村,由原村委会改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里,村民三五成群、自得其乐;
“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涪城区石塘街道推行“一站式”集成办理,承接了近200项办理事项,赢得群众频频点赞……
在绵阳,这样的温馨场面随处可见。
2021年的绵阳乡村治理开出新花朵朵:作为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唯一的综合试点市,绵阳迎难而上,破局开路,始终坚持“六个导向”,紧扣“四大任务”,制定“1+28”专项工作方案,明确152项年度重点任务。
改革之后,镇村空间扩大了、发展框架拉开了,对发展的理念、方式、条件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破题?绵阳的作答是:超前研判,积极摸排,部署试点,强化规划引领。
绵阳市委乡村规划调研组对全市166个乡镇1582个村庄全覆盖摸排,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的工作方案》。同时,选取游仙区新桥镇、江油市青莲镇、盐亭县黄甸镇作为试点镇,为全面推行乡村规划编制积累经验。
2021年,是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之年。为保障两项改革深入推进,绵阳还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
“将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3月15日,绵阳市委书记罗增斌在全市严肃换届纪律专题谈心谈话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
随之,全市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组建了选举指导、风气监督、信访查核等7个工作组,一道由换届“1+N”政策构筑的“高压线”在全市范围立起来、亮出来。
这一年,换届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2.5岁,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达88.9%,“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53名。村(社区)“两委”换届在全省率先完成。换届换出了干劲,换出了活力。
心系群众所想,满足美好向往。更多“稳稳的幸福”,在绵阳持续酝酿。
在“两项”改革中,原义新镇合并到新安镇,新安镇65岁以上老人增至3386人,占全镇人口的10.7%,养老需求日益明显。对此,新安镇将义新当地敬老院和卫生院资源整合,通过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档次,大力推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试点。
“既治病又养老,与过去家庭自己请护工相比,更专业的同时也可大大节约开支成本。”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绵阳探索推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新模式,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4个,养老服务站68个,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绵阳,“两项改革”真正激活了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以梦为马 乡村全面振兴征战正酣
梓潼县文兴镇有一个“世外桃源”——火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序、水电气畅通,家家户户自带花园,39户脱贫户在此开启了新生活。
安置点附近,政府为大家协调落实了0.2亩的自留地。“我种了白菜、莴笋,平时自家吃,生活很方便。”火花村脱贫户田为礼笑得咧开了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
道路是新的,房子是新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拥抱新生活、新变化的幸福笑脸,在绵州大地上绽放。
平武县水晶镇青龙村,通村公路、产业路与国道相连接,形成一条大通道,数千亩药材销往全国各地,也由此打开了村民的致富之门……
安州区雎水镇枫香村,深挖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了由几十个集装箱改成的乡村民宿,开业以来,年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
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日子在后头。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绵阳科学谋划5年过渡期农业农村工作,制定实施《任务清单》,明确6个方面39项重点工作任务,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善。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各地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那么,具体如何干的?
绵阳思路清晰:综合考虑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轻重、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基础等因素,提出分层分类梯次推进工作思路。县级层面,明确过渡期内北川和平武两个脱贫县侧重巩固拓展,涪城、游仙、安州和江油4个区(市)侧重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及示范建设,三台、盐亭和梓潼3个丘区县保持正常推进,坚持在巩固拓展的基础上推进振兴,以振兴的成效促进巩固拓展。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初冬正午,暖阳当空,江油灵溪河畔,一个身影格外忙碌。河长黄河正沿着河边巡河,排查污染隐患。无论日晒雨淋,两周至少2次的巡河是他雷打不动的任务。“以前是等待问题出现,现在是主动发现问题。”黄河说。
根据监测:2021年1-11月,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一条条入绵河流的复苏,离不开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
绵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前半篇”文章圆满完成,禁捕“后半篇”文章有序推进。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大熊猫公园,预计2021年森林覆盖率可达5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绵阳人不仅要让乡村变富,还要让乡村变美,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打开。
民生为本 和谐发展成果更加丰硕
2021年的一天,从平武县城出发,沿涪江逆行而上约1小时车程,记者的目光很快被一栋洋气的小楼所吸引——这里便是平武县水晶镇柏梓村宋成龙重建后的新房。
站在二层的小院里,放眼望去,依稀还带着彩林点缀的山峰与不远处的涪江以及近处的田野共成一幅山水画卷。谁会想到,这是2020年“8·17”的伤痛之地。
“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现在哪里有这么好的房子住哦!”宋成龙激动地说。
翻开2021年绵阳“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实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人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70件省级和市级民生实事均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1-11月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4.69%。
这源于牢固树立民生观念,绵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坚如磐石。
聚焦热点,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绵阳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覆盖实施。
2021年,经绵阳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票决,确定了“南北主干道改造”等8个项目为2021年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真正实现政府治理、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思民者,行于民事;亲民者,近于民心。
国庆大假一结束,江油市中坝镇居民刘奇平就来到社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检查小区消防设施和水电设施。55岁的刘奇平是一名退役军人,2002年因企业改制下岗。2015年,儿子患上白血病,加上妻子腿部残疾,家里债台高筑。2018年7月,刘奇平被援助安置到先锋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上。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绵阳坚持以建机制为推手,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实事深入实施。
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民生实事推进工作,各地各单位紧紧围绕省、市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项目、群众呼声较高的民生实事抓落实,市委目标绩效办(民生办)牵头形成民生实事实施方案。
同时,将其纳入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通过“台账管理、定期分析、电话提醒、‘点球’(约谈)督办、问题销号、综合评价”六步推进法倒逼目标任务落实,强化跟踪问效,健全后续管护机制,着力提高使用率,发挥最大惠民效益。
只有读懂民心,才能不忘初心。在绵阳,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凝聚起上下同心、干群一心的磅礴力量。
起跑映照全程,开局启示未来。
2021年,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复杂形势沉稳应对,科技优势充分彰显,绵阳发展阔步前行。
今天,绵阳又一次站上新的起点。把握时代大势,迎接更大挑战,不断开拓向前,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绵阳人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绵阳日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