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为小说家的医科生
吕肖璇整理
2017-02-06 15:46
来源:澎湃新闻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先生曾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非常有名,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自觉选择使得这种转变显得尤其郑重。而事实上,放眼中外文坛,有很多杰出的小说家最初都是学医出身的,虽然他们未必都有这样的壮怀激烈,然医生与小说家的特质究竟有着怎样微妙的共通性却着实引人遐想,或许所有的蛛丝马迹还是只能回到他们的作品中去细细玩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在1904年到1906年间,鲁迅先生曾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然而,在求学期间,他先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遭到匿名信的侮辱;后来又在课上看到了有关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其中,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在被日军捕获而即将遭遇枪毙之时,围观的竟是一群中国人——片中国人的麻木和片外同学的欢呼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的神经,使他改变了想法,从此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决意用文字来医治国民的精神。除了《呐喊》自序,收录于《朝花夕拾》中的散文《藤野先生》详细地记述了他弃医从文的现实经历和心理变化。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构筑了其独特的小说世界,也为中国现代小说树立了标杆。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
自1914年起,郭沫若远赴日本,开始了他为期十年的留学生涯。他初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翌年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他考入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不过在学习医学的同时,出于自身的良好积淀,他也逐渐接触文学创作并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牧羊哀话》是他的小说处女作。此后,他还著有小说集《黑猫与羔羊》等。1921年,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发表,这使他成为了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但是,他并未放弃自己的学业。1923年,郭沫若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在取得学位后,郭沫若却拒绝了国内医院的高薪聘请。他曾对友人说:“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的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加之他早年因生病而形成的听力缺陷,郭沫若最终决定弃医从文。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
冰心早年谨遵父教,成为了一名协和女子大学医科预备班学生,后因身体原因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她先后在燕京大学、美国卫斯理学院学习文学并创作发表文章。她曾经在《我的童年》中说:“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惊觉,方能想去改良。”冰心早期的小说作品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直面社会问题并产生了一定影响。后来她参加了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遵循着“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在冰心留学归来之后,她曾经陆续发表过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而其晚年更是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短篇小说《空巢》曾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
毕淑敏17岁从军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担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务。服役11年后,于1980年转业回到北京,而后便开启了自己的专业写作之路。1998年,她又在北师大心理学专业,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她的小说创作与医学有很多交集,如:《拯救乳房》讲述的是乳癌患者小组内所发生的一系列纠葛与冲突,被誉为“国内首部出自心理学家的心理治疗小说”;《红处方》则涉及了许多关于戒毒的问题。
余华(1960年生于浙江杭州)
余华在中学毕业后曾经当过五年牙医,他曾回忆说,当时做牙医的时候,整天与别人的牙齿打交道,觉得人的口腔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这种并不适合自己的生活处境迫使他寻求转行的机会,而写作最终为他开启了一个满是风景的奇特世界。余华的小说世界充满了人世的艰难苦痛和宿命悲情,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无一不在解读着时代变迁下的生命符码。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
柯南·道尔早已随着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风靡而誉满全球,就连动漫迷们十分熟悉的日本侦探江户川柯南也是由柯南·道尔的名字而来。作为侦探悬疑小说的鼻祖,其小说的科学、专业、推理严密、逻辑严谨似乎与他的医生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876到1881年间,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而后他成为了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他在朴茨茅斯定居行医,但并不顺利,在此期间,他开始尝试写作。1890年,柯南·道尔来到维也纳继续学习医学,1年后回到伦敦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但没过多久,他彻底放弃行医,专门从事侦探小说的写作。他笔下的人物约翰·H·华生,福尔摩斯的最佳搭档兼其探案故事的主要记录者,也是一位从战场退役的医生。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
契诃夫从小生活艰难,在完成高中学业后,凭借奖学金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而也恰是从这时起,他开始创作一些短篇的幽默作品并以此维持生计。1884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了不同阶层的民众,积累起愈发深厚的生活阅历。契诃夫或许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弃医从文”,他在大学时期就曾说过:“医生是我的职业,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尽管如此,高产的契诃夫仍可被称作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其一生总共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且创作成就极高。他的著名作品有《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874-1965,英国)
毛姆冷峻犀利的写作风格被公认为是与其外科医生的经历有关。1892年到1897年,毛姆在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一战期间,他曾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后来又进入英国情报部门,从事相关工作。不过,经历过多重身份的毛姆最终还是选择以小说创作为业。他的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是根据实习医生期间他在贫民区为产妇接生的见闻写就的。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无疑是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而近年因为电影改编而广为人知的小说《面纱》,其男主人公也是一位医生。
渡边淳一(1933-2014,日本)
渡边淳一与“医生”这个身份有着很深的纠葛,甚至日本评论界有人称他是一位“医生作家”。他自己也曾经这样说道:“我至今给数不清的人亲自动刀,看见血,找神经,触及骨,而且看见死。对于人体,起初的三年只是恐怖和惊异,接着的三年有梦想,再三年就只有那种顺从绝望,终于开始觉得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和浪漫毗邻而居的。”1958年,他从札幌医科大学毕业,1963年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年后他又任教于母校的骨科部,并且在一家矿工医院中行医。1966年,他成为了一名骨学讲师。在此期间,他也不断地在进行文学创作,其描述脑部手术的小说《死化妆》还获得了新潮同仁杂志奖。1968年,35岁的渡边淳一因为对医学权威的质疑而不得不离开医院,从此专事文学创作。
他的很多作品都与从医经历有关,如根据医生生活创作的《无影灯》、谈世界级细菌学家野口英世的作品《遥远的落日》等。而其最著名的作品则是1997年发表后在日本引起轰动的长篇小说《失乐园》。考琳·麦卡洛(1937-2015,澳大利亚)
作为医科生中的佼佼者,考琳·麦卡洛的医学之路走得可谓是顺风顺水。大学毕业时,她获得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理学优等荣誉学位,后来在伦敦的儿童健康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紧接着她又领导了美国纽黑文耶鲁医学院神经学系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工作。然而,医学研究似乎并不是考琳·麦卡洛的终极梦想,她还曾从事过旅游业、教书等多种工作,最终文学创作成为了她的专职。考琳·麦卡洛写过很多类型的小说,比如历史系列小说《罗马主人》、言情小说《密萨隆基的淑女们》、科幻小说《第三个千禧年的纲领》,而她最为著名的作品《荆棘鸟》被西方文坛誉为“继《飘》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