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爱岳麓 || 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上)

2021-12-20 20:33
湖南

编者按

岳麓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毛泽东思想的最初发源地之一,岳麓区也是全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新时代发展的缩影。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全面反映中共岳麓区党组织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率领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创造的宝贵经验,学习熟知中国共产党长沙市岳麓区的历史,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岳麓区档案馆(区委党史研究室)开办“学党史爱岳麓”专栏,刊发介绍有关中国共产党长沙市岳麓区历史系列文章,践行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开启“三强四融”发展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岳麓贡献力量。

党组织重新进入城市,领导工人、学生开展城市民主运动;同时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并在城乡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逐步成为领导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流砥柱和坚强领导核心,胜利完成“武装起来、保卫组织、发动群众、加强统战、打击敌人、迎接解放”的战斗任务。

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上)

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湖南省工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适时作出决策,重新由农村进入城市。同时,积极极地发展党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建立健全全省的各级党的领导机构。

1945年10月,省工委派遣谢介眉、刘国安、刘建安、邓钧洪等到长沙开展工作,并于1945年11月成立由谢介眉任书记的中共长沙县委和刘国安为书记、直属省工委领导的新闻支部。

为加强对长沙市和县委工作的领导,省工委决定中共长沙县委统管市县党的工作,由省工委书记周里兼任中共长沙县委书记。

1948年初,县委进行了调整,由沈立人任书记。周里虽不兼任书记,仍经常抓长沙市县工作,并把湖南大学和省邮政局作为亲自抓的点。

1949年1月,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省工委决定分别建立中共长沙市工委和中共长沙县工委,沈立人任市工委书记,刘建安任县工委书记。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是当时与中共长沙市工委并列的党的另一组织。1948年8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派遣武汉地下市委成员陈克东到长沙,将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转移到长沙的一些地下党员统一组成中共长沙特别支部,归上海局直接领导。工作范围不限于长沙,开始也不和湖南省、长沙市地下党组织发生关系。由于是外来党员较多,在长沙的群众关系较少,在工人方面也还没有开展过多的工作,因此,中共长沙特别支部在组织发展上,采取少发展党员、多发展秘密外围组织的方针,先后在工人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建立了工人解放先锋队、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等党的外围组织,并于1949年4月在演剧六队等团队中建立中共文化支部。到1949年6月底,中共长沙特别支部有党员60多人。7月1日,中共长沙特别支部合并于中共长沙市工委。

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市工委以下先后建立了湖南大学总支、南岳学校总支、河东学运区委、机关团体区委,小教总支及小教北区区委、交通区委、岳麓区委、印刷区委、工贫东区区委、工贫西南区区委、工贫北一区区委、工贫北二区区委,发展党员千余人。其中,市区党员人数由1945年底的20多人发展到1948年底的230人左右。长沙县工委在农村各区建立了9个区委,全县党员近2000人。

中共长沙市工委恢复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蒋管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指示精神,注意保护党组织及民主进步力量,继续加紧开展民主爱国运动。适合群众迫切要求、提高群众斗争情绪的口号,均以群众身份提出,以发动群众;党的宣传工作侧重于以群众中有职业有地位的人物,利用公开刊物、报纸、集会,批评时政;共产党的政策、解放区胜利的好消息,通过可靠途径,秘密而广泛地散布。在党与各民主团体、群众组织及进步人士等关系上,均采取单线联系,不以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往来,避免书信文件往来。重要领导机关更是十分隐蔽,少开会、少接头,多作局势研究和策略指导。从城市派往外地或乡村发动、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人员,则注意与城市其他任何工作及其人员分开,免受牵连,从而使长沙党组织在领导全市人民的民主爱国运动中发挥最大作用。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省、市、县工委领导的加强,长沙市的基层党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在城西最有影响的有湖南大学总支和河西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

湖南大学进步组织人民世纪社成立不久,省工委就派地下党员刘国安与他们取得联系,指导他们把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结合起来,以隐蔽活动为主,扩大活动范围,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积极分子。1946年5月,湖南大学支部成立,汪澍白任书记。

1948年2月,沈立人接任长沙县委书记,直接联系湖大支部的工作。这年暑假期间,为了总结学生运动的经验和培训干部,湖大支部还派周季平、毛承泽分别参加中共中央上海局在香港举办的党训班和国统区全国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

1948年冬,湖大支部在省工委和长沙县委的帮助下总结了前段工作,着重检查了在群众运动和建党工作中的保守思想。为了适应全国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快建党工作的步伐,省工委和长沙县委决定把湖大支部扩建为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即理工学院支部、法学院支部和文商学院支部。到1949年2~3月间,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与斗争的需要,增设了教职员、女生、三院3个支部,6月间,又成立了工人支部,还建立了第四届学生自治会党组。到长沙和平解放前夕,湖大党总支发展到7个支部与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88人。

1949年6月,长沙市工委成立了学运领导小组。由湖大总支书记,市工委委员周季平兼任组长,统一领导长沙市的学运工作。

城西农村地区的党组织快速恢复。1946年3月,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礼亲自到境内河西坪梅地区指导基层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建立了中共坪山区委,书记梁国卿,委员吴东明、刘介琪、杨益泰,后增补了谷正华、杨飞祥等。坪山区委辖玉田、太白、白箬、沟销、湖涛、大西、长塘、塔庄、干弓、谢家桥、坪塘、枫树、杨柳、龙潭、宝粮、上卯、下卯、桐木、东华、云坪共20个支部。同年,省工委和县委先后派张春林、刘建安到梅溪开展党的基层组织整顿和恢复工作,当年恢复了古塘湾支部,由杨海清任支部书记,支委有杨东泽、王福生。1947年先后恢复或建立了大坝、甘冲、南台寺、梅子桥、靳江五个支部,在未成立区委的情况下,由古塘湾支部领导。1948年成立梅溪和靳江两个区委。中共梅溪区委由杨海清任书记,委员杨东泽、童静安,辖高冲、豹峰、樟木、岳山、延龙、木马、楠木、长乐、南台寺、古塘湾、甘冲、狮子、老虎、大坝、岳麓书院共15个支部。中共靳江区委由吴福成任书记,委员吴福林、钟福全、辖永丰台、廖家湾、豹子岭、枯石塘、靳江、铁篱笆、渔湾市、肇纸港、左家垅、金牛岭、东塘河共11个支部。

在恢复和建立党组织的过程中,由于发展党员是秘密进行的,加之某些政策掌握不严,致使个别地方吸纳了一些思想作风涣散、组织纪律不严、甚至阶级异己分子到党内,造成组织不纯。为了严密党的组织,纯洁党的队伍,根据省工委指示,市工委和长沙县工委分别召开整顿地下党工作会议,开展广泛的整党学习运动,从开展查阶级成份、查思想立场、查工作成绩入手,整顿无组织纪律状态、自由主义作风、非群众观念,对所有党员进行全面登记审查,对明显不合格的党员劝其退党,对那些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和破坏分子,则一律清除出党。在党组织薄弱和尚无党组织的地方,则采取积极慎重的方针有重点地建立党的组织。

原标题:《学党史 爱岳麓 || 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上)》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