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师勤学苦练,继续倾听“戏痴”奚中路

2021-12-14 07:47
上海

原创 京剧 可凡倾听

曹可凡与奚中路

敏而好学,转益多师,他是名副其实的“戏痴”;梨园世家,将门虎子,他被誉为当今菊坛第一大武生;花甲之年,宝刀未老,他是舞台上威风八面的“奚大王”。

2021年12月11日周六晚19:10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本期《可凡倾听》,继续对话京剧表演艺术家奚中路,敬请期待!

本期导演:吕庆云

Vol.1

京剧名家奚中路被誉为当今菊坛第一大武生,花甲之年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威风八面,宝刀不老。他出身梨园世家,祖父奚啸伯是大名鼎鼎的“后四大须生”之一,父亲奚延宏编、导、演多项全能,母亲杨玉娟则是梅兰芳先生亲传弟子。在皮黄声和锣鼓点中出生、成长,奚中路幼承庭训,起点甚高,将门虎子,非同凡响。

《红云崖》奚啸伯,杨玉娟

奚中路祖父,奚啸伯

在讲究口传心授的戏曲领域,拜师学艺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名门之后,加上自身条件优越,又肯下苦功,奚中路在成长道路上有幸得到诸多名师指点,获益匪浅。如果说祖父奚啸伯是奚中路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位领路人,那么第二位重要的领路人,就是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欧阳先生虽然没有下海,但却是奚啸伯最为钟爱的徒弟,尽得其真传。

奚中路与欧阳中石夫妇

Vol.2

上世纪90年代,欧阳中石、奚中路师徒曾经联袂出演过奚派名剧《白帝城》,欧阳中石饰演刘备,奚中路饰演赵云。演到“托孤”一节时,刘备于穷途末路拜托赵云照料阿斗,恰如当年奚啸伯将孙儿托付给自己的爱徒欧阳中石,戏里戏外气韵相通,格外打动人心。

“有一次学戏,师娘那时候教课,小学教师。上课以前把那个炒饭都搁到熥锅里边,给我们搁好了。到吃饭的时候一点火,一热,就可以吃饭了。结果我跟师父那儿说戏,那边蒸着火,结果全糊了。乌烟瘴气这屋里,怎么了?哪儿着火了?一看那锅,糊了。就是一聊戏一说戏,什么都忘了。”

奚中路与茹元俊

1993年,奚中路凭借《夜探浮山》和《挑滑车》两出剧目,荣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武生组金奖。其中《挑滑车》的指导老师是武生名家茹元俊先生,他是奚中路艺术生涯中的又一位引路人。上世纪80年代初,奚中路在中国国家京剧院进修期间与茹元俊相识并拜师,由此结下了师徒胜似父子的深厚情义。当年茹先生告诉他的十一个字口诀,奚中路始终铭记在心。

“十一个字,就是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说横平竖直,达标准了够三成,劲儿够了,劲儿就是老生要弓,花脸要撑,武生在当中。小生紧,旦角松,这劲头儿对了够六成了。心意八,就是说所有唱念做打,从心里发出来的,够八成了。无意者十,那么就到了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我现在反正是三形也不全面,六劲也不全面,心意八在往那儿走,是这么一个过程。”

奚中路与厉慧良

奚中路与贺永华

除了黄元庆、欧阳中石、茹元俊这几位恩师,奚中路还曾经向厉慧良、贺永华、李可、梁斌、苏德贵等诸多前辈名家请教,学习他们的拿手剧目,可谓是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Vol.3

有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奚中路练功之刻苦业内闻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武生没有资格两条腿站着。”1987年,奚中路调入上海京剧院工作。他深知艺术的提升不仅需要勤学苦练,更要多演出、多见观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因此在戏曲演出市场并不繁荣的年代,他也始终在想方设法拓展自己的舞台,哪怕那个舞台再小、再简陋。

从青年时代孜孜不倦地学习,到功成名就后的不断精进,即使是如今到了花甲之年,奚中路依旧坚持每天练功两小时以上,让自己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随时能在舞台上尽情挥洒,炉火纯青的技艺赢得无数掌声与喝彩。爱戏如命的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证明武生也可以突破年龄的束缚,让自己的艺术青春长一些,再长一些。

“能唱到什么时候唱到什么时候。就是那句盖老作为座右铭的,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这一行叫学、瞧、熬,学着,瞧着,熬着。瞧也是一个学的过程,熬也是一个毅力的比拼。一生中一直这么熬过来,一直这么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着,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原标题:《转益多师勤学苦练,继续倾听“戏痴”奚中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