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澎湃新闻记者 王灿
2016-11-23 16:46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23日,澎湃新闻从国资委网站获悉,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棉”)整体并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成为其全资子企业。根据规定,重组后中储棉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中储粮成立于2000年,体量较大,包括直属库在内,下属企业有970多家,总资产11263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1543亿元,累计购销粮食27192万吨。中储粮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中国粮食库存大约70%由中储粮负责监管,中储粮在维护中国粮食安全、服务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了主力作用。

中储棉是经营管理国家储备棉的政策性中央企业,于2003年3月成立。受国务院委托,中储棉具体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中储棉目前下辖16个直属库和160多个代储库,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棉花产销区,拥有20家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公司。

国资改革研究专家祝波善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其实两家的合并传闻又来已久了,如今合并也属正常。之前由于体量相差较大,加之2014年中国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中储棉公司政策性收储的棉花量大为减少,外界认为二者合并的整体难度并不大,有部分难度主要是在人事安排方面。

2015年初,国资委将央企大体上划分公益类、商业类两大类。商业类央企是指以经济效益为导向,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公益类央企的最新定义是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以保障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产品或服务价格必要时可以由政府制定,发生政策性亏损时政府给予补贴。

近来,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央企重组事件频发。

祝波善称,中储粮和中储棉皆属于公益类企业。两家企业在整合后可能并不会像此前宝钢、武钢合并可以减少同业竞争等,而是会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中储棉可以利用中储粮庞大的管理体系,预计有些分支机构可能会被撤掉。同时,两家企业分别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和棉花市场的重要载体,重组后,中储粮可以打通粮油棉一体化,对保持中国国内物价起到稳定的作用。

祝波善称,市场此前还传闻,与中储粮、华孚集团、中储棉三家企业相关的糖、肉、棉花、食用油等物资储备业务可能进行整合,并统一管理,以后再逐步并入其他战略储备商品物资。但后来,华孚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