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猫与云吸猫:“四脚兽”如何征服“两脚兽”?

2021-12-02 11:41
上海

撰文/孙逸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吴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运营/王云汐 

人为什么爱吸猫?

吸猫,字面上指人类闻嗅猫咪,实际指代人对猫咪的极度喜爱之情,以至于常常忍不住做出亲亲抱抱的亲昵举动。从古至今,猫咪都备受人类恩宠。古有陆游“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今有人类甘心自称“猫奴”“铲屎官” “愚蠢的两脚兽”,奉猫咪为“主子”,每天的放松活动就是吸猫。好像一个人无论有多焦虑、疲惫、耗竭,一旦将猫咪拥入怀中,任何负面情绪都能找到治愈良方。猫咪到底有何魔力,能如此吸引人类呢?

人类学家认为猫有圆脸、大眼睛、高而圆的前额、瘦小的身体、比例偏大的头,这些特征都与人类婴儿相似,可以轻易触动人类的“可爱”开关。同时,猫咪平均重四公斤,抱着猫和抱着新生儿的感觉类似,就连叫声有时都像婴儿哭泣,让人产生保护欲。在一项研究中,被试需要评估小猫小狗(具有较多婴儿脸特征)、成年猫狗(具有较少婴儿脸特征)、泰迪熊、人类婴儿的面孔吸引力,结果显示,小猫小狗的面孔和人类婴儿的面孔具有同等的吸引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对猫咪爱不释手是因为猫能充当人依恋对象的角色。吸猫实际上就是和猫咪寻求亲近,猫咪能为主人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安慰和救赎。这些安全感甚至能让人自信应对生活、探索世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所幸人们可以将依恋的感情寄托于猫咪身上,获得心灵的慰藉。 

云吸猫的好处

吸猫的风潮延续至21世纪,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和短视频的流行,一种新的吸猫形式应运而生——云吸猫。云吸猫指人们在网络上关注其他人的猫,收看猫咪的图文或视频让自己身心愉悦的行为。时至今日,不仅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充斥着“猫猫图”“猫猫视频”,更有哔哩哔哩视频网举办的“百人百喵大会”这种专门针对云吸猫爱好者的网络节日。不得不承认,云吸猫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猫咪的吸引力,为何能穿透屏幕影响大众呢?

云吸猫的流行,一是得益于网络的便捷性。相对于在现实中吸猫,云吸猫更方便快捷、更即时,能吸到的猫咪类型更丰富。大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吸到橘的狸的、胖的瘦的、憨憨的高冷的等各种猫咪,还能与其他云吸猫爱好者在评论中共乐,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得多样的愉悦。

二是云吸猫亦能给人带来积极体验。一项针对6795名被试的调查发现,在观看猫咪图片后,被试的积极情绪比如希望、快乐、满足的感觉都会显著增加,而负面情绪比如烦恼、焦虑、悲伤、内疚的感觉会明显减少。不仅如此,猫咪图片还能给人补充能量。观看小猫的图片能提高人们对细节的注意,能让行为变得更加细致、谨慎,从而提高工作准确度。云吸猫的治愈功能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发生,甚至能让人“上头”。

三是云吸猫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基本被满足的现代生活中,云吸猫似乎成了一部分人满足余下需要、获得满足感的方式。在云吸猫过程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极大满足。时下今日,城市生活日益弥散的孤独感不断加剧。云吸猫的主要群体是城市青年,除了云吸猫本身带来的愉悦,在网络中与其他云吸猫爱好者的交流也能让他们产生联结感与群体归属感,从而对抗令人煎熬的孤独感受。

四是云吸猫的文化含义。不同于狗,猫咪虽是家养动物,但并未被完全驯化。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思维模式发生改变,阳光、热情、奋斗不再是硬标准,忠于自我、个性张扬、“宅”文化等非传统态度也越来越被接纳。猫咪相对自由独立、天生高冷的形象某种意义上更符合时下互联网“酷文化”的要求,也因此云吸猫被赋予了与自我形象、生活态度表达有关的文化含义。

综上,云吸猫真的能给生活增添色彩。不仅如此,云吸猫还有可能成为心理咨询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其疗愈作用发扬光大。心理咨询领域的动物辅助疗法鼓励人们与动物坐在一起,与其玩耍、交谈,由此改善人的身体机能以及心理状况。研究表明,这类疗法可以有效降低生理应激性反应,降低来访者的焦虑和压力。云吸猫因为拥有低敏、低成本、低场所要求等特性,有望成为正规治疗手段的一部分。这些小家伙似乎能通过网络成为将来的“大医生”。而当下,让这些“大医生”给予我们一些安抚和力量,让云吸猫成为生活的调节剂,又何尝不可呢?

 

参考文献

孙蕊. (2019). 需求层次理论视阈下的“云吸猫”文化探究——以北京市大学生群体为例. 新媒体研究, 5, 76-77.

Archer, J., & Monton, S. (2011). Preferences for infant facial features in pet dogs and cats. Ethology, 117, 217-226.

Ein, N., Li, L., & Vickers, K. (2018). The effect of pet therapy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subjective stress response: A meta‐analysis. Stress and Health, 34, 477-489.

Myrick, J. G. (2015). Emotion regulation, procrastination, and watching cat videos online: Who watches internet cats, why, and to what effec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2, 168-176. 

Nittono, H., Fukushima, M., Yano, A., & Moriya, H. (2012). The power of kawaii: Viewing cute images promotes a careful behavior and narrows attentional focus. PloS One, 7, e46362. 

Zilcha-Mano, S.,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11). Pet in the therapy room: An attachment perspective on animal-assisted therapy. 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13, 541-561.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