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胡焕庸线”以外的胡焕庸,这场研讨会在华东师大召开
研讨会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师范大学 供图
在中国,以名字直接命名学术成果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足见“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的特殊——除了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外,它还可被应用于人地关系所能触及的诸多领域,内涵丰富。
而事实上,除了是人口地理学大师,胡焕庸更是地缘战略研究的先驱和杰出的地缘战略大师。百年前的1921年,时年大二的胡焕庸已开始在南京高师刊物《史地学报》上发表《欧战大事记》;早在1934年,他便从政治地理立场角度预判了日本对我国侵略的野心及美日冲突的必然性;同年,胡焕庸首次系统论证了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并为“南沙群岛”命名。
2021年11月20日是胡焕庸诞辰120年。11月21日,第八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胡焕庸线”以外,胡焕庸在地缘政治、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远见卓识,首次被着重开掘和深度讨论。
中国地缘战略研究先驱
“地缘战略系统所关注的目标,和中国当前面临的艰难博弈关系密切,而父亲在这方面留下的早年所得,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宝贵财富中一个至今仍有战略意义的部分。”胡企中是胡焕庸的第七子,他在现场谈到。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唯有知己知彼才能救亡图存。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以《胡焕庸的地缘战略思想及其时代价值》为题作了大会报告。他提出,正是对振兴中华的自觉意识,使得胡焕庸选择地缘政治、国际战略研究作为学术生涯的开端。
“试由日本长崎出发,以达我国上海,费时仅一昼夜而已,假设各国对我侵略压力之大小,与其对我距离之远近成反比例,则侵略我国最暴横之国家,当为日本,可无疑矣。”1934年,胡焕庸全面评估了中国面临的国际地缘安全形势,发表了首篇中国地缘政治关系文章《就政治地理立场研讨中国外交关系》,文章预判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及美日冲突的必然性。
首次系统论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并为南沙群岛命名。
此外,胡焕庸面对法日觊觎、侵占我国南海诸岛的恶劣行径,发文呼吁厘定南海诸岛得名,首次系统论证了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并为“南沙群岛”命名,为我国应对南海和东海主权争端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于此的论据,杜德斌介绍,可参见胡焕庸发布于1934年第3卷第5期《外交评论》的文章《法日觊觎之南海诸岛》,“此等‘危险地带’之群岛,虽为我国人所居住往来与经营,然迄今尚无综合之名称,鄙意拟用‘南沙群岛’之名以名此群岛,不然,统称曰‘南海诸岛’,其名殊混也。”
持续为地理学发展和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杜德斌研究团队认为,胡焕庸之所以有如此绝到的地缘战略思想,实际上来源于其扎实的世界地理研究。
独立编著第一套国别和区域地志
据杜德斌介绍,胡焕庸独立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套国别和区域地志(1934-1935年),包括法国地志、俄国地志、德国地志、英国地志及南欧地志等。他一生编著出版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著作至少24部,先后翻译或撰写了近百篇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或有地缘战略含义的地理文章和著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世界地理学科奠基人。
据胡焕庸之孙胡复孙介绍,1928年,胡焕庸从法国留学归来回到国立中央大学任教,培养了诸多地理学和气象学学者。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期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胡焕庸担任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职务,体现了中国老一代科学家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受胡焕庸心怀天下、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影响,一代代华东师大地理学人前赴后继地为地理学发展和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从我1953年见到过办公楼后面平房里的地理系开始,直到今天从这个系走出来的在职或退休的老师,都藏在父亲做过工作的之一之二中。”胡企中说。
1953年,胡焕庸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即为本科生开设世界各洲自然地理课程,担任世界各洲自然地理研究生班的班主任,并招收世界地理方向的研究生。
编著世界地理著作最多的中国地理学家
60年代初,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学校创办西欧北美经济地理研究室,在胡焕庸的带领下,研究室向中央外事部门提交了首项研究成果——《法国地理图志》。从50年代到80年代,胡焕庸厚积薄发,先后出版《各州自然地理》《苏联自然地理》《世界海陆演化》等诸多世界地理研究著作,并以“荷夫”为笔名,翻译出版了极富地缘战略意义的《亚洲区域与经济地理》,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增添了光芒。
“大国需要大方略,只有充满思想的战略才是隽永的,才可以突破时代的局限,而历久弥新。”2020年1月,华东师大成立了以秦大河院士为主任的“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在此次的研讨会中,秦大河也郑重呼吁中国地理学人,传承和发扬胡焕庸先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的学术报国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中国风范的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专业智慧。
胡焕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