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和不管都是错”:面对青春期孩子,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原创 壹心理 壹心理
心理咨询师刘菁 | 作者
秋里、星星 | 编辑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迷人又危险的时期——青春期。
迷人在,它是从“孩子”走向“成人”的必经之路,正如幼虫脱蛹变成蝴蝶的过程,青春期便是那努力挣脱蛹壳的时期。
危险在,如果青春期没有完成成长,或这段时间走错了路,就无法成为一个情感和理性并存、能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所以这段时间,父母若了解青春期心理,及时更新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大有裨益;反之则可能让孩子压抑自我或过度迷失,迟迟实现不了心灵上的成熟。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咨询师,我相信:
读懂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发展健全和成熟的前提。
青春期行为和背后的心理特征
a. 叛逆
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小时候很乖的,怎么到青春期突然变得顶嘴不听话,跟我们对着干,像变了个人似的?”
在大家看来,孩子都是“突然”变成这样的,但其实并不是。
在我们觉得孩子很乖很听话的“小时候”,孩子就曾有过不满,只是那时候还太小了,不懂怎么表达,只好转移注意力,比如出去找小伙伴玩到天黑不回家。
到青春期,孩子有了表达自我的强烈冲动,也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就会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包括语言和各种行为上的隐性表达,比如摔门等。
心理学上说,没有叛逆就没有成熟,父母长辈需要给到孩子叛逆的空间,让ta在里面逐渐找到自我认同感,才能逐渐成熟。
b. 情绪波动大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同时意味着一种丧失——对童年的丧失。
告别逝去的孩提时代,就像又一次断奶,他们会表现出如婴儿般的脆弱、敏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障碍,比如由生长发育而带来的一些躁动和不安,以及外在环境和价值观的冲击,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混乱,因而情绪变化多、起伏大是正常的。
父母长辈离开青春期已经太久,加上以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的青春期都被挤压了,过于早熟,没体会过这种淋漓尽致的情绪,所以对现在孩子的频繁情绪变化可能觉得有点神经质、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这时候,需要的仍然是对孩子的理解和涵容,不管孩子怎么波动,都能稳稳地接住ta,这也是在帮助ta确认父母的爱、巩固安全感。
c. 特别注重边界和隐私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不允许父母碰自己的东西;甚至回家就一头扎进房间,到吃饭才出来(可能吃饭都不出来)。
父母难免会觉得很失落和不理解:为什么曾经那么粘我的孩子,现在跟我有距离了?我做错了什么吗?付出那么多,却变得“生分”的感觉是蛮扎心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不爱你了,或者对你的爱减少了,而是他们走向成熟的路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空间。
这个空间除了是物理上的,比如房间是自己的领地,不能被侵入;也有精神上的,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的东西自己管理,拥有高度自主权。
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建立起边界感,本身也是父母放手让孩子独立的过程。
d. 攻击性强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在迅猛发展。比如一个初中孩子,一个暑假不见,就会发现他窜高了一大节,甚至比自己爸爸妈妈都高了。
孩子自己对身体变化的感受最强烈,很多时候ta自己都适应不了,比如小时候很擅长的运动,因为长个子或者变胖了,现在不擅长了;
还有性成熟带来的特征,比如月经、遗精,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性冲动,在我们文化的影响下,这些冲动几乎没有诉说的去处,这些冲突就一直留在内心里,使人崩溃。
这会带来一个很重要的影响:ta觉得我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了。
青春期的精力是非常丰沛的,心理上也会产生对应的需求:我很厉害,很成熟。
而连身体都控制不了的感觉,让这个需求落空了,会让他们非常恼火和沮丧。
生理上迅猛发展,心理却没有调节好,孩子的内心是充满冲突的,疲于应对,又无法认输。所以就像堆满了木柴的房间,一旦有了火花,就会点燃他们,表现为强烈的攻击性。
这些攻击性,需要父母作为一个大容器,去看见、涵容,再寻求机会帮ta化解。
这是与孩子相处、引导孩子的基础——你完成了ta设置的所有“让你不开心不舒服”的挑战,你的话才有机会被ta听进耳朵里。
如何涵容青春期孩子的攻击性?
很多人以为,涵容不就是包容、“忍着”嘛。这是过于片面的理解。
涵容基于共情的包容,而非居高临下的、策略性的忍耐,如果是带着一种“你是小孩我不跟你计较”或“你翅膀硬了我奈何不了你了”的态度,会更容易让人生气。
曾经有一位高中生来访者,给我和他妈妈都出了一个难题,但所幸的是,我们做到了涵容,为后面的改变打下了基础。
先简单说一下背景:青少年咨询,通常会在咨询前设置“家长访谈”,因为孩子从小到大都和家长一起生活,他们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去了解孩子在互动中的表现、家长眼中的孩子、孩子自己都不记得的成长经历等信息。
这位来访者身材非常高大,陪他来做咨询,也就是要跟我进行家长访谈的,是他妈妈,比他矮半个头,看起来非常弱小。
当时,我们访谈了55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5分钟后我会和他开始正式咨询。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在外面砸门了。砸门是个非常激烈的行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咨询中,都是比较少见的。
这时他妈妈非常紧张,从沙发上一个箭步冲到门口,跟他说:“(访谈)结束了。”
孩子站在门口,面红耳赤,眼睛喷火,说:“我要走,我要离开,一分钟都待不下去了。”
妈妈看向我,满脸都是无助。我非常同情,也非常理解她的无助。
但是这个孩子,现在需要的不是妈妈的“忍耐”,一言不发解决不了问题,更解决不了情绪,何况,他都不肯进行约好的咨询了。
他现在需要的是被涵容。
首先我做的是共情。
我说:既然今天你能来,就说明你还是有意愿来聊一聊的。但是我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让你如此生气。我看到你整个脸都红了,眼睛冒着怒火,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愤怒,这种愤怒充斥在心里的感觉肯定很难受。
共情不是随便的点头认同,而是深深的看见和接纳,看见他此刻的情绪和表现,并且能够精准描述出来。
接下来,是好奇。
我说:我非常想知道,非常好奇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什么让你如此愤怒。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很想和你聊一聊。你可以坐着聊,也可以站着聊。当然你想离开咨询也可以。
好奇不是八卦的追问,而是真诚地表达你的关心,邀请孩子跟你聊一聊,但不强求,把选择权交回他手里。
这个孩子听完,“哐”地一声坐了下来。依然气呼呼的,但是坐下来就代表他愿意表达和倾听你的反馈了。
这个涵容的过程,外人看来过得很快很轻松,但是对当事人来说,这几分钟的情绪起伏、情感体验,却是复杂且不容易的。
所以,在面临孩子的情绪波动和攻击性时的那几分钟,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去涵容ta,是一项需要修炼的功夫。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给孩子提供第三个能涵容ta的空间——也就是咨询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或者父母也需要内观,是不是自己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自己是不是有非常不好的感受?这代表着你身上可能有未解决的部分,恰好是你无法应对孩子的原因。那么找个咨询师聊一聊,可能是更彻底的办法。
如果孩子不施展攻击性,怎么办?
有一部分家长问:如果孩子有愤怒情绪,但不发泄出来,做父母的想抱持想涵容都没机会,怎么办?
家长能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很幸运的。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孩子很懂事很乖,性格很好,不用操心,感到欣慰还来不及。
我接触到的很多来访者,孩子不敢表达愤怒,一种情况是在家庭关系中,有阻碍ta表达的东西,比如爸爸很暴躁,ta完全不敢说;或者妈妈很柔弱,ta觉得说了也没用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害怕情绪出来之后,会伤害到父母。孩子通常会把自己的愤怒预想得非常大、非常强烈,然后想到自己如果表达就会伤害自己爱的人,非常愧疚,所以就克制住了。
这里面体现的同理心、换位思考的能力,是令人欣赏的。
但是,孩子早晚需要把自己的愤怒表达出来,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并不会把父母炸飞,并且在表达后依然感受到父母的爱,学会整合又爱又恨的感觉,才能获得人格上的完善和成长。
青春期的叛逆、情绪波动、攻击性和边界意识都是正常且有必要的,一方面,父母要学会应对;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没有展示出这些,并不代表父母就可以高枕无忧,反而情况可能比叛逆的孩子更复杂,需要父母更深的关心和了解。
如果你的孩子也面临青春期的困扰,你不知如何正确应对的话,更有效的方式是求助心理咨询,让咨询师带领你去读懂孩子的情绪,让你有力量有智慧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段危险的时期,让孩子顺利实现心灵上的成熟。
如果完成了这关键一步,这将是为人父母的幸福,也是为人子女的幸福。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作者介绍
刘菁
本文作者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菁老师。同时担任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老师,常年与青少年打交道,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擅长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同学关系、考试焦虑、厌学等;以及亲子问题,包括子女学习困难、青春期叛逆、离异或单亲引起的心理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