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思维方法,挣脱“亲情绑架”

2021-11-02 15:43
广东

安东尼 | 主播

任何一段关系中,有一个人对身边的人提出要求被拒绝,这时,TA为了说服身边的人,动之以理,身边的人就可以说他在道德勒索;想动之以情,身边的人就能说这个人在情感勒索。

无论是道德勒索或情感勒索,牵涉到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当我们对一个人有恶感,我们会拉开与对方的距离,甚至筑起高墙。

因此,边界感跟感受有关,和人际之间的角色,并无太大关系。无论这个人是父母、夫妻,还是兄弟姐妹,你的感受并不会因为这些头衔而发生改变。

亲子之间边界感不清,感觉到被父母道德绑架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希望以下3点可以帮助到你。

a. 认清并接受事实

在《焦虑的意义》书中,心理学家罗洛·梅就谈到,比起「父母不爱孩子,真正让孩子受伤的是父母明明不爱,却欺骗孩子。」

我们需要了解是否有可能改变父母的观念,如果不可能,那么寻求沟通与改变基本上只会让自己失望。

当父母口口声声说爱我,却言行不一,那么我必须接受事实,这样至少我可以开始放弃不实际的期待,去寻找实际的爱。

b. 亲子关系要符合常理

亲子关系是特殊关系,但所有特殊关系的基础都要符合常理。对待父母的一些要求,我们会感到委屈、愤怒、不理解,那么是否可以试着想想,他们的要求是否符合常理呢?

例如,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面对父母突然生育二胎的境况,并且父母还要求她共同承担起养育的责任,这便是基本不符合常理的道德绑架。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站在“女儿”立场的人都会产生负面感受,有想要远离的念头,而这并不代表不孝顺。

c. 孝顺不是百依百顺,而是给予父母成长的机会

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

负责任的父母,他们不会溺爱孩子,也不会对孩子施暴。负责任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成长,保证他们成长的每个机会。

同样地,负责任的孩子也不该溺爱父母,对父母施暴。好给予父母成长的机会。

这个道理对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

有次曾子犯了点小错,被父亲责打,他默默承受,差点被打死。孔子知道就指责曾子不孝。因为曾子这是愚孝,要知道万一曾子被父亲打死,他的父亲非但会失去名誉,还会因为杀人而判死。

所以百依百顺的孝顺,是对孝顺的曲解。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无论是哪个人都得不断成长,才能更好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的变化。

如果苛责父母效果有限,改变父母更是一种妄想,那可能因为他们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

选择追寻自己的幸福,放弃承担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挣脱绑架,那么我们带给这段亲子关系的就并非伤害,而是一个让他们成长的机会。

希望你能明白,如果你今天对父母筑起高墙,不代表你不孝顺,但如果你想解开这个谜,那么你可能需要找出「我对父母有恶感」的来由。

如果你身为父母,觉得孩子跟你不亲,比起责怪孩子不孝顺,你更该放下父慈子孝之类的想象,先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干了什么伤害孩子感情的事,不要亲手将自己爱的人越推越远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