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之旅⑤|张掖:五塔甘州

马特
2021-10-30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我从马蹄寺石窟返回城里,来到被当地司机称为“哄外地人”的甘州市场,一口气干了一大杯杏皮茶。甘肃的“甘”来自张掖的另一个称呼甘州,而甘州的“甘”则传说来自本地泉水甘甜,于我而言,正是一路上喝的杏皮茶让我深刻感知了“甘”的意思。

“甘”的象形文字指食物含在口中,古人觉得能含在嘴里的一定是美味的,就有了甘甜的意思。甘肃河西走廊的历史有很多值得含在嘴里品尝的内容,这些历史有的残酷,有的荒诞,有的悲凉,在时间中化为遗迹或不留余烬,这种“甘”更像是品尝苦味之后的回甘。

我对这座城的印象很模糊,之前去乌兹别克斯坦旅行时了解过昭武九姓的历史,唐朝时把中亚的九个月氏人的国家称为昭武九姓,石国在塔什干附近,安国在布哈拉附近,康国在撒马尔罕附近等等。“昭武”这个名字来自张掖附近的昭武城,最早月氏人生活在这里,之后受匈奴威胁被迫向西迁徙到中亚,昭武九姓胡人遍布西域和河西地区,他们的武装商团经营着从波斯到关中的国际贸易,唐帝国也招募他们作为雇佣军。

在张掖,我的第一站依然是博物馆,张掖博物馆里展出了一幅隋炀帝西巡图,记录着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高光时刻。西巡是隋炀帝好大喜功的政绩之一,他带着十万人从长安走到张掖召开西域27国峰会,确认隋帝国对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势力范围。

为了显示对青海的控制力,隋炀帝选择了一条很难走的路线,他从西安向西到天水,然后不经过兰州和武威两座大城,而是从临洮经临津关到西宁,再翻越祁连山到达张掖,结果在翻越祁连山时,一半人冻死,他的大姐,也就是北周宣帝的皇后杨丽华,都被冻死了。

中国古代西巡的皇帝很少,大部分会去南方,后世只有清朝的满洲统治者才会为了寻求多族群共同君主的身份,热衷向西扩张。隋炀帝对西域充满执念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的胡人很多都会到张掖进行贸易,隋帝国与西域的官方外交也是在张掖进行,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段被吐谷浑控制,这对隋帝国的外交与贸易是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炀帝派裴矩到张掖主持边境事务,扩大对西域的经济影响,并调查西域诸国的地理风土。大业五年隋军进攻吐谷浑,仅仅一个月就大获全胜。 

隋炀帝西巡图记录的是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高光时刻。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从张掖博物馆出来,我路过山西会馆,晋商大概是中国内地最有国际视野的群体,山西人具有耕读传统,儒雅保守,因为酷爱吃醋的饮食习惯和精打细算的生活作风常被调侃,但历史上又极为强悍尚武,勇于闯荡,在礼仪祭祀上不吝铺张。山西和陕西的商人曾在张掖开了很多店铺,为了维护商业利益结为帮会,在清朝雍正时期将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

张掖大佛寺中的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沿街的正门不开放,需从大佛寺内通过后门进入,会馆建筑沿一条中轴线排列,最东面沿街是正门,墙中方砖上雕刻着“忠”、“羲”两字,正面是重檐歇山顶式门楼,背面是建在山门门道之上的戏台,坐东朝西木构建筑,穿过观戏楼向后走,钟鼓楼之间是四柱三门七楼式木构牌坊。牌坊后,穿过南北两排厢房之后是大殿,大殿上建有歇山顶式三间楼,殿内供奉着关羽和关平、周仓的神像,这是山西会馆最经典的样式。 

从后门原路走出山西会馆,我来到隔壁张掖五行塔之一的土塔,张掖城原本有五座佛塔,构成著名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塔,现在只剩下土塔和木塔。 

金塔原本在大佛寺内卧佛殿的北面,最初是一座很小的铜塔。明朝正统时期,大佛寺整修塔基时发现镇塔文物,于是在塔基之上建成一座金塔殿,将铜塔放在顶上称为金塔。明朝万历时期直到清朝早期都是雕刻印刷佛经的地方,清末到民国时期逐渐衰败,1928年铜塔被盗走。 

水塔建于明朝宣德时期,是一座张掖城北的覆钵式砖塔。1953年张掖地震,水塔顶部被震毁,1957年张掖农校设立在寺院内,水塔的遗迹被拆除。火塔在张掖城南崇庆寺内,这座塔是僧人圆寂后火化的地方,崇庆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辛亥革命后军队进驻崇庆寺,寺院逐渐荒废,火塔也就消失了。 

土塔正式名称叫弥陀千佛塔,修建在大佛寺大佛殿后面的中轴线上,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927年塔顶毁坏,1986年修复成现在的样子。土塔是覆钵式金刚宝座塔,高大的四方形塔基须弥座上雕饰着佛像、菩萨、伎乐、狮象等图案,四周有重层回廊环绕,这座塔是张掖老建筑区东边最醒目的标志。

张掖大佛寺内的土塔。

前往木塔寺的途中我在街边看到一座仿古门楼,按理说这种建筑不会引起我的兴趣,但似乎有一种气味吸引我走进去,后来发现真的有一座古建筑,是一座院墙非常高大的衙门式院落,气势粗犷,不同于文人士大夫的庭院,看起来像个武士的宅子。

这座宅子叫高总兵宅院,高总兵名叫高孟,是清朝康熙时期甘州最高军事长官,平定王辅臣和吴三桂有功,被封为总兵,这座宅子是他老年回到故乡后建的。建筑原本由府门、大堂、二堂、三堂、书斋、厢房和双层楼阁的后宅组成,现在前门和大堂部分已经没了,园林被改造为宅子后面的一座图书馆,其他建筑还在。

总兵的地位非常高,是正二品官员,大清国共有83位总兵,去掉13位水军总兵,这位高总兵就是70个高级别陆军官员之一。张掖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大清国设立甘州府为甘肃提督统军驻地,管理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大清国在西北的军事行动都是以甘州为指挥中心和后勤基地。

万寿寺木塔在大佛寺老建筑区西边,是一座阁楼式佛塔,砖砌塔身木构外檐共有八面,每一面都有两个向上飞出的檐角。木塔原来有十五层,经过多次维修改为九层,传说最早的木塔中心直立着一根铁柱,一直连接塔顶,人站在铁柱底座上扳动铁柱,可以让整座塔旋转起来,清朝末期木塔上部被大风摧毁,虽然1926年重建修复但已不能旋转了,我有些怀疑这种建筑技术是否真实存在。

张掖木塔

木塔所在的万寿寺建于北周,寺院现在已经不存在了,除了木塔之外只剩下一座两层的藏经楼,已经成为文玩商店,这座木塔可以付费登到塔顶,但25元的费用确实不太值得,而且现在的木塔内几乎没有什么东西,站在塔顶也不能看到太多有价值的远景。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张掖五行塔的位置并不符合五行理论,五行理论中,木在东,火在南,金在西,水在北,土在中,但是张掖的五座塔,金塔居中,木塔在西,水塔在北,火塔在南,土塔在东。这五座塔并不是建于同一时代,也都各自有名字,金塔因为铜制塔顶金光闪闪被称为金塔,万寿寺塔是木质结构被称为木塔,弥陀千佛塔是砖土结构被称为土塔。有了城内的木塔、土塔、金塔之后,又将城北白塔寺内的塔称为水塔,将城南崇庆寺内的塔称为火塔,这样的五行塔有些牵强附会。 

我每到一城,都喜欢去当地人傍晚聚集的地方,在武威我去了南城门广场,在张掖就要到木塔广场。历史记载木塔周围鸟雀环绕,今天这里依然全是飞鸟。武威南城门广场上人群在舞蹈,张掖木塔下最热闹的是篮球场,凉州甘州真是文体不分家。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