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对皮肤“有害”的护肤品成分,很多姑娘每天都在用

2021-10-21 15:59
上海

原创 六魔镜 第十一诊室

图片: 番薯丫 | 撰稿: 六魔镜|责编: 可心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随着护肤「成分党」的崛起,小伙伴们买护肤品的时候都会下意识拿起包装,翻到背后看看成分表,挑出自己认识的成分,忽略自己不认识的一堆成分。

如果认识得多,就开开心心带回家,感觉自己作出了英明的消费决策,并且离成分党又进了一步。在魔镜看来,这种做法可爱得很。

不过那些看起来非常陌生、成分党基本不怎么提的成分都是什么呢——通常是一些赋形剂、促渗剂、防腐剂等。

今天魔镜就带大家认识一下那些比较「陌生」的成分,并回答几个你们常感到困惑的问题:

1.防腐剂伤害皮肤吗?

2.多糖会加速皮肤糖化吗?

3.矿油闷痘吗?

4.丙二醇致痘迷思

今天的内容干货满满,你们一定要认真听。

防腐剂会伤害皮肤吗?

不讨论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所以说伤不伤害之前,咱还是摆正心态看看护肤品中都有哪些防腐剂。

护肤品中常见的防腐剂有尼泊金类、甲醛、甲醛释放剂、甲基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等。其中尼泊金类是最常使用的防腐剂。

尼泊金酯(成分表中体现为「对羟基苯某酸酯」)

尼泊金酯早在1924年就被作为防腐剂使用了,1942年时它被收入了美国国家处方集VII。

它包括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和异丁酯等。它的杀菌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和电子传递酶系。

2004年,有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出5种常见尼泊金酯的成分,掀起了化妆品行业挺大的风浪。

欧洲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简称SCCS)在2013年出台了对尼泊金酯类物质的使用量建议:尼泊金甲酯(≤0.4%)和尼泊金乙酯(≤0.4%)在法规最大使用剂量下是安全的,尼泊金丙酯和丁酯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剂量≤0.14%是安全的。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

MIT对细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其杀菌机理是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抑制活性物运输和葡萄糖氧化作用,使细菌变性,与其他防腐剂协同使用还可以扩大抗菌谱,降低防腐剂用量。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MIT的使用上限为0.01%。出于对MIT致敏性的担忧,欧洲SCCS在2013年12月发布公告,建议停止MIT在留存型产品中的使用。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

主要是在化妆品体系中缓慢释放少量的游离甲醛,起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重点是「缓慢释放」,因此也不必看到甲醛就惊慌失措。

目前常用的甲醛释放体有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海因(DMDMH)、咪唑烷基脲、重氮咪唑烷基脲、季铵盐-15和羟甲基甘氨酸钠。这类防腐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对真菌的效果有限,可以和杀真菌剂合并使用达到广谱杀菌作用。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苯氧乙醇

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效。它的杀菌机理是作用于细胞膜,提高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抑制细胞生长需要的酶活性。

苯氧乙醇自1982年使用至今,欧盟对其最大允许用量是1.0%,但法国建议三岁以下儿童护肤品最高剂量不超过0.4%,且不可用于三岁以下儿童的臀部护理产品。

▲图片来源:google

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该成分在法规限制范围内、且不超过最大允许用量;

其次是要达到防腐的效果,如果对微生物的抑制能力不够,导致护肤品污染甚至腐坏,对皮肤的影响反而会大于防腐剂本身的副作用;

最后是安全性,即防腐剂本身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目前的研究发现,复合防腐剂(多种成分)的添加可以提高防腐能力并且降低总体防腐剂含量,因此,如果你发现成分表中含多种防腐剂也不必特别担心,其中每一种的含量应该都很少。

魔镜认为护肤品中添加防腐剂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在开盖后依然可以保有6~12个月有效期,它的存在其实更像是护肤品小卫士。如果家里有宝宝,那么可以留意下尼泊金酯和苯氧乙醇,尽量不选含这类成分的产品。

实在担心的朋友,也可以选择无防腐剂添加的产品,商家通常可能在包装的压泵设计上花费了心思,比如压泵可以阻挡氧气或外界物质交换,减少产品污染的风险。

多糖会加速皮肤糖化吗?

首先咱们明确下糖化到底是啥。

糖化是指体内的一些还原糖与蛋白质发生非酶促反应,生成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的过程。还原糖包括葡萄糖、乳糖、半乳糖、果糖等,食物来源占外源性糖化的主要部分。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糖化后会失去螺旋结构,从而失去原本的弹性。

而护肤品里的多糖,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醇及其衍生物形成的一类庞大的天然高分子体系,可用通式(C6H10O5)n 表示。

大家可能听说过的化妆品中的多糖聚合物有阿拉伯胶、琼脂、甲壳素衍生物、透明质酸、甲基纤维素、燕麦多糖和各种改性淀粉等。

它们的作用更多是在保湿方面。这类多糖成分通常具备较高的粘性,它们之间会形成网状结构,吸收更多水分形成保水结构;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此类成分还有抑菌、抗氧化作用,等魔镜看到更多靠谱的研究结果再来跟大家分享。

所以,如果在护肤品中看到多糖,是可以正常用的,不用太担心。

矿油闷痘吗?

矿油(液体石蜡) 和一系列酯类成分如棕榈酸乙基己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棕榈酸异辛酯、矿脂、椰子油、棕榈油等,一直在为痘痘「背锅」,如果我们用护肤品搜索引擎查询,会发现这类成分后面会标注「致痘」标识。

▲图片来源:美丽修行

不过呢,只能说它们有致痘可能,但不意味着用这类成分一定会致痘。

致痘标示的判断,一般是由「兔耳实验」得来。「兔耳实验」简单说就是在兔子耳朵上涂抹含此类成分的产品或原料,根据兔耳出现「痘痘」(毛囊炎、表皮角质增厚、毛孔扩张等)的情况进行判定,具备参考价值但不完全可靠。

再加上上述成分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中,容易长痘痘的姑娘可能很难躲避对它的使用。

魔镜的建议是不要给自己徒增烦恼,即使选择相对不黏稠不厚重的产品,也未必有帮助……痘痘属于皮肤疾病,按规范的诊疗流程用药及治疗,比纠结选什么护肤品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个level,咱们用护肤品除了保湿,还得图个开心是不是?

丙二醇致痘迷思

这个小标题是咱们编辑部给魔镜的,魔镜看到就纳闷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丙二醇也能致痘了?

丙二醇在护肤品中充当的主要角色是保湿剂、溶剂、赋形剂等,它的存在简直再常见不过。如果丙二醇都能致痘,那护肤品咱也没啥能用了。魔镜想问编辑这话从哪来,但转念一想,如果编辑部都有这种困扰,「第十一诊室」的小可爱们恐怕也有类似迷思。

于是我上网搜了下「丙二醇+致痘」,搜索结果中出现的大部分内容都与丙二醇无关,唯一相关的是这类成分: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名字里含丙二醇可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丙二醇,它们是结构、性质完全不同的成分,跟鱼香肉丝里没有鱼类似,因此以后大家看见丙二醇也不用担心,正常用就行。

以上4条,如果大家读起来觉得比较生涩,魔镜就简单总结一下:

防腐剂、多糖、矿油、丙二醇等成分,存在即合理,是有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任务的;

防腐剂减少护肤品污染的作用大于它的风险,前提是添加用量在法规规定范围内,我们讨论毒性的前提是用量不超标;

3岁以下婴幼儿,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尼泊金酯和苯氧乙醇成分的护肤品;

多糖成分可以正常用,护肤品中多糖的主要作用是保湿,其次部分可能具备抗氧化、抗炎效果,但不至于加速皮肤糖化;

不必担心护肤品中矿油、丙二醇等成分,躲也未必躲得掉,战胜痘痘的主要武器,还是医生规范的治疗。

今天这篇硬核科普,请小可爱们右上角收藏。

还是那句话,护肤品成分虽重要,关键还是看门道,用着开心更重要。

如果看了有收获,那别忘记点个 在看 或直接转发给闺蜜呀~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孙晓青,王彤,王粟明.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特性与法规沿革[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17(2):26-31.

[2] 姬静.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4, 37(012):47-51.

[3] 成分表。以后我要做个成分控(致痘篇). (2015-08-24)[2021-10-2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4/19/27327685_494521735.shtml.

[4] 周紫燕,王坦,洪晓鹏. 抗氧化天然活性多糖[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7):24-26.

[5] Campana, R, Scesa, C, Patrone, V, et al. Microbiological study of cosmetic products during their use by consumers: health risk and efficacy of preservative systems[J].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0, 43(3):301-306.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