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圣手”罗国荣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有的人虽已远离,江湖却始终回想着他的传说。今年是“川菜圣手”、新中国四大名厨罗国荣先生诞辰110周年。其高徒魏金亭大师及夫人张根娣已是耄耋之年,感念师恩、不辞辛劳, 10月15日在北京利桥顺饭店举办了纪念活动。
“川菜圣手”罗国荣
罗国荣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老一辈餐饮人心目中如神一般存在。有餐饮专家称他是现代川菜从创始定型期走向发展繁荣期的灵魂人物,现代川菜“开派大师”之一、整合成渝两地川菜的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初,罗国荣与王兰、陈胜、范俊康并称为四大名厨。
罗国荣出身贫寒,刻苦学艺,当年师从王海泉、黄绍卿两大名家,后又到文化川菜的灵魂人物黄敬临开设的“姑姑筵”接受指导。他逐渐认识到烹饪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艺术。罗国荣创办的“颐之时”是当年成都、重庆两地为数不多承办高级宴会的酒楼,政界名流、社会名人多为座上客。这期间,他更主动地、如饥似渴地向当年的文化大家林山腴、谢无量、张大千、盛光伟、杨啸谷等人学习、请教,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教益,大大提升了川菜的档次和地位,被郭沫若誉为烹饪界的“西南第一圣手”。
罗国荣是新中国国宴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主要在北京饭店举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举行重要宴会以北京饭店的后厨力量为主。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宴请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国宴,还是成千上万人的大型宴会,罗国荣都是重要的组织者,被誉为“北京饭店宴会的顶梁柱”,开北京人民大会堂餐饮服务之先河。
罗国荣的从业之奇还有一个值得特别称道的就是他坚持一生的“凡料成珍” “物有贵贱,菜无二品”的事厨理念和实践。不少从厨者认为烹好菜,做精品,浪费一些食材是理所当然,而作为川菜圣手的罗国荣一生始终心怀悲悯之心,千方百计节约食材,最大限度地利用食材。他经常说,山珍海味做得好是本事,把不值钱的、老百姓吃得起的做成珍品才更是本事。他对浪费粮食抛洒五谷十分反感,认为是一种罪过。他慎对食材的宰杀,坚决不做烤乳猪,痛斥活吃猴脑的恶行,因此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许。
58年短暂的一生,从业40余年,罗国荣的厨艺生涯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历史洪流中,他和川菜巨匠们引领着现代川菜由创始定型走向发展繁荣;他坚持将烹饪当做文化和艺术来追求;他以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厨德服务于国宴舞台。
罗国荣热心助人、深明大义。解放战争时期为将救命的800石(一石为120斤,共计96000斤)大米送往解放区竭尽全力,还冒着生命危险,智救我党地下工作者。四川刚解放,他就将自己辛苦创业、呕心沥血开设于成渝两地的高档餐馆颐之时无私交给国家。
将自己定位为中华食文化的“接力棒”和“传衣人”,罗国荣广收门徒,精心传授,无私奉献,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2002年评定的首批16位国宝级烹饪大师中,全国人大代表黄子云,为毛主席主厨11年的于存,“四小名厨”之一的魏金亭,“山城一把勺”、获首届全国烹饪大赛优秀厨师奖的陈志刚大师都是他的徒弟。
餐饮发展薪火传承,本次纪念活动得到魏金亭大师的高徒高石桥先生的全力支持。罗国荣之子罗楷经及家人,《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美食家、食文化专家二毛、京城豆腐白、餐饮文化专家刘达华等出席活动。(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