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物联专家委员会主任:“逆向物流”市场未来有待探索

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
2021-10-15 20:43
来源:澎湃新闻

“我国物流领域快递化还在扩张过程,市场未达到完全成熟,未来会向更多领域渗透,比如农业领域。目前快递龙头企业仍在扩大布局抢占市场,龙头企业的竞争实力已经能够代表中国电商快递行业的水准格局,但依旧需要后续的观察,不排除会有后起之秀能冒出来。”

10月15日,在广东深圳召开第十五届物流透明峰会间隙,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戴定一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时作出上述表述。第十五届物流透明峰会由物流透明管理研究院主办,中物联冷链委联合主办,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对于目前全国的电商快递格局,戴定一表示,“现在电商快递的模式与技术,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这时候谁规模大,谁就有竞争力能够‘独霸天下’。但同时,物流业务快递化竞争并没有完成结束,物流业涉及到个性化的时间、地点、收费、服务方式等,目前快递正在吞食过去属于物流运输公司的业务,越来越标准化。”

物流数智化布局强调需求导向

在物流数智化发展方面,戴定一提到,近年来看到很多信息化案例中反复出现的教训,有些企业盲目跟着政府的号召,没有摸清自身具体的需求就去设计数字化发展的路线,最后技术有成果,但企业的业务水平和经营利润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亏损。

“信息系统是物流基础建设的支持系统,不会先于业务的发展去布局。现在物流数字化发展面临的一个痛点是如何从需求出发,避免智慧物流走向技术导向、供给导向这样的极端。”在戴定一看来,信息化、数智化要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去建立考核制度。尽管长期效果和短期投入存在的不对称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要素是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和数智化解决方案之间能不能找到对应的逻辑关系。

在物流数智化的大趋势下,行业内人才的需求与配置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戴定一表示,目前物流领域在人力、技术、资本方面问题都不大,但存在高端的、综合性人才的缺口。就业市场的人才知识面偏窄,专业领域分割严重。尽管在物流一线可以看到动手能力、技术能力,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强的人才,但懂业务、懂技术、还要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能在趋势判断、问题识别、战略确定方面发挥能力的人才并不多,这类人才的缺乏会影响物流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

逆向物流市场有待探索

“随着电商时代7天无理由退货越来越多,这些物品销毁、废物利用还是低价卖?这个领域有很多的机会。在整个行业数智化、低碳化的加速布局下,未来不合格物品回流形成的逆向物流业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市场。”

戴定一介绍,逆向物流最早开始于服装、图书领域。市场销售的服装通常在销售三个月后进入疲软期,大量的库存由于回流成本太高会选择直接销毁或者卖到农村。过去一直存在的个体户“废品回收”是逆向物流的一个商业机制,在废物里找值钱的东西变现或是加工。

“正向物流体系是标准化的,而回流的物品由于损坏程度、归类方式、处理方式不一,需要个性化处理。”戴定一介绍,过去逆向物流依靠人工效率很低,现在如果有智慧系统前期进行定性、定类识别分拣形成各自的处理,进行修补、销毁、转卖等,那么效率会大大提高。

戴定一还提到,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比较早,废旧电子产品融化后把金属提炼出来转卖,这个市场在广东珠三角已经相当好,甚至开始处理国外的很多废旧电器。逆向物流的市场对企业而言需要形成一种稳定的、完善的商业模式。在政策引导上,给予企业一些补贴,比如无息贷款等一些便利。

行业趋势:向操作与战略两方面分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国内的物流系统升级,已经达到了相当不错的一个水平。中国作为出口大国,疫情期间持续出现出口订单增量,暂时来讲对中国是有利的,但我们不能一直认为这是长期稳定的优势,还是应该要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我国现在仍然在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戴定一表示。

今年以来,国外多次出现供应链瘫痪事件,此外航运费用暴涨、油价上涨等也影响着物流运输。戴定一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供应链”是关系层面的,而具体操作归结为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是来维护供应链层面的分工协作关系。供应链链条很长,其中商业问题是造成供应链瘫痪最根本的问题,也是长期问题。而物流问题,比如苏伊士运河堵了造成生产的停顿,可以进行疏通后解决。

戴定一表示,一旦供应链出现瘫痪的情况,企业能做第一个是多样化发展,利用多个供应商、多元化物流通道,多元化仓库布局等分散风险;第二个是要有应急预案;第三个是要有预警系统信息系统,提前掌握情况,及时主动地调整。解决物流的稳定性以及供应链的可靠性,成本不可避免,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效率跟稳定间采取均衡。

此外,戴定一还表示,物流行业中,已经有部分的大企业,开始跳出操作层面,跳出企业短期的利益,去看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问题和优化的解决方案。将来物流行业必然会出现分工局面,多数物流操作类企业以及少数做到战略平衡、优化协调的企业。

    责任编辑:是冬冬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