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为什么孩子会“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
近年来
“厌学”一词逐渐闯入人们的视野
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想上学
缺乏学习动力,抵抗学习
有些孩子提起上学还会出现
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躯体不适
如紧张、焦虑、发脾气、自伤抑
或肚子痛、头痛、呕吐等
甚至干脆就不上学
“厌学”成为了一种时代现象
也成为不少家长们的心头大患
许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出生在幸福年代的孩子,衣食无忧
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呢?
其实“厌学”只是一种现象
或者说是某个或轻微
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外在行为表现
在这个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
下面一种或多种原因
↓↓↓
01
不愿面对学校的某些人际关系:主要是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有些孩子不想上学不是讨厌学习,而是因为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如被老师误会,被同学孤立,甚至是遭受了校园霸凌。
02
在学业上体验不到成就感,无法获得认可:孩子的厌学行为,其实是一种面对挫败感的自我保护。孩子们天生都是喜欢学习的,如果在学业方面体验不到快乐,相反,体验到更多的是挫败,是批评,是打击,那么他就会本能地选择逃离,到学业之外的一些领域寻求认可,获得自我价值感。就像有些孩子之所以会沉迷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反过来又会激励孩子继续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03
缺乏学习动机:有相当一部分厌学的孩子并非是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甚至可能是父母眼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分分钟搞定学习,但是他们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对他们而言生活衣食无忧,而学习又是一件相当痛苦而枯燥乏味的事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当遭遇学业挫折时。
04
来自外界过高的期望和压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体系变成以成绩论好坏,导致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点都在如何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父母也盯着孩子的成绩不放,甚至出现“内卷”等恶性竞争。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是在为老师学,为父母学,从而讨厌学习,讨厌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事物。
05
不良的家庭环境:孩子是生活在家庭环境中的,系统学的理论认为孩子出现厌学行为可能是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充满亲子冲突的家庭里,当遇到学习问题时,亲子关系可能会演变成激烈的对抗,你们要我好好学习,我偏不学。又如父母的婚姻出现问题:父母关系不和,分居或离异,孩子可能就会做出牺牲,以不上学的形式来拯救父母的婚姻问题。
06
出现了精神医学方面的问题:有些孩子不愿上学可能是困扰于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等医学问题。
那么面对厌学的孩子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
!
(1)当孩子出现厌学行为时,我们首先要寻找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急着“想方设法”让孩子回到学校。厌学的原因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孩子可能是单一的厌学原因,有些孩子可能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
(2)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厌学情绪。理解什么呢?我们要理解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接纳什么呢?接纳的是他们厌学的原因。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是懂他的,是理解他的。
(3)理解接纳之后,我们要陪伴和支持孩子。如果是陪伴的关系,那我们就是孩子的盟友;如果是讲道理、指责批评的话,我们就会成为孩子的对手。试想一下你会接受盟友的建议还是对手的建议呢?显然是盟友的建议。面对对手,即使他还没有开口说话,我们就已心生抵触。
(4)帮助孩子解决导致学校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孩子不会社交,不会和同学相处所致,这时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学会一些社交技能。
(5)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自我价值感。行为主义认为,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得到不断的鼓励或其他形式的正强化,那么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有趣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了。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我们需要把他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让他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获得游戏中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那么孩子就不会沉迷游戏了。
(6)家长也要作出一些调整和配合,找出自身的问题,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父母问题的反映。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要反思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做出调整。
(7)勿讳疾忌医。如果孩子的厌学行为是由于精神医学问题所致,我们家长请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拒绝带孩子就医,此时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021年10月10日
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的主题是
“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
让我们从自己的小家做起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来源: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原标题:《世界精神卫生日|为什么孩子会“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