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烧脑神书《S.》英文版、繁中版、简中版,哪个好?
所以,有B格的东西还就是能持续引起热潮,比如由“星战7”导演J.J.艾布拉姆斯和高智商小说家道格·道斯特策划合作的“烧脑神书”《S.》。
像《S.》这样的一本书,因为本身创意的关系,决定了它的各种语言版本和英文原版之间不再是一般翻译书籍的“译本—原文”关系,而是各语言版本或多或少需要一些自己的“再创作。
国内的文化消费似乎一直有这样的思维定势:简体中文版(引进版、配音版等等)总是简陋的、删节的和缺憾的。《S.》简体中文版(下称简中版)刚上市,网上出现了不少诸如“怎么比繁体中文版(下称繁中版)薄那么多?删节了?”“怎么不是收纳盒?做工一定很差!”之类的评论。
我不是书籍出版的专业人士,因此我的《S.》三版本比较评测仅以一个爱书者的非专业角度进行,由“再创作”这个角度切入,分成“外形再创作”和“内容再创作”两大部分。
另外,以下描述里,《S.》指的是完整的这本书,《SOT》指的是这本书里的小说故事部分《Ship of Theseus》。
《S.》简中版的函套设计外形再创作
1、《S.》的函套设计
很多人觉得《S.》简中版不好,是因为对比繁中版那个隆而重之的“全球独家收藏盒”,简中版用的和英版一样的函套设计显得特别“寒碜”,但“全球独家收藏盒”恰恰是我觉得繁中版最失败的设计。失败的地方至少有三,一是抹杀了《S.》的核心——《SOT》是一本图书馆馆藏旧书这一决定性的设计;二是盒装占地及取书不便,这也是我没有看完繁中版的原因之一;三是繁中版的这个盒子的纸张表面没有进行特殊处理,多开合几次就会出现纸张撕裂。
简中版用回英版的函套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简中版的函套表面经过了压纹和覆膜处理,比较不容易损坏。简中版在这里的再创作是把英版函套的右开口改成了左开口,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SOT》简中版封面2、《SOT》封面元素的打凹处理
《SOT》繁中版封面上只有中英文书名和作者姓名采用了打凹处理,其他元素都是仅印刷,简中版和英版一样把封面上所有元素都打凹处理。另外相比起繁中版封面材质的反光,简中版和英版一样用的是哑光,更符合旧书的感觉。不要小看这些区别,造成的观感、手感和质感相差真的很大。
3、《SOT》的厚度
把《SOT》的三个版本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比较厚度,英版和简中版厚度基本完全一样,但繁中版就明显厚很多,很多人因此得出简中版“有删节”或者“纸张差”的结论。其实真正了解《S.》的人一定知道,这本书无论哪种译本都需要和英文版页码位置完全一致才行,因此不存在删节的问题。繁中版的有效页数其实和英版简中版是完全一样的,之所以繁中版比较厚,只是因为选用的纸张克数比较高而累积的。而简中版由于从一开始就立意“完美复刻英文原版”,因此厚度和英版一致。
4、对23个附件的空间容余说到《S.》的厚度,就不得不提本书的23个附件。繁中版的另一个失败设计就是把23个附件全部收纳到一处而不是夹在书里,完美破坏了《S.》最重要的核心设计。更失败的地方在于,繁中版没有在厚度上做出容余,如果把23个附件依次夹回到书里,整本书就会“爆仓”,这应该是繁中版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简中版和英版一样为23个附件留了空间,全部附件“归位”后还是一本平整整洁的书。
5、“旧书”的纸张
简中版《S.》在外观上和英版与繁中版都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纸张的颜色,其他两版为了模拟旧书的效果,大部分纸张基本上整体都泛黄,但简中版大多数纸张的中间部分比较亮,显得比较“新”,这样也让纸张周围的泛黄以及污渍等等更显得明显。从制版印刷的一般情况来推理,这应该是简中版自己的再创作,目的为何不清楚,如果真的是再创作的话,这部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6、简中版附件的“独占设计”简中版的附件有一些“独占设计”,最明显的是附件16柯岱拉的照片,简中版做了龟裂的效果,读者拿着这张照片更“入戏”,这个设计在英版和繁中版里都没有。
再比如,最后的附件23“厄特沃之轮”,简中版的工艺明显比英版要精细。另外据网友爆料,英版的“厄特沃之轮”刻度是有误差的,因而造成最后有一组密码不对,据说简中版的“厄特沃之轮”修正了。我因为还没真正读到最后没有去试过,如果真如网友所说,那这可能是简中版最大的“功绩”了吧?
最后说一个比较玄乎的。《S.》的23个附件里最著名的一个非附件19那张画着地图的餐巾纸莫属。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简中版的餐巾纸的折法和英版是一样的,而繁中版就不一样。据说简中版和英版的折法在酒店餐饮业里被称作“牛排折”,是一种专业的折法,而繁中版的折法基本上就是折手绢。此点没有经过考证,大家权当八卦听,但如果属实,细节做到这样真的要给简中版翘两个大拇指了。
内容再创作1、译名的标准化
内容方面,《S.》简中版最显眼的地方之一就是译名的标准化。由于简中版沿用的是繁中版的译本,而内地对外文名字译法是有一个国标的,和对岸不一样,因此简中版的译名标准化就是相对于繁中版的再创作。最明显的当属《SOT》的书名“Ship of Theseus”本身是一个哲学悖论,内地标准翻译是“忒修斯之船(舰)”,简中版的这一改动可说是有全局性影响的。另外书里几乎所有人名地名,简中版都进行了标准化(“石察卡”“柯岱拉”等几个名字没有标准化肯定是因为牵涉到暗语需要实在没办法改了,要把这些都改了,简中版基本就是推倒繁中版的译本自己重翻了。有时候也会幻想简中版出自己译本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光比对简中版和繁中版人物地名的不同翻译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了。
2、手写
《S.》简中版另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名副其实的再创作,当然就是埃里克和珍等人的手写体批注。简中版的埃里克和珍的笔迹比繁中版的娟秀漂亮很多(和英版是两种语系没法比),这让简中版在视觉上比繁中版干净美观些,因为《S.》本身被设计成一本被涂写得到处都是的书,所以相对漂亮的笔迹还是让人更舒服些吧?当然,也有人诟病简中版埃里克和珍的笔迹有点太过相似,会造成理解上的混淆,这个就见仁见智了,说实话看到后面我也觉得是有那么一点……
另外,英版埃里克留言用的是全大写字母,再叠加笔迹不同和笔的的颜色区分,便于读者分清两人交换笔记的轮次,并且在最后一轮设置了两人都用黑色的笔,给读者一个“两人最后用的是同一支笔,所以他们是在一起了”的心理暗示。但汉字没有大小写之分,繁中版对最后一轮笔迹的处理是改用了黑色和棕色,这也就抹杀了埃里克和珍最后也是最有噱头的情感结果。同样遇到这个难题的简中版则使用了两种极其相近但至少能够分辨开的黑色,尽最大可能保留下了埃里克和珍的情感伏线,用心还是良苦的。
3、涂改既然是手写,就必然有笔误、涂改和墨水的擦蹭等等情况,这部分是最适合各译本进行再创作的地方。对照英版、繁中版和简中版,各自有一些笔误和涂改是各自版本独有的,估计是在不影响内容的情况下保留了手写人原始的笔误,非常鲜活。另外,简中版序言第13页里手绘的那个“S”标志墨水被蹭花了一点,这个设定其他两版都没有,让这个不知是谁画的标志更增添一份神秘。顺便说一句,简中版里所有出现的手绘图形和其他两版都有不同,值得对照品玩。
4、排版
去年当大家知道《S.》的简中版是沿用繁中版颜湘如的译本时,都有种“简中版的工作太简单了吧”的感觉,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台湾地区的书大多是直排,翻页方式和我们这里相反,编辑《S.》的简中版最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改成横排版式,但由于《S.》这个文本的特殊性,需要译本在排版上和英文原版完全一致,因此这部分也可以说是简中版自己的再创作。看三个版本在排版上怎么“在不同里求相同”也是考究这本书不同版本的最大乐趣之一。
5、密码的修改
柯岱拉和石察卡通过《SOT》的脚注放置密码传递信息是《S.》的基本设定,但很多密码设定只适用于英语,因此如果说真有其他译本的“再创作”,密码的修改是最首要的。在这一点上,作为华语文化圈里第一个译本的繁中版功不可没,是颜湘如把这个基本不能翻译成功的文本硬是在中文里找到了可行的密码方式。
大部分的密码破解方式简中版可以沿用繁中版的设定,但第一章的声母切韵母以及第四章的字形里有“X”笔画这两种密码破解方式,由于两岸注音方式不同和简体字繁体字区别不能直接沿用,尤其是第四章,简中版不得不自己设计了很多新的密码字。比如脚注6里,繁体字“工厂”的“厰”字里有X笔画,但简体字没有,简中版只能在“工厂”后面多加了一个有X笔画的“处”字,密码也随之改成了这个“处”字。对照三版第四章的脚注密码设计,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6、附件的修正《S.》英版里的附件并没有标注所在页码,一旦掉落后重新夹回书中的确颇有难度,当时网上甚至有专门的网站列出附件所在页码的清单供读者核对,最后也成了这本书意料之外的亮点之一。繁中版为此在每个附件上印制了序号和所在页码,这个再创作虽然贴心,但却再度破坏了书的设计原意。简中版则取了两者平衡,也印上序号和所在页码,但尽量印在每个附件最不起眼的地方,算是“好事做到底”。
简中版还对繁中版附件里的一些失误进行了修正,比如附件19餐巾纸,最外围的边框应为橙色,繁中版印成了褐色,但这两种颜色其实是波州大的logo标志色,繁中版有可能为了简化工艺偷了懒,简中版这里则还原了橙褐两色。
附件3“叉角羚日报”右下角的新闻提要,英版原文是“Pronghorns Skewer Yellowjackets”,繁中版翻译成“叉角羚黄蜂代表队”有点不知所云,简中版修正成了“叉角羚‘串烤’大黄蜂”,更像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新闻标题。查阅维基百科得知,波拉德位于亚拉巴马州,再查“yellowjacket”一词在大学、运动领域的条目,第一个就是位于亚拉巴马州邻州——乔治亚州的乔治亚理工大学的外号,因此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大学州际比赛的新闻,简中版修正了繁中版的误译。
7、附件位置的修正
《S.》英版最大的纰漏应该是附件2、附件3和附件4所夹的页码错了,繁中版也跟着错,简中版做了修正。以上是我在收到《S.》简体中文版之后,和美版英文版、繁体中文版初步的一个对比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