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女儿芳华百年】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出生于重庆寒门,抗战时期以笔为刀救亡图存
丁雪松(1918年5月-2011年5月),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巴南区)人。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之妻。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届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抗大高才生到李鼎铭的秘书
1918年5月27日,丁雪松出生于重庆木洞镇。听着川江的号子,送走了苦涩的童年,她来到重庆市区求学。1936年,18岁的丁雪松在《商务日报》上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次年当选为重庆妇女救国会常委。
丁雪松(后排右三)是重庆救国会成员(1936年)
1937年底,丁雪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奔赴延安。1938年1月到达延安,投身革命的洪流。当听到“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的抗大校歌时,丁雪松潸然泪下。她终于走进了抗大。她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博古等人的演讲,还受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教育,军事课程也占相当比重。后来又参加生产自救运动,开荒种地,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学。1939年初,中央作出了加强妇女工作的决定,创办女子大学。丁雪松被分到女大高级班学习,并成为这支英姿飒爽的娘子军的大队长,故又有“女大侠”的绰号。
在延安任抗大女生队队长(1938年)
1941年底,边区参议会开幕。高岗被选为议长,谢觉哉、李鼎铭被选为副议长。李鼎铭目睹边区遇到的严重困难,想到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讲的“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毛病,我们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从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提出“实行精兵简政,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李鼎铭的议案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后经毛泽东提名,李鼎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林伯渠为主席。
丁雪松在回忆延安八年时曾说,“那是我一生中的重要历程,承前启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和丈夫郑律成生死相依的爱情
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从外地赶回北京。他准备谱写有关周恩来的组歌,以纪念这位在国家多难之秋,殚精竭虑,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第二天,作为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团长,丁雪松将访问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一个作曲,一个从事外事工作,两驾马车鼓足了劲儿向前奔跑。然而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郑律成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郑律成突然离开的那段日子里,丁雪松一直在痛苦的回忆中煎熬。郑律成生前曾对丁雪松开玩笑说“你是家庭中的官僚主义者”。他们从未一起到外地休假或旅行,总把这一天留到遥远的将来。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因郑律成的骤然病逝戛然而止……
1938年春,丁雪松与郑律成相识在延河畔。那时,丁雪松在抗大五大队女队学习,郑律成还是鲁艺音乐系学生。在后来的交往中,二人彼此倾慕。1939年1月,郑律成在抗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39年,是郑律成音乐创作的巅峰期,《延安颂》《延水谣》《保卫大武汉》《生产谣》《八路军大合唱》等一首又一首激昂澎湃的乐曲从他笔下流出来,在古老的延安城里回荡。
夫妇二人和女儿郑小提在北京合影(1955年)
曾长期从事民间外交
丁雪松的外交才干不是一日之间形成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她同丈夫郑律成从朝鲜归来后,就进入外交领域。从中央对外联络部到国务院外办,她先后在王稼祥和周恩来身边工作。
丁雪松参加科伦坡亚非妇女会议留影(1957年)
多年的革命历练,已铸就了丁雪松钢铁般的意志和融化在血液中的革命信仰。她接待过许多重要的外国客人,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如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夫人、杜波伊斯夫人、史迪威将军的女儿、加拿大的文幼章、卢森堡的弗朗克、荷兰著名导演伊文斯、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等。她率团或随团出访,足迹遍及亚、欧、北美和拉丁美洲,为祖国赢得了鲜花、荣誉和掌声。
丁雪松率芭蕾舞团访问加拿大(1977年)
晚年的特殊贡献
2007年4月,丁雪松向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捐赠10件珍贵文物,其中有1984年丹麦外交大臣赠送的礼物——纪念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登基10周年,由皇家瓷厂特别烧制的精美大瓷钵;有1982年5月18日,丹麦宫廷侍从迎接丁大使前往皇宫递交国书时的照片和当时穿着的礼服;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参加外事活动时的照片以及《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忆录》等。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是丁雪松从事外交事业所作贡献的见证,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忆录》
2011年5月29日,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走完了她93年的辉煌革命人生,为她的亲人、朋友和熟识她的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原标题:《【党的女儿芳华百年】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出生于重庆寒门,抗战时期以笔为刀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