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青年给中国-东盟关系按下了“更新键”

2021-10-06 14:49
日本

这群青年给中国-东盟关系按下了“更新键”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新形势下双方如何深化全方位务实合作,推动关系再上新台阶?沿着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的镜头,我们能找到潜在的答案。

在国际舞台上,青年的声音虽然稀少但不可或缺。青年的思考和想法可能决定着未来30年中国-东盟关系的走向和结局。9月23日,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于北京大学揭开帷幕。本次峰会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和东盟基金会共同举办,中国驻东盟使团支持,中国-东盟合作基金赞助,以“打造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伙伴关系: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为主题,为东盟和中国的优秀青年搭建了一个学术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峰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任何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感兴趣的中国、东盟籍青年都可报名参加。共有包括63位中国代表在内的143名代表参会,在华留学生较多。代表们文化背景的多元大大提升了会议讨论结果的全面性与可能性,各国青年领袖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热点议题与合作方式。

9月23日,举办于北大博雅国际酒店的开幕式上,嘉宾们进行剪彩仪式。

 

一、专家分享,增添讨论厚度

峰会安排了专家会谈系列活动,邀请来自各行业领域的专家,通过圆桌讨论和专题研讨会两种形式,加深参会代表对中国-东盟事务的认识。对此,代表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专家们的分享极大地加深了他们对各大议题的认知。

圆桌论坛以“展望中国-东盟未来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引发青年领袖们对地区关系治理的思考。论坛上,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执行副董事、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前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大使提到,社交媒体与数字互联,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合作渠道和模式。青年要以创新思维,应对技术与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前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大使表示,过去30年中国-东盟关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持续增长、自贸区的发展策略、人文交流的日益密切,地区合作势头强劲争端与有效的控制机制。在互动环节,部分代表提出身为年轻的一代,应该如何为区域合作贡献青年力量的问题,引人深思。论坛通过全网直播及同声传译,实现了疫情之下的跨国交流对话。

5场专题研讨会同时进行。代表们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其中一场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覆盖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经济的绿色与可持续复苏”、“ 加强中国-东盟亚太区域安全合作”、“ 探索中国-东盟食品安全领域合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与可持续资源管理”以及“以社会创新与公益创业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内容丰富。专家学者们的分享,让与会代表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地区合作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的峰会讨论指引方向、提高良好的学术基础。

9月23日,圆桌讨论于北大博雅国际酒店进行。图中,专家们正在发言。

二、一场文化美食行

峰会设置了系列文化活动,给代表们提供会外交流的平台。在文化嘉年华上,代表们可以制作创意手工品、分享当地民族美食的制作心得、讲述当地民间的神秘传说,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一起体验“谁是卧底”“以假乱真”等小游戏。

在自由讨论环节,代表们畅谈本国文化与新奇故事,例如不同国家呼叫服务员的方式。一位来自缅甸的代表向大家介绍:在缅甸必须发出“接吻”的声音才能引起服务员的注意。讨论过程中,代表们展现了包容开放的风度,积极讨论的同时也保持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文化晚会上还介绍了东南亚的各种菜式,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素食索托、东南亚国家常见的牛肉仁当、用牛肉或豆腐皮制成的菲律宾传统菜Bistek Tagalog、一种炒泰国圣罗勒菜Pad Kra Pao,以及一种用鱼或豆腐制成的印度尼西亚菜Pempek。通过分享,代表们还了解到用豆腐制成的Pempek类似于酿豆腐,这反映了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导致该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似的历史现象。

这些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让代表们建立起了超越国界的友谊。在活动的最后,代表们也一起合影留念、互相添加社交媒体账号,深入交流,在峰会结束后延续这份珍贵的友谊。

9月25日,文化晚会在线上举办。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们在线上会议室中分享当地特色美食。

  

三、东盟机制的“搬运工”

本次峰会机制独具特色,充分模拟了真实情景下,中国-东盟对话的运行机制。代表们将有机会以国家部长身份参与行业部长级会议(Sectoral Ministerial)、以国家外交部长身份参与共同体理事会(Community Council) 或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参加中国-东盟峰会 (ASEAN-China Summit),这三种会议模式将同步举行。行业部长级会议的讨论成果将以会议声明的形式,呈交给相应的共同体理事会,让共同体理事会的代表们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共同体理事会将把这些会议成果提交给中国-东盟峰会,与会的国家元首将进一步讨论并以协商一致的方式投票通过。除了与其他会议代表交流外,参会代表还需与本代表国的其他代表合作,推出外交政策方案。因此,在会议第一天,中国-东盟峰会的各代表在介绍了其代表国家的外交政策大方向后,紧接着就参观了其他次级会议的进展。当代表各国最高领袖的代表们收到了各理事会会议所提供的发展蓝图草案后,他们便开始针对文件中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审查和讨论。在政治-安全共同里理事会现场,代表们就打击毒品贩卖以及其他跨国际边界罪案的策略中提出给边防官员提供专业训练、打击网上毒品贩卖交易、通过运用不同平台来进行宣传、以及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的方案。

9月25日,中国-东盟峰会委员会的代表们在线上会议室中共同讨论、撰写联合宣言。

 

值得一提的是,峰会引入了联合协调应对危机(Joint Coordination)机制。危机设想在2030年疫情变得常态化,人类实现了与病毒共存,各国边境也重新开放,经济活动恢复正常。然而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台风在会议召开期间席卷了东南亚地区,加重了2019年因新冠疫情所留下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代表们需要商议如果通过地区合作解决台风突发带来的破坏和灾难性后果。危机爆发机制增加了会议讨论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更考验代表们的日常积累与合作精神,对青年代表们的知识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文化共同体理事会的代表提出扩大和完善现有机制,例如将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ACDM)发展为东盟-中国区域的工作和对话双边机制。代表们对于动员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支持紧急救灾工作的重要性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在救灾工作中应当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关于长期计划,代表们建议改进自然灾害监测机制,并通过技术手段和气候变化改善以减轻未来的自然灾害。

面对复杂多样的议题和危机的爆发,代表们各抒己见,展现了青年领袖们强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合作精神。会议讨论成果层层传递,通过代表们的充分商议并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内容翔实的、结构清晰的共同宣言。宣言囊括了灾后重建、经济恢复、打击跨国犯罪、教育普及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国-东盟青年对地区议题、合作精神、多边关系、协商一致理念的理解。代表们在中国-东盟的机制下积极思考地区危机的解决之道,为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青年之思。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部分委员会的代表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双手在体前交叉摆出经典的“东盟握”进行拍照留念。“东盟握”即“交叉握手”拍摄合影是东盟峰会一项传统,寓意团结。代表们通过这一仪式庆祝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圆满结束。

9月26日,会议即将结束。中国-东盟峰会委员会的代表们在线上会议室中摆出双手交叉的姿势,进行隔空“东盟握”。

 

(作者:张元世男,外交学院大三学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