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COP15丨景迈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2021-09-28 17:17
云南

“一叶千年,茶树记载着这里的过去和未来。”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有古茶树320余万株,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这是一个空气中都飘着茶香、一个因茶而名、因茶而兴的神奇美丽地方。

居住在景迈山的布朗族祖先濮人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最早栽培、驯化古茶树的民族。在千百年的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生态技术、生态产业。

生态民族文化世代传承

景迈山上的布朗人将茶树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继承,这里的人们仰茶而生、伴茶而舞、因茶而歌。据记载,布朗族茶祖帕哎冷曾说:“留给你们牛马,怕遇病而亡;留给你们金银财宝,怕你们花光;就留给你们这些茶树,才会让子孙后代取不尽用不完”。千百年来,世代生活在景迈山的各民族与茶相生相伴,人们生活在茶林里,家家有树、户户种茶,呈现了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一幕。

茶林种植的生态智慧

通过不断探索,逐步认识到普洱茶树的生产特性,形成了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即在森林中开辟茶园,合理控制森林与茶林的比例,在茶林中选择性保留乔灌木,以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为茶树创造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生长条件,同时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病虫害并提供天然养分,使古茶林不仅古老、独特,而且历经千年而依旧保持优良品质并充满活力,展现了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的独特生态系统和高超的生态智慧。

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除了丰富的茶树资源,景迈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景迈山上古茶树树干长满蕨类、寄生植物,生机勃勃,与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植被自然相融,形成了原始生态空间,为珍稀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在景迈山发现有高等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1300余种,有长尾单室茱萸、篦齿苏铁、翠柏、滇南风吹楠、三棱栎、大叶木兰、中华桫椤、苏铁蕨等14种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脊椎野生动物200种以上,有野牛、云豹、圆鼻巨蜥等150种以上保护野生动物。

科学的山地生态人居环境

景迈山布朗族和傣族先民以古茶林为核心,对山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型山地人居环境。在景迈山,高高的山顶是世居民族的神山所在,那里也是各村寨的水源地,受到严格保护。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古茶林外围保持分隔防护林以防止冬季低温和病虫害传播,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耕地则在海拔相对较低、水源充足的地区,避免了开垦和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的干扰,保证了当地社会和经济千年来的稳定发展。

千百年来,景迈山上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各族人民和谐相处,世代与茶共同繁衍、共同发展,谱写了边疆各族人民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示范,迈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作 者丨郭春祥/文 胡雪英、卢磊、王承吉、周思雨、子涵/图

编 辑 | 曹琦涵

监 审 | 潘蓉

推荐阅读

原标题:《迎COP15丨景迈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