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长春高新区全国排名大幅跃升

2021-09-24 20:55
吉林

在今年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长春新区所属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33位,较2019年度大幅跃升,前进7位。其中,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级指标排名中全面明显提升,已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的经济形势,长春高新区在省市和长春新区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速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2亿元,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产值完成728.4亿元,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6亿元,同比增长7.4%;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在全国421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第33位,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典型经济运行监测点,各项指标领跑东北区域高新区,形成了一流创新驱动环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创新的辐射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高水平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全力建设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集聚企业558家,以长春高新为引领的生物医药企业收入达到248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160亿占全市77%,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创新硬核。长光卫星是国内首家实现卫星研发、运营、应用全产业链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东北唯一跻身2020年中国独角兽榜单企业,航空航天产业表现“一枝独秀”。“红旗”品牌汽车产量首次突破20万辆,实现增速100%的历史性跨越,荣登“2020中国新增长数字化革新榜”,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崛起。奥来德OLED材料技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成为吉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永利激光领跑全国二氧化碳激光器行业,东北首家自主安全笔记本电脑正式投产,初步形成以光电器件、光电显示等为特色的光电子产业集群,光电信息产业释放科技潜力。今年上半年,吉大正元、中邦园林、英利汽车、百克生物相继上市,创造了进军资本市场的“高新速度”。

高质量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20户,认定省级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30户,认定市级“小巨人”企业203户,认定瞪羚企业5户,牛羚企业13户,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企业群体。联合吉林大学启动“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实施“一核、双心、N园”发展布局,以“海容荟双创小镇”为核心的10平方公里双创生态圈初具雏形,集聚各类孵化机构42家,其中国家级11家,在孵企业1000余户。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总数达到5.2万户,全区集聚科技型企业近2000户,初步形成“科、教、创、产、服”协同创新集聚区和孵化集群。今年6月16日,李克强总理又来到长春高新区摆渡创新工场视察,指出“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更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众人划桨行大船,就能把创新的大船驶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彼岸。”国办调研组对此专门赴长春高新区总结民营企业“双创”建设经验,摆渡模式正在全省推广,成为高新区创业孵化的品牌。扎实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累计实施十批次“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入选138个人才项目,兑现扶持资金1.2亿元。实施特殊人才“编制池”、外籍人才出入境、“慧谷引凤”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近7万人,人才“政策洼地”效应充分显现。

高标准营造服务发展新环境。在全省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标准地+承诺制”“政务服务驿站”等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建成4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是全省第一家全部门、全事项进驻的政务服务中心;制定实施了扶持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科技创新、金融、人才等全方位扶持政策,以及疫情期间系列助企政策,形成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政策体系。持续开展企业高管微信群、企业家座谈会和主题沙龙、重点企业巡礼等企业服务品牌活动,营造了“人人都是软环境”的发展氛围,形成了富有高新特色的营商文化,吸引投资主体加快落位,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5万户,连续3年获得“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持续深入报道。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长春高新区建区30周年。长春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兴区、科技强区”三大战略任务,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宜业宜居宜创的现代化园区,争当全市创新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