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家田兆元:古代中秋要过一个月,恢复传统好处多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1-09-21 10:08
来源:澎湃新闻

“八月十五月儿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秋节这个以月亮崇拜为核心的重要节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吃月饼和团圆是少不了的“必备项目”,穿汉服、吟诗、拜月、游园等传统习俗,也日渐呈复兴之势。

“传统的中秋节也叫‘仲秋节’,是过一个月的,现在我们不妨也尝试恢复这一传统。”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这样倡议。

中秋家宴 人民视觉资料图

中秋过一个月符合传统

在田兆元看来,中秋本来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节日。“中秋节”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位于孟秋、仲秋、季秋三秋之中。古人在这个节日中不仅拜月、团圆,还会庆祝丰收、感恩大自然的回馈,文人墨客亦会对月饮酒作诗,“中秋也是丰收节、是感恩节、是艺术节。”

“这么一个美好的节庆,只过一天太浪费了,对吧?”田兆元认为,不可否认,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最重要的,而且如今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法定节假日,也强化了大家的这种认知。但很多传统节日并非“只此一天”,例如端午,也被称为“端午季”,从五月初五到五月二十五有20天时间,大家都觉得这是属于端午的季节。

田兆元曾在美国过中秋节,发现纽约长岛等地,当地华人还在采用“仲秋”的过法,他们不一定要在八月十五当天过中秋节,而是会在阴历八月仲秋选择一天或几天来庆祝,在户外野营、表演,聚集起来过节。

这最初和当地中秋没有法定节假日有关,但田兆元认为美国华人选择仲秋过节亦是符合传统的,是“传统的发明案例”。

在田兆元看来,恢复古代“中秋”过一个月的传统,好处多多。一方面可以让大家更多享受节庆的快乐,另一方面也可以延长月饼这种节庆食物的寿命。月饼这种节庆食物现在基本只是中秋夜的食物,过了这一天,就很难销售出去了,造成大量的浪费。但五月大家都会吃粽子,粽子的“可食用”时间就要长很多。田兆元觉得,月饼完全可以成为“仲秋”的时令美食,继而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日常美食。

人民视觉 资料图

中秋是“月亮历法”之下的节日

提到传统中秋节“庆祝丰收”这一层含义,就不得不提到 “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我国2018年设立的,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今年的农民丰收节在9月23日,和中秋节只差2天。

同样庆祝丰收,这两个节庆有什么不同?田兆元解释,最大的区别在于,秋分是太阳立法下的节气,而中秋是月亮立法下的节日。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依据的是“太阳历法”。这一历法依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设立。在这一历法体系中,夏至和冬至是最重要的日子,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而春秋分昼夜等长。这与我们目前使用的公历基本一致。

“所以农民丰收节基本每年都是9月23日,少量的时间是9月22日,基本就是一天的差别。”田兆元说,“但中秋节今年是9月21日,和中国农民丰收节差两天,去年就是10月1日,和中国农民丰收节差一周时间。”

出现这种差别,是因为中秋依据的阴历,是按照月亮阴晴圆缺制定的“月亮历法”。阴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一年为12个月。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天,而12个阴历月只有约354天,古人以增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也造成每年阴历中秋节和公历的农民丰收节相距时间有所差别。

依据月相规律的阴历,其节日不少和月圆有关。例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五月十五是端午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

“中国古代的传统节庆有很主要的两个类型,一个是以月亮为中心的月圆节,一个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二十四节气。这也体现了中国人以阴阳为道的观念,两者都不偏废。”田兆元说。

而对于使用历法的百姓而言,阴历显然更为直观。“月亮的阴晴圆缺更容易观察,大家很直观就能看到,而观察太阳的运行就要难得多。”月亮周期性地盈亏循环,更让古人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死亡之后还有新生,这是人们期盼的。”

再加上,女性的“月事”也是每月一次,月相变化符合人体自身规律,更让古人感受到“天人合一”,这让月亮也有了生殖崇拜的含义。

在传统的话语里,月亮是代表着阴阳两极中的“阴”,是女性化的,月亮的“代言人”嫦娥也是一位女性。在古画中,女子拜月也是常见的主题。

“但古代男子拜月也很多,比如有一个主题是‘蟾宫折桂’,对月亮的崇拜还是一种成功的标志。”田兆元说,如今在上海三林,还保留着中秋拜月的传统习俗,有盛大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可以让大家感受传统的中秋节日民俗。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