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黄河那些事儿

2021-09-18 11:47
河南

以下文章来源于袁好问叔叔 ,作者黄瓜花南瓜花

袁好问叔叔.

和有思想的人同行

2000多年 300多里 一条河 一座城

濮阳黄河那些事儿

孟晋 袁冰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第二长河,也是流经濮阳的第一大河。古老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也给濮阳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黄河流经濮阳的历史有多长,濮阳的黄河文化就有多长。生活在母亲河畔的濮阳人,喝着黄河水长大,听着黄河涛声入眠,在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与接续传承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这种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龙都儿女,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呈现着鲜活灵动的地方特色。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必将为沿岸人民带来更大的福泽。古老的黄河文化,也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站在历史的潮头,我们必须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精心研究黄河文化,细心打捞历史陈迹,用心编制发展规划,倾心推进创新发展,努力把黄河打造成传承历史的文脉河、水清岸绿的生态河、惠泽民生的幸福河。

一、濮阳黄河文化内涵丰富

1.一条大河波浪宽

濮阳境内河流众多,大大小小共有97条。金堤河、卫河、马颊河、潴泷河、徒骇河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河流。但最熟知的,非黄河莫属。濮阳的过境水中,引用黄河水的潜力最大:偏旱年景,全市可供利用的过境水量为8.54亿立方米,平水年为6.56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是黄河水。

黄河与濮阳结缘较早。周定王五年,即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宿胥口(今浚县西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走大河故渎,折向北经至濮阳县城西南,流过戚城西,繁阳故城(内黄东北)东,阴安县故城(今清丰西北12.5公里)西,昌乐县故城(今南乐县西北)东,最终汇入大海。

自此,濮阳就与黄河联系在了一起。其间,除了元、明两朝至清中期的600多年时间黄河没有流经濮阳外,其余的时间,濮阳均有黄河流过。今天,黄河自新乡市长垣县何寨村东入濮阳,流经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县县境,由台前县张庄村出境,奔袭山东入海。境内河道长168公里,流域面积227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4%。

历史上,濮阳黄河河道淤积严重,决溢改道频繁,是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最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在黄河下游26次大的改道中,决口地点直接发生在濮阳境内的就有6次,占近四分之一。纵观黄河下游洪水灾害的历史,重灾区在河南,而河南的重灾区则在濮阳。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在濮阳河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落后的生产力制约外,主要是该河段为泥沙堆积的主要部位所致。泥沙淤积严重,河道排洪能力下降,极易导致堤防决口频繁发生,同时还可能引发河道的剧烈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在不断加固堤防的同时,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作。为防御特大洪水,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濮阳境内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同时又相继在中上游兴修了三门峡、小浪底等多座以防洪、减淤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为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在重视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在新世纪之初又组织实施了“调水调沙”和小北干流放淤等多项试验工程。

近年来,脱贫攻坚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让黄河濮阳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20年年底,今天黄河流经的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走上了致富大道。可以说,这是黄河流经濮阳以来,沿黄人民所目睹的最为伟大的改变,黄河必将铭记这段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2.濮阳黄河遗迹多

黄河流经濮阳已有2000多年,给濮阳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既有实物,又有传说,还有史书记载。每一个遗迹,背后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遗迹,都是黄河与濮阳沧海桑田的见证。

黄河治理遗迹多。因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历史上黄河濮阳段从没中断过治理,由此留下了很多治理遗迹。今天的渠村分洪闸、黄河入冀补淀工程源头、毛楼景区,都是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最好见证。渠村分洪闸号称“亚洲第一分洪闸”,为国家级一级建筑物。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源头,风光旖旎,令人流连忘返。范县毛楼景区,依黄河而建,在景区可饱览黄河风光,一直是濮阳人气较旺的景区。濮阳县金堤河湿地公园,是濮阳较早的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运河黄河曾交汇。位于黄河沿岸的台前县,也是京杭大运河曾经的流经地,元明清三代,京杭大运河在河南台前县流淌了600多年。京杭大运河南从山东东平县十里铺村入台前县,向北经沙湾村北流,复入山东阳谷县张秋镇。沿途流经台前县夹河乡的林坝、姜庄、田湾、孙堤、沈堤、沙湾、大坝、前夹河、后夹河、八里庙和吴坝镇的堤头、董庄等10多个村庄。作为目前考古发现的河南境内唯一的一段京杭大运河,台前段大运河的开凿和治理,堪称枢纽工程,留下了诸多历史典故、文物遗存。此外,黄河曾经流经的清丰县、南乐县,则是隋唐大运河的流经地,同样有许多遗迹、遗物留下。今天,南乐县张庄村有个运河博物馆,里面的各类物件就是运河留给沿岸人民的重要财产。

名人轶事遗迹多。不少曾在濮阳生活或出生于濮阳的人,都在黄河边上留下了遗迹。濮阳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小村庄,如濮阳县渠村乡的闵城村、公西村,据传是孔子高足闵子骞、公西华曾经生活的地方,村庄有二贤祠,专为纪念闵子骞、公西华而建,至今香火旺盛。渠村乡原名叫蘧村乡,因卫国士大夫蘧伯玉而得名。范县辛庄乡的毛楼村,建有郑板桥纪念馆。在郑板桥纪念馆里,可以瞻仰到“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事迹和风采。类似这样的村庄,在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县还有很多。

红色文化遗迹多。比较著名的有刘邓大军渡河遗址。1947年,刘邓大军在台前、范县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今年6月20日,中宣部新命名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榜上有名。此外,范县白衣阁革命旧址、李楼渡口等,都赓续着黄河沿岸的红色故事。

3.濮阳黄河有故事

在黄河水两千多年生生不息的流淌中,濮阳人民和黄河相依相偎。黄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两岸人民,两岸人民也在不断地用行动治理黄河、利用黄河、改造黄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秦皇跑马修金堤。传说金堤是秦始皇修的。秦始皇刚统一中国,就提出“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那时候,黄河年年在濮阳一带决堤成灾。秦始皇下旨要在黄河涨水前,修一条黄河大堤,取名“金堤”。然而,在哪儿修呢?秦始皇骑上马,叫监工大臣跟着,马跑到哪里,就修到哪里。他沿着黄河跑了二百多里,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线路。

汉武帝瓠子口治河。西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决瓠子口,泛滥23年。汉武帝泰山封禅回返,亲临指挥堵决,把白马玉璧沉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命令随从官兵自大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终于使河水复归故道。司马迁参与了堵决,在《史记·河渠志》中写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至今,瓠子河首及决口处,有土垒头村和董、马、吉、常、李5个凌平村,诸多村庄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王景治河。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奉诏主持了对汴渠和黄河的治理,他调集了10万人的力量,“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后汉书·王景传》),即测量地形,打通山陵,铲平沙石,修筑了千余里黄河大堤。此堤在濮阳地区自长寿津(濮阳西南)分出,东北行,穿过黄龙潭,由新习后寨、徐堤口、刘堤口、濮阳县城南门外、清河头、岳堤口、临河寨、柳屯昌湖、大没岸等折转东至山东利津。濮阳县城南面的一段汉代黄河堤,成为今天的北金堤的前身,仍然发挥着防御黄河洪水的重要作用,只是黄河早已南徙,金堤由右岸移到了左岸成为遥堤。

欧阳修反对修六塔河。1051年,黄河从河北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依然不畅。在此情况下,宋朝统治者和大臣们开始商量治河事宜。在此情况下,“修六塔之役”被提上日程。六塔是一个地名,也就是今天的清丰县六塔乡。1052年,河北安抚使贾昌朝提议,“塞商胡、开横垄,回大河于故道。”也就是说,改变“黄河北流”的状态,通过在六塔修六塔河,让黄河恢复于东流的故道。当年九月,河渠司李仲昌又提出引黄河水北入六塔河“使归横垅旧河,舒一时之急”。由于不少宰执大臣支持李仲昌们的主张,仁宗下诏兴工,“十二月四日,发三十万人修六塔河”。欧阳修认为此项工程于事无补,于是不畏强权,曾三次向皇帝上书,反对修河,在历史上留下美谈。

二、濮阳黄河文化特色鲜明

1.时间长:黄河流经濮阳已有2000多年

全国很少有像濮阳这样的城市,与黄河有着那么长、那么深、那么广的缘分,从东周一直流到今。

周定王五年,即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堤于宿胥口,滚滚河水流入濮阳,从濮阳县城西南流过戚城西,过清丰、南乐,最后从河北入海。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决魏郡(今南乐县西南),长期未予堵。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王景治河,固定出一条新的河道。此河道自长寿津分出,浚县、滑县以下,黄河流经濮阳北、铁丘南、范县西至山东利津入渤海。此后黄河相对安澜,一直维持到北宋,行河近千年。

北宋中期至辽金,黄河河道不定。其间,濮阳境内及上下游大的改道有:1034年澶州横陇埽决口,黄河于滨县入海;1048年澶州商胡埽(今濮阳县栾昌湖村附近)决口,改道北流;1060年的大名分流,东流、北流并行;1077年的澶州曹村(今新习凌平)决口,河道南徙;1081年澶州小吴埽(今濮阳西南)决口,复向北流。自1048年至1099年,黄河或北流,或东流,不断改道,长达50多年。

南宋时,黄河河道依然变换频仍。比较著名的有1128年的李固渡(滑县西南)决口,东南迁徙,夺淮河入黄海;1166年阳武决口,汇入梁山泺。此后,元、明两朝至清中期,黄河没有流经濮阳。

黄河再次流经濮阳地区,是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这年六月十九日,黄河于铜瓦厢(今兰考)溃决,溃水折向东北,到长垣分而为三,流经濮阳南境,到范县、台前至山东入海,一直到今。

2.流域广:濮阳所辖区县均曾有黄河流过

《水经注·大河》记载,周定王五年,黄河河道自浚县东行,经滑县旧城,又东北至长寿津(濮阳县城西南)北流,过戚城西,北经内黄、南乐、大名等,由河北黄骅一带入渤海。从此记载可以看出,当时,黄河已经流经今天的濮阳县、华龙区和南乐县了。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濮阳西南瓠子口(今新习),向南摆动,决水东南冲入巨野泽。由此,黄河也流经了濮阳开发区区域。

北宋中期至辽金,黄河河道不定。其间,濮阳境内及上下游,曾多次改道,每次改道,都会带来洪涝灾害。其中,1048年的澶州商胡(今栾昌湖)决口,改道北流,将清丰与黄河联系在一起。

至于范县、台前县,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从1855年黄河从铜瓦厢溃决改道开始,黄河就流经濮阳县、范县、台前县。

3.影响大:黄河文化对濮阳文化影响深远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悠久的黄河文化,悠久的黄河文化又对整个濮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河流经濮阳,留下了秦皇千里跑金堤、两汉治河大坝、刘邓大军渡河遗址、渠村黄河大坝、引黄入冀补水口、运河小镇等历史遗迹和现代自然景观。当然,围绕黄河,也有包括秦始皇跑金堤、汉武帝治河、徐有贞治河、欧阳修三上抗章《论修六塔河》、孔子居卫十年、孟子在濮阳讲学等人文文化。这些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对濮阳各项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围绕黄河文化这个母体,濮阳还形成了两个“翼文化”,那就是龙文化和杂技文化。古黄河流经濮阳,使濮阳地区一度河湖分布,沼泽众多。著名的“中华第一龙”,即产生于西水坡。西水坡,古代也称西水泊。“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让濮阳震惊世界,龙文化也成为濮阳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黄河泛滥给沿黄人民造成无数灾害,为了谋生,一些沿黄儿女才开始依靠杂耍闯荡江湖,最终影响了内涵厚重的杂技文化。

黄河也塑造了沿黄人民的性格,形成了有开放性格特征的“河文化”。“河文化”的内涵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通达、融合,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放性。通达、融合的“河文化”,影响在人的性格上,是大气;影响在人的生活习惯上,是崇奢;影响在对朋友的态度上,是尚友。大气,体现在行为上就是豪爽、直率、仗义;崇奢,表现在习惯上就是有了就赶紧享受,很少节俭;尚友,具体到待人接物上,就是爱交朋友,对朋友热情大方,愿意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三、濮阳黄河文化未来可期

今天,奔涌的黄河依然在濮阳大地流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阐明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黄河生态,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流域城市不约而同的集中发力点。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濮阳,同样以黄河文化为引擎,擘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濮阳黄河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尤其是近年来,濮阳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及时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规划出了构建“一廊道一中心、三区两基地”的整体格局:着力建设黄河生态复合型廊道,打造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支撑区、黄河下游绿色转型示范区、文旅杂体融合的黄河文化彰显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区域性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濮阳样板。

1.高水平传承,做好黄河文化弘扬大文章

通过打捞、挖掘、整理黄河文化,将古老的黄河文化、黄河故事形成文字材料,让更多人知晓濮阳的黄河历史,了解濮阳的黄河文化。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内容,将黄河文化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从中找到融合点,找到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大力宣传黄河文化,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黄河文化深入人心。适时建设一座黄河文化博物馆,讲好濮阳从古到今的黄河故事。

2.高标准保护,做好黄河文化生态大文章

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濮阳要想永远把“黄河饭”吃好,首先就必须维护好黄河生态,把生态保护作为优先任务。从治理入手,借助国家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加大投入,扩大水域面积,提升绿化水平,让濮阳黄河美起来。要加大黄河流域植树造林的建设,用森林来涵养水源,用森林净化环境,用森林改善气候条件,从而减慢黄河沙化程度;要加大对黄河沿岸污染企业的整治,坚决杜绝将企业废液、废渣、废气排入黄河,对黄河水质造成污染;要切实将河长制落到实处,开展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等行动,让黄河流域成为水清岸绿的宜居家园。

3.高起点打造,做好黄河文化文旅大文章

濮阳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史前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交融发展。但是,由于黄河地跨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县,战线较长,景点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致使每一处景区、每一个县都没能形成绝对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市黄河文化品牌少、文化产业缺乏、文旅融合不够。要融合三县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形成融文化与美景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聘请专家学者,深挖濮阳黄河文化资源,并根据文化资源对相关景区进行打造和完善。做好顶层设计,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对黄河文化旅游带进行设计。结合目前濮阳正在开展的“幸福相约·畅游濮阳”活动,开辟出“黄河文化景观游”路线,进而形成真正的旅游硬实力。利用黄河流域生长的特色动物、植物,整合整个黄河流域的特色菜,打造属于濮阳的黄河菜系,让游客充分品尝到黄河美食。

4.高质量发展,做好黄河文化产业大文章

文化产业是当代新兴经济产业形态,濮阳具有独特的黄河文化资源,可以打造自己的文化产业,也可以推动文旅融合、文化与高新技术融合等,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如何运用黄河文化为相关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工程的带动下,濮阳沿黄人民,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在黄河沿岸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造林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莲藕产业、家具产业、大棚种植产业等。相关部门可因势利导,巩固、完善、提高原有产业,将原有产业做大、做优、做精、做强。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黄河滩区建立各类产业园,形成产业聚集优势,用产业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濮阳何其有幸,2600多年前就与母亲河结缘;濮阳何其有幸,在新时代迎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作为有着厚重黄河文化资源的城市,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是历史的机遇,更是发展的必然。笔者相信,通过得力、有效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黄河文化一定能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濮阳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濮阳,立定能成为造福濮阳人民的母亲河、展示濮阳形象的幸福河。

来源:濮阳说

原标题:《濮阳黄河那些事儿》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