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无虎豹,金猫能称大王吗?
林中无虎豹,金猫能称大王吗? 原创 邸皓 物种日历
墨脱的山脊线上,正午的阳光穿过原始林密密匝匝的树冠,在红外相机前的兽道上撒下斑驳的光点,灌丛枝叶摇动,一只猫科动物幽灵般踱步而来,随着迈步动作可以见到虬结健壮的肌肉;它面部的条纹沿着眼鼻延伸,犹如京剧里霸悍武将的脸谱,一身棕红色的皮毛在阳光照耀下如燃着的火焰。
墨脱原始森林里的金猫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猫科动物中的“林地专家”
金猫这样令人惊艳的颜值,或许是许多关于它们传说的来源。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的很多民族,都将亚洲金猫描绘为吸老虎脑髓、掏大象屁股的兽王之王;泰国的一些民族将金猫称为“火虎”,相信烧一撮金猫毛就可以吓跑老虎,而另一些民族则认为随身携带一根金猫毛就足以让老虎吓破胆了;不少学者认为汉文化中的神兽“彪”指的就是金猫。
有着惊艳颜值的金猫 | Karen stout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在这些飘渺的传说之外,人们对亚洲金猫其实知之甚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晟老师,长期关注中国大中型食肉动物。他发现在四川,老乡们对吃鸡的‘鸡豹子’(豹猫)和吃狗的‘狗豹子’(金钱豹)的许多习性都能准确描述,而对同样在这一区域生活的金猫,却连一个固定的名字都没有。
动作矫健的亚洲金猫 |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和亚洲金猫的习性有关,作为典型的林栖动物,和敢于在村落附近活动的豹猫、金钱豹相比,金猫会更加刻意地回避人类,许多常年在保护区工作的护林员,都未曾在野外见过金猫的踪迹。也只有猎人在获取毛皮时为它们按上一些对应的名字,而由于金猫毛色多样,使得它在民间有了红椿豹(红色型)、乌云豹(黑色型)、芝麻豹(灰色带黑点)、狸豹(花斑型)等一系列混杂不同的称呼。
翘起的白尾巴梢是在红外记录中辨识亚洲金猫的一个重要特征 |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那么金猫真如传说中那般战斗力爆表么?同区域分布的食肉动物之间的关系,一般和它们的体重比例相关:当一种食肉动物对另一种的体重比超过2:1而低于5.4:1时,往往会对后者形成明显的压制。亚洲金猫的平均体重约为15千克,豹的平均体重则稳高于30千克,整体上金猫应该是被压制的一方。李晟老师研究组的监测结果也支持了这一假设:“据我们的数据看,像川西甘孜这些有金钱豹和金猫同域分布的区域,如果金钱豹密度较高,那金猫的出现频率就比较低,而且金猫会对豹进行规避。这在食肉动物之间,也是比较典型的行为关系。”
红色型的金猫 | Marie Hale / Wikimedia Commons
虽然亚洲金猫并不具备传说中那样超凡的战斗力,但它们不啻为猫科动物中的“林地专家”。金猫几乎能够在秦岭以南的各种林地环境中游刃有余地生活:从寒冷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到温润的常绿阔叶林,乃至溽热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以及热带雨林。在我国,金猫的分布范围曾经遍及西南山地,并覆盖了华东、华中、华南和藏东南的森林地带;从全球分布来看,更是覆盖了南亚北部、中南半岛及至苏门答腊岛。
金猫能适应各种林地环境 |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毛色多变的金猫
毛色多变是亚洲金猫有别于其他野生猫科动物的一大特点,而这也许与它们对不同类型森林栖息地的适应相关。
黑色型个体可能更利于在阴暗的雨林底层隐蔽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整体上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的地区,花斑色型的比例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这种色型更有利于在此种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竹林-灌丛-落叶针阔混交林生境隐蔽;而海拔越低、气候越湿热的地区,比如藏东南、云南南部和老挝等地,黑色型的比例相对更高,这可能由于黑色型更便于隐入阴暗的雨林底层。
在墨脱,红外相机拍到不同色型的金猫同时出现。金猫作为独居的动物,同时出现的很可能是母子(女)。从这点也能看出金猫色型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亚洲金猫的自然分布范围内,几乎都有(或曾经有)虎豹这样更顶级的食肉动物存在。这种情况下,金猫没有像体型类似的云豹那样转而向树栖发展,而仍保持在地面活动为主。亚洲金猫很可能是通过猎物选择、调整活动节律等方式,在生态系统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猫科,金猫更偏向于昼间活动;比金猫体型大的豹偏好捕猎狍子、毛冠鹿、赤麂等中型有蹄类,小个儿的豹猫则食性广泛,以老鼠等小型脊椎动物等为主食,而体型介于二者之间的金猫,猎物的大小也在二者之间,包括了中小型有蹄类及其幼崽,以及雉类等地栖鸟类。
这只金猫似乎捕获了一只松鼠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可惜的是,研究和保护工作更容易被处于自带顶流光环的虎、豹吸引,像金猫这样的“中高层”相对被忽视了。目前国内对于金猫的食性组成与猎物偏好,只有在老河沟保护区进行的一次小规模粪便采样研究;而放眼全球,迄今为止只有东南亚的3只金猫被佩戴过无线电项圈,其余国内外的野生金猫的信息基本都来自普查式的自动相机调查和早年的毛皮收购信息。
“我们认为金猫是介于中型和大型食肉动物之间,而且具备扮演大型食肉动物角色潜力的。”李晟老师介绍说,一般划分大型食肉动物是以体重15千克为线,而亚洲金猫的平均体重正好是15千克,而大的成年雄性可以达到18千克。当虎豹等顶级捕食者消失时,亚洲金猫可能“上位”,部分顶替它们的角色。2018年,唐家河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就幸运地拍摄到了金猫捕食斑羚这样的中型有蹄动物。
金猫捕食斑羚 |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金猫有很强的迁移能力,这点也很有大型食肉动物的风范。泰国两只金猫的无线电追踪数据显示,雄性的家域面积47.7平方千米,雌性为32.6平方千米,雄性个体曾在一天内行进了9.3千米;李晟研究组布设在王朗自然保护区海拔3300米的亚高山区域的一台红外相机,曾记录到了一只雄性金猫。这颇令人意外,这里距离北岷山核心分布区至少有数十千米,而且已经是灌丛/流石滩,而非金猫青睐的林地。由此可见金猫有扩散到其他保护区的能力。
金毛有着较强的扩散能力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最后的家园
和其他大中型食肉动物一样,亚洲金猫也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历史上伴随着毛皮收购的持续捕猎,栖息地的大范围丧失,适宜猎物的减少,使它们从许多曾经的分布区消失;而禁猎以来时有发生的非法盗猎在林中散布的猎套和猎铗,也对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华南虎的退场还伴随着“周老虎”的闹剧,而曾经在东部林地广泛分布的亚洲金猫,离开得悄无声息。进入本世纪后,我国东部就再没有野生金猫的确切记录,我们甚至不清楚它们最后坚持到了什么时候。
挂爪这个动作很有猫科动物的特点 |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万幸在西南地区,亚洲金猫仍然在林间徜徉。相对覆盖度高的保护区网络为金猫的繁衍提供了最后的堡垒,几乎所有的亚洲金猫记录都是在保护区里。以白水江、唐家河、老河沟保护区为中心的北岷山地区,以及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藏东南区域,可能是如今金猫国内金猫拍摄率最高的地区。
白水江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中金猫 |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四川,它们喜欢沿着林间山脊活动,正好这些栖息地都被大熊猫保护区覆盖;在西藏,金猫与云豹、云猫等更为丰富的食肉动物等共享着丰饶且少有人类干扰的喜马拉雅山地。正在试点建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和拟议中的雅鲁藏布国家公园,分别覆盖了这两片区域,将为金猫和它的邻居们的静谧生活,撑起更为广阔的保护伞。
期待在未来,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能够增进我们对于亚洲金猫的了解;也希望不断推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能够留住它们宝贵的栖息地,或许有一天,它们甚至能够重新回到自己曾经的家园。
金猫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保护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原标题:《林中无虎豹,金猫能称大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