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恐20年|顷刻兴亡过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浮沉说明什么
从二战结束到“9·11事件”爆发前,世界的对抗主要集中在大国集团与国际阵营之间。“9·11事件”爆发前十年,冷战结束,苏联阵营解体,几十年的老对手消失了,一枝独秀的西方和一家独大的北约开始识别、寻找新的安全威胁。此时的世界,并没有像自由主义理论描述的那样美好,世界并没有进入“历史终结”的文明融合时代,反而开始进入了混乱与调整的时期。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到种族灭绝,再到极端主义,曾经被冷战压制的各种力量浮出水面。此时的美国,依然是冷战思维,执着于寻找国家对手,从1991年的伊拉克战争,到19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美国和北约都取得干净利索的胜利。但对于1990年代初期,索马里的内乱、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巴尔干地区的种族仇杀,美国却都搞砸了。这说明,美国和西方尚不适应崭新的时代。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一个更危险的敌人正在茁壮成长,这就是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在冷战的惯性中,错过了解决恐怖主义的最佳时机。2001年9月11日,美国在对恐怖主义的茫然与无知中,遭遇了现代历史上最惨烈的恐怖袭击。恐怖主义一跃成为西方乃至世界首要的安全威胁。世界由此被动进入了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相互纠葛和缠斗的时代。
“伊斯兰国”来势汹汹,呈现五个特点
“9·11事件”两个月后,美国成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决心用军事手段彻底消灭恐怖主义。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战争也许可以消灭一个恐怖组织,可以击毙一些恐怖首领,却无法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而且还在为新的恐怖主义创造条件。
“9·11事件”爆发不到两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激烈的教派冲突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随之而来。萨达姆铁腕下曾经温顺安静的伊拉克,突然变成了沸腾的高压锅,民族矛盾、教派矛盾、社会矛盾全面爆发,再加上地缘政治的三昧真火,简直就是一锅恐怖主义乱炖。“9·11事件”十周年之际,一场更加混乱的混战在叙利亚爆发,几乎所有的大国都被卷入其中。如果说伊拉克战争是高压锅,叙利亚战争简直就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在一个混乱与焦虑的时代,一个新兴的恐怖妖孽——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横空出世,瞬间席卷全球,震撼世界。
“伊斯兰国”恐怖主义有什么特点?它如何崛起?
“9·11”之后,美国消灭了75%的“基地”组织领导层,但国际局势的动荡也为“基地”组织的进化和扩散提供了条件。“伊斯兰国”的前身是“基地”组织的伊拉克分支,最早出现在2003年左右。“伊斯兰国”真正崛起,始于2011年,奥巴马从伊拉克撤军,伊拉克“伊斯兰国”随之坐大。同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天下大乱,该组织在伊拉克北部与叙利亚攻城略地,2013年4月宣布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并宣布在叙利亚北方城市拉卡建都。2014年,该组织达到鼎盛时期,6月28日,首领巴格达迪自称哈里发,将其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声称对整个伊斯兰世界拥有权力。
“伊斯兰国”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残暴、善战、注重形象宣传、有钱、“国际化”。这些特点,使其在众多恐怖组织中尤为突出。
手段残暴:众所周知,恐怖组织追求轰动效果,袭击时能用枪就不用刀,能用炸弹就不用枪。但“伊斯兰国”做得更绝,恐怖手段达到了标新立异的层次。特别擅长斩首、火刑、自杀袭击、集体屠杀,总之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残暴地砍头杀害人质,还全球发布视频。法国、英国、日本、埃及等很多国家的公民都遭到过砍头杀害。由于“伊斯兰国”的恐袭不分对象,不分教派,甚至不分敌友。连“基地”组织都认为它太过残暴,要与它划清界限。
战斗力强:一般恐怖组织都是六七个人,三五条枪,但“伊斯兰国”的武装力量规模很大,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在世界各地受过战争锻炼,即能搞恐袭,又能打游击,还能打正规战。“伊斯兰国”作战时的独门秘籍是自杀式袭击,先派出自爆装甲车,连续发起自杀式袭击,然后大部队再跟进。
注重形象宣传:一般的恐怖组织都很沉闷、呆板、神经质,但“伊斯兰国”很注重形象宣传,把各种元素与恐怖理念相结合,由专业人员设计制服、旗帜、符号,这一点很像纳粹德国,用时尚和炫酷来吸引年轻人。它适应信息化时代,善于使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音乐和宣传片制作精良,效果堪比好莱坞大片。
最有钱的恐怖组织:老牌恐怖组织遭受制裁,穷苦潦倒,但“伊斯兰国”有稳定的财源,每年从非法交易中获得数十亿美元,堪称恐怖组织里的土豪。
“国际化”:“伊斯兰国”善于与世界各地的极端分子产生共鸣,各国的极端分子宣布效忠,并以“伊斯兰国”的名义发动孤狼式恐袭,这相当于零成本在外国搞恐怖袭击。
最后,“伊斯兰国”现象的根源,是数十年战乱造成了伊斯兰世界的整体性困境与焦虑。伊拉克战争为“伊斯兰国”最初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而叙利亚战争则为“伊斯兰国”的崛起提供了沃土。最终,“伊斯兰国”成了气候,在中东地区疯狂杀戮,在全球范围疯狂恐袭,名气超越了“基地”组织。
俗话说要让它灭亡,先叫它疯狂。“伊斯兰国”看似势不可挡,实则臃肿而脆弱。即使在“伊斯兰国”最嚣张的时候,我也不认为它能够长久。
如果说“基地”组织是“纯粹”的国际恐怖组织,专注于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输出。“伊斯兰国”则更像是业余的国际恐怖组织,更看重领土、人口、资金等世俗利益。“伊斯兰国”的主要精力始终都是争夺地盘,对于输出恐怖主义也是三心二意。从袭击对象看,主要是那些阻止其“建国”的国家。从袭击手段看,主要是由各国极端分子宣誓效忠,自带干粮搞加盟式、贴牌式的袭击。从组织形式看,不像一般恐怖组织秘而不宣,“伊斯兰国”有公开的组织机构。
恐怖主义之所以不易消灭,主要是因为小规模、隐秘、分散、流动、超越世俗利益,但“伊斯兰国”则是臃肿、喧闹、聚集、追求世俗利益。“伊斯兰国”更像是个大杂烩,作为恐怖组织不够专业,作为军事组织不够强大。上述特点,决定了“伊斯兰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叙利亚战争如何导致“伊斯兰国”的兴衰?
“伊斯兰国”对于叙利亚魂牵梦绕,这既是“伊斯兰国”崛起之地,也是“伊斯兰国”葬身之处,叙利亚战争决定着“伊斯兰国”的沉浮。
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战争,是当代国际社会最惨痛的教训。各种国际力量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政治分歧与相互对立的军事行动,叙利亚的形势就如同打群架,几十股力量互为对手,政治利益错综复杂,这是叙利亚问题久拖不决的根源。叙利亚战争的前六年里,“颜色革命”、全面内战、代理人战争轮番登场,各方忙于打群架,根本没工夫反恐,“伊斯兰国”趁机崛起。
战争初期,欧美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叙利亚政府,但随着“伊斯兰国”崛起,恐袭开始深入欧洲腹地,难民潮涌入欧洲大陆,欧美开始调整叙利亚政策,首要目标转为消灭“伊斯兰国”。经过多年的争吵,2015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终于通过了2254号决议,奠定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基础。从2016年开始,美、欧、俄、土等相关方相继调整叙利亚政策,国际反恐联盟开始形成。2016年12月31日,是2254号决议所规定的停火时间,叙利亚战场上,各方争夺地盘的战事骤然停歇,叙利亚战争终于进入了反恐战争的正题。嚣张了数年的“伊斯兰国”为众矢之的,立刻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伊斯兰国”的沉浮充分说明,恐怖主义往往在社会对立与国际分歧中崛起,最终在社会共识和国际合作中灭亡。“9·11”二十年来,人类社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际恐怖主义的势头才得到了些许遏制。但恐怖主义从未远去,他们只是暂时蛰伏,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李昊,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