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学与乐
周寰 设计
“双减”带来的改变,上海家长感受不一。
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冯女士明显感到,真的减负了。“我看到孩子的作业要求,还以为她骗人了,我到家长群询问,果真只有一篇日记。” 冯女士说,最令孩子高兴的,莫过于一二年级没有笔头考试了,因为她听到女儿说“我是有神力的,我的愿望被听到了”。
“双减”政策逐步落地,有孩子兴奋于“不用上补习课了”,有学生家长选择“把信心交给学校”。
初三学生小逸的补习课停了,听到女儿说“那我就更得靠自己,上课更得认真听了”,家长朱琳认为,这是一种正向变化,如果学校和孩子双向提高,应对中考没有太大问题。
家长:真的减负了,课后服务很赞
“我可以(周末)不用上英语课了!”新学期念初一的超超一得知这个消息,便打电话向同学炫耀。此前,他已经连着5年在周末学习新概念英语。
家长李乐告诉记者,“双减”落地后,学科类培训调整的时间段都不合适,便干脆停掉了课程,仅保留篮球和编程,这也是超超想学的。
李乐带着超超在周末看电影和展览。 受访者供图
“双减”后的第一个周末,展览、电影都安排上,超超有了更多放松和探索的时间,李乐感慨:“像是回到了幼儿园带娃的日子,这是上小学之后再也没有过的场景。”
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冯女士也明显感到,真的减负了。“我看到孩子的作业要求,还以为她骗人了,我到家长群询问,果真只有一篇日记,没有别的作业。”在以前,女儿睿一回家后,得有人盯着做作业到晚上七八点,否则还要拖到更晚。
最令睿一高兴的是,一二年级没有笔头考试了。冯女士听到女儿说,“我是有神力的,我心想事成了,我的愿望被听到了。”
睿一作品,随手抓来的纸就能画画,令冯女士感到惊喜。 本文图片 受访者供图
如今,许多学校开设了课后服务。
超超在杨浦区某公办初中上学,下午4点半至5点半是以自习为主的课后服务,然后是一小时的集中看管。每周五,学校还开设了民乐、美食、综合实验等兴趣拓展班,由学生自行选择。开学第一周,超超回家前都能把书面作业完成,教师会直接批改并进行答疑。
李乐对学校课后服务的安排很是赞许,“这样一来,老师当天就能知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可以查漏补缺。”
作为家长,相比起孩子上民办小学时被要求改作业,李乐直言轻松了不少,“那时,改得不对,老师还要批评家长,生怕老师的头像出现在聊天框。”
冯女士也希望女儿睿一上晚托班。学校有下午4点半、5点半、6点半三批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如果学生选择待到5点半,可以去跳舞、唱歌、画画。在晚托班征询单上,冯女士为女儿报名了前两个时段。
不过,开学第三天,冯女士收到了班主任发来的消息,“晚托班征询单上,用水笔写了‘参加’,用铅笔加了‘不’,是不参加吧?”她知道,铅笔字是睿一到校后另加的,她曾明确表态,只想早回家。
冯女士回复班主任,既然女儿不想参加,就随她。
孩子:有了更多锻炼时间,学会自主学习
睿一不想上晚托班,喜欢踢足球,因为“足球给她带来一定的挑战,又带来成就感”。冯女士看到,绿茵场上的女儿是风一样的女子。
“双减”之下,睿一有了更多时间锻炼。“孩子现在每天都有体育健身课,除此之外还有体育课。”冯女士乐意看到这样的课程表。
对体育课的态度,源于自身经历。“我以前上的体校,从10岁开始打篮球,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很好。日复一日的练习,也能训练出学习能力。”冯女士说,她感觉自己就是从打球中获益了,练就了如今“想学什么都很快”的技能。
“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本身。”冯女士希望,睿一也能在体育课上习得一项运动技能,不断练习加强,感受到自己从不擅长到擅长的转变。她期待着,体育课能成为育人的课堂,而不是孩子们“放松”的时间。
冯女士鼓励孩子多运动,睿一展现出对足球的喜爱。
初二学生家长蓉蓉同样认为,会学习的能力更重要。
“女儿曾经问我,有同学因为补课,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要不要跟人家拼,要不要也补课?我很明确地告诉她,这样不可持续。”蓉蓉坚持一贯的思路,不补课,自己也不陪读,完全靠女儿自主学习。
女儿就读于闵行某中学初二,蓉蓉明显感到“双减”带来的变化:写作业时间大大缩短,原本教师要求买的很多参考书,如今都不作要求了。
她颇感欣慰地看到,女儿主动要求买来参考书,回家之后自己做题。
“如今,会主动学习的小朋友能脱颖而出,靠补课的‘伪牛娃’就不行了。”蓉蓉反问,“伪牛娃”现在要父母陪着学,要教师逼着学,等升入高中、大学后,难道要一直陪下去?
“一个人生下来就是独立的人,学习方法要自己摸索,哪怕是因此‘撞了墙’。”蓉蓉说。
孩子有了正向变化,家长把信心交给学校
朱琳的女儿小逸在上海某公办初中念初三。朱琳形容,“孩子一路放养过来,自由支配的时间挺多,也不错。”直到初三前暑假,小逸才开始上数学、化学课外辅导,没想到才上了两周,就遇到“双减”。
开学一周,小逸尚未感受到作业量增加,也没参与课外补习。学校会在下午4点半到5点半的课后服务时段,安排中考科目的教师轮流讲解作业。
小逸一般在晚上8点半前完成作业,看心情和体力再刷一些配套练习。她说:“现在周末没法补课,那我就更得靠自己,上课更得认真听了。”在朱琳看来,这也是孩子的一种正向变化。
“取消月考”的传闻也来了。朱琳告诉记者,原本从初二开始每个月都有月考,现在听说要取消,不少家长有些担忧,“考试是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上的优劣势,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问题,也便于孩子自我检查、及时调整。”
朱琳认为,“双减”政策的初心非常好,但也需要在实操中不断修正,“还要看各个学校对政策的理解和应对措施,这也很考验学校的能力。”
她觉得,“双减”背景下的第一届中考学生,虽有不确定性,“但从面上来看还是相对公平的。我也很想试试,不找课外机构,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上课认真听、认真完成作业,女儿能不能去搏一下中考。”
于是,她还是把信心交给了学校,“中考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双减之下,如果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孩子提高课堂效率,应对中考没有太大问题”。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