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丨红色建筑镌党史

2021-09-03 22:13
北京

北京西郊卢沟桥畔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雄伟庄严。2020年9月3日这一天,馆前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格外醒目。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首都各界群众分别敬献的7个花篮,摆放在纪念馆序厅内象征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大型浮雕《铜墙铁壁》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缓步登上台阶,在花篮前驻足凝视,表达对抗战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在当天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走!让小萱带您走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快来一起学习啦

铁肩担重任,匠心筑经典

一座“卢沟醒狮”雕塑,将记忆带回那段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重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伟大精神。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冒着弥漫的硝烟和熊熊战火,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的炮火拉开了中国全民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抗战精神从此掀开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篇章,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那段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永远被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被珍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

△1986年,纪念馆工地指挥部办公室,下达任务书

1986年5月,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一局接到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建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建一局三公司这支久经考验的“作战部队”,接到建设指令立即组建队伍赶赴宛平城,全面统筹工程建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主体建筑为“工”字形设计,正前方是面积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馆前8级和14级两组台阶,分别寓意着8年全国抗战和14年抗战历程。为保护宛平城的整体风貌,纪念馆建筑风格严格遵循“必须与宛平城的自然风貌、抗战馆的雄浑气魄取得一致,并与宛平古城古朴风格相协调”的要求,正立面采取两翼对称的传统牌楼式设计,大门借鉴汉阙造型。当时的工程主任孙德明回忆说:“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设计大气恢宏,就算放到今天也不落伍。”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在那个没有搅拌站、泵车、大型机械的年代,面对这项要求高、工期紧、责任重的建设任务,中建一局三公司迎难而上,靠小推车运送建筑材料,用双手缔造了这座中华民族精神的圣殿。

△1986年,工人在装回填土

项目团队严格按照比例要求,用砂、石、水泥等原料配制工程混凝土,配比误差接近于零。当年的实验员李立军,在纪念馆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测混凝土和钢筋试块。“每天都有一辆解放牌卡车从现场拉回大半车试块,我和同事们要用压力机逐块测试受力情况,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立刻通知换掉。”李立军回忆道。

△1986年,工人齐心协力建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建成三十多年,花岗岩地砖没有因破损更换过一块,且至今仍保持着当年的色泽和美观,这让孙德明无比骄傲。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当年铺设地砖时,老师傅要拿着小铁锤,反复敲击边边角角,仔细听声音辨空鼓,稍有异常就要扒开重新安装。凭借这份严谨,纪念馆的花岗岩地砖几乎和地面浑然一体,想分开都很难。

△1986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当时宛平城内还没有通自来水,整个城里就只有一口井,是施工用水和居民用水的唯一来源。随着施工的推进,用水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施工用水与居民用水起冲突,项目部决定晚上拉水储存,白天用水的机会全部留给居民,这令宛平城内的居民感动不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亲自到现场指挥,召开各类现场协调会议。很多单位自发组织人员前来参加义务劳动,纪念馆建设一度掀起全民参与的热潮。时任项目书记郭元忠清晰记得,从1986年基础施工开始,义务劳动人员就从没间断过。1987年3月至6月,每天来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差不多都有三五百,他们自带干粮、自带水,不给工地增加负担。

△1986年,深夜技术碰头、工程交底会

这份热忱、这份期待、这份重托,也让项目团队更加坚定决心:必须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

100多人的施工队住在百姓准备拆迁的小平房里,临时搭建了食堂,自己生火做饭,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保障了工程如期竣工。

1987年六月末,眼看展馆建设已临近尾声,没想到项目部又遇到一个新难题。按照工期,纪念馆必须在7月7日投入使用,可眼看交工在即,现场的绿化还一点儿没做。怎么办?这可急坏了现场的施工人员。“用麦苗代替草坪吧!麦苗生长期短,很快就能长出来。”项目部有人灵机一动。时间不等人,说干就干!大家找来了麦种,在需要绿化的空地上撒种浇水。不到三天,麦苗就长出来了,等到7月7日开馆仪式的时候,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起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

眠云机尚在,未忍负初心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落成当日,筹建处的领导通知中建一局三公司:“中央领导要跟大家合影!”项目部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一直在工地忙,大家来不及剪头发、刮胡子,就这样与前来参加纪念馆落成典礼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以及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合了影。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这张照片竟然刊登在了《人民日报》头版。

△1987年7月6日,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王震、杨尚昆等人出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在这里近距离感受气壮山河的革命历史,获取重生般的民族精神力量。自开馆以来,纪念馆已接待了包括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内的数十个国家政要,国内外观众达3700余万人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硝烟已经散尽,历史仍将铭记,血与火淬炼的抗战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记录了伟大建党精神,也是中建人用中国品质和先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履行央企责任的永恒见证。

素材来源:中国建筑

信物百年 | 创造“世界奇迹”!“两山”医院见证伟大抗疫精神!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成就展开幕!中建一局建证雪域高原上的历史印记

CCTV焦点访谈:带你解密中建一局超低能耗建筑建造密码

原标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丨红色建筑镌党史》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