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文旅三城记⑥|正定:露天的古建博物馆

马特
2021-09-09 20:19
来源:澎湃新闻

正定大概是河北省最被推崇的文旅古城,在很多古建筑爱好者看来,这里是中国的奈良。正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古城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作为重点内容,不过正定的面积和人口远小于定州和蓟州。2019年正定接待游客1496.8万人,旅游收入78.3亿元,这两个数字大概只有蓟州的一半。

正定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是文旅开发的基础,这座古城包含了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历史遗迹,不止一处古建筑被冠以“现存罕见”、“全国唯一”这样的名头。在大众的印象里,河北省似乎并不以旅游名胜著称,随着全国性的古城、古镇、古村文旅开发热潮,作为河北省的古城文旅门面担当,正定是否有超越性的表现呢。

首先,从“环京高铁旅游圈”的角度出发,正定在交通上并不占优,北京没有高铁直达正定,要先乘坐高铁约1小时20分钟到石家庄,然后换乘市内交通。但是从石家庄站到正定,也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需要换乘一次地铁,再换乘公交车,耗时1个小时。

相比于定州和蓟州,从北京到达目的地核心城区不超过1.5小时,而到达正定县城则要2.5小时,还包括市内交通两次换乘,这样的交通情况对于一日游的游客来说很仓促。如果是早晨从北京西站出发,到达正定县城要临近中午,而正定本身景点众多,如果想深度游览,要么在正定县城住一晚,要么在石家庄住宿,顺便参观河北博物院,那就成了文旅周末游。

从地理位置上看,正定县城的主要景点分布于各长1.4公里的横竖两条线上,横线起点是隆兴寺,竖线起点是广惠寺华塔,从这两个点出发可以贯穿大部分主要景点,这两点上也设置了游客中心、商业街和停车场。

从竖线开始走,第一站是广惠寺,这是从南面的石家庄市区进入正定县城的第一个景点,往返两地的旅游公交“观光1路”也有广惠寺这一站。

到广惠寺主要看华塔,因为原本的寺院在清朝时毁掉了,这是正定最小的景点,但这座塔在视觉上格外突出。即使完全不懂历史和建筑的游客也会被这座塔的华丽所震撼,这种塔的样式确实少见,也称为花塔,名字就能看出来,其样式特征华丽如花束一样。华塔在宋辽金时期多见,之后几乎没有了,现在全国也就十几座,正定的广惠寺华塔是其中造型最华丽的一座。

广惠寺华塔。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欣赏古建筑本身需要一定学习成本,对于不感兴趣或没时间了解的游客来说不太友好,这也是部分地区古建资源开发的尴尬,一些古建筑或文化遗迹虽然历史价值很高但不够美观,或者修复效果比较随意,游客看不出所以然。然而,正定的古建筑样式丰富、修复完整,普遍外观视觉震感,不需要太高学习成本也能直观欣赏美感。

广惠寺华塔最初建于唐代,现在这座塔是金代翻修重建的,塔身下部大体是唐代的构建,上面花顶的部分是金代的。主塔四边有四座小塔,民国时基本毁掉了,1999年被重建。

仿木结构特型砖拼接是这座塔值得欣赏的部分,斗拱、栏杆、柱枋这些建筑部件用木头制作相对容易,但这座塔是用砖仿制出木结构的样式,由于砖烧制好后就很难再修改,所以整个制作和拼接过程细腻复杂。

广惠寺华塔门票是15元,这是正定唯一一座可以登高的塔,考虑到现在很多地方的佛塔都不允许登高,甚至无法进入参观,广惠寺华塔的门票还是很值的。

登顶时要注意安全,塔里面是石头楼梯,比较陡,还有些光滑,上塔过程中可以看到墙壁上残存的壁画痕迹。到了塔最上层,可以走到塔外平座,这是为了近距离欣赏塔的花顶部分的石雕,有狮子、大象、力士、菩萨等等。在塔外平座上需要注意安全,因为外圈围栏比较低,上面风也比较大,尤其是站在边上仰头看塔尖石雕时,一定要把住围栏。

从广惠寺华塔向北是临济寺,这是一处日常使用中的宗教场所,但我参观前内部正在装修不开放,临济寺内的澄灵塔可以从外面欣赏,对于塔这种建筑,如果不是为了欣赏细节雕刻,那么近景不如远景,远景看的是塔的整体形态,包括和其他建筑搭配的位置。

临济寺是临济宗的祖庭,临济宗是禅宗的一个流派,宋朝之后成为主流,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当头棒喝”,用警示的方式刺激人顿悟,不太强调苦修,而是运用禅智机锋,断除执念与烦恼。值得一提的是,临济宗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金阁寺就是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而京都相国寺的修建者就是著名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

临济寺的创始者叫义玄,唐懿宗时期义玄圆寂,舍利被分在两座塔里保存,其中一座已经消失,临济寺澄灵塔是尚存的一座,但原来的塔建筑在宋金战争时期被毁坏,现在的建筑是金代重建的,后来又经过多次重修。

临济寺继续向北是复建阳和楼和正定历史文化街,这里是正定县城文旅商业的核心区域,代表性的古城商圈和文化表演都在这里,再向北就到了开元寺,是正定文旅的一个热门景点。

开元寺

正定开元寺一般被认为建于东魏时期,但主体建筑是唐朝重建的。进入开元寺,首先能看到一个巨大的赑屃,超过100吨,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赑屃,这个赑屃是2000年在正定本地出土的,当时要建居民楼挖地基,结果挖出了这个赑屃,旁边的介绍里有详细的挖掘过程说明。

这个赑屃背负的是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纪功碑,也随之出土摆在旁边,不过已经被砸断。从种种痕迹能看出,这么大的碑和碑首龙的样式有称帝的野心,而被砸断埋葬,说明野心没得逞。

开元寺的赑屃

安重荣是谁呢?了解一些宋辽历史的读者可能更熟悉另一个人——石敬瑭,他是五代十国后晋的君主,为了向契丹求援,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后来北宋与辽国的矛盾起点就是这件事情。安重荣是石敬瑭手下的成德军节度使,因为石敬瑭自己是从节度使起家称帝,所以安重荣也有了称帝野心,为自己打造了这么巨大的石碑,他后来真的发动叛乱,结果大败,这个碑可能就是在他兵败之后被砸毁的。

在赑屃旁边有若干根石柱,其实游客进入寺院的门是东侧门,寺院正门应该面向南面。由于南面正门外是一片展示考古挖掘现场的区域,暂时不开放,所以正门就锁住了。绕到寺院南面正门口,面向北方,会发现这些石柱的位置是整个寺院进门的第一座建筑,叫三门楼,但已经毁掉了,只剩下这些石柱遗址,仔细观察能看到上面一些花纹和刻字。

开元寺的石柱遗址

穿过石柱往后走,左边是塔,右边是钟楼,中间是天王殿,最里面原本还有一座主殿建筑但是毁掉了,这是整个寺院的结构布局。佛寺早期以塔为中心,之后以殿为中心,塔在殿的后面。这座寺院里,塔在边上,和钟楼对应,而主殿在后,可能是过渡阶段的样式,也有学者认为,现在钟楼的位置原本也是一座塔。

开元寺里的这座塔叫须弥塔,最初建于唐朝,外表简洁朴实,是唐代佛塔的特点,但是也有考据认为,这座塔在清朝重建过,塔层比例与唐塔有所差异,可能是清朝时仿制复建的唐塔。梁思成认为,这是正定四座塔里,形制最古老,但建筑最新的一座。塔的正门门楣上是一块石额“须弥峭立”,门框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四个角有8个力士的浮雕,好像在托着这座塔,每个力士表情都不一样。

须弥塔的力士浮雕

塔对面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代钟楼,也是梁思成在正定发现的第一座唐代木构建筑,这座钟楼只有下面半座是唐代的,上面半座是明清重建的,后来又数次进行修复。进入钟楼往上看,木结构简洁有力,有一些文物研究人士认为,从梁思成留下的照片中发现,这座建筑上半部分也有一些唐代的构造,可惜修复时拆除了。

离开开元寺到北面的十字路口,就是旅游路线横线和竖线交叉的位置,也是餐饮消费聚集的街区。这片区域有几处小景点,比如县文庙和府文庙,为什么会有两座文庙,其实就是省会城市里的省属机关和市属机关的关系。

县文庙

府文庙

这两座文庙游客很少,在文旅宣传中不是重要推荐景点,可能是考虑到欣赏难度,因为里面都各只有一座建筑价值很高,而这种价值更多体现在考古学术上,需要有一定研究深度的游客才能了解。县文庙整体是明朝的,但梁思成判断,其中的大成殿是五代时期的建筑,推测可能是一座佛寺的遗留,而府文庙中的戟门是元朝的建筑遗存,也是正定唯一的元朝建筑。

在两座文庙中间有一座“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被包在一个1953年修建的外壳里面。这座碑上记录的是唐朝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的事迹,他原本叫张忠志,是安禄山的义子,安禄山叛乱之后,他先是跟随安禄山,后来投降唐军,不久又投靠史思明,史思明死后他再次投降唐军。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对他既往不咎,还赐他国姓李,改名李宝臣,成为成德军节度使,这块碑就是纪念他任职期间治理洪水重修城墙。说到成德军节度使,前文提过一个人也担任过这个职位,就是开元寺里那个巨大赑屃的主人安重荣。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