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日本人朋友圈的《东京防灾》是怎样一本小册子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小秋
2016-02-02 16:27
来源:澎湃新闻

去年9月开始,不少东京市民们的社交网站陆续被一本“小黄书”占领。

已经读完的人在“朋友圈”上贴图、交流经验;还没有读到的人纷纷致电自己小区的自治会或区政府,询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拿到。一时之间,让人有了一种“不读不是东京人”的错觉。

这本造成话题的黄色封皮手册,就是由东京都政府联合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以及Nosigner设计团队所一起编纂的《东京防灾》。2015年9月1日开始,总计750万部、耗资20亿4千万日元的《东京防灾》,被免费发放到东京都内的各个家庭。同年11月16日起,所有人都能在都内的指定书店,以140日元(约合人民币7.5元)的便宜价格,买到这本B6开本约340页的精美手册。当然,在开售第一天各书店的库存就全部告罄。直到今天东京都政府仍在组织加印。

作为自然灾害大国同时也是防灾大国的日本,图书市场上从来就不缺少灾难应对类的书籍。那么,《东京防灾》为何会取得如此的成功,它成功背后,又体现出当今时代日本政府在公共事业中采取的何种策略?

“立即行动吧!”

《东京防灾》电子书

去年,伦敦劳埃德保险社发布了最新的“城市风险指数”。而东京则在未来十年最具风险城市的排行中位列全球第二。根据该机构的测算,东京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和海啸等)以及核事故一共会给城市的GDP造成约39万亿日元的损失。而在其中,地震无疑是东京市民最熟悉的一种灾害。

在历史上,东京就遭受过数次地震的侵袭。包括1703年的元禄江户地震,1855年的安政江户地震以及最为严重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东京防灾》开始配发的9月1日,即是日本的防灾日,也是关东大地震发生的纪念日)。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再次给东京都政府和市民敲响了警钟。2012年,东京都政府开始重新讨论已有的《地域防灾计划》,并重新制定出《东京都震灾对策事业计划》。新计划不仅对对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化设定了新的标准,同时还对灾难发生时的救助体制做出了强化的规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东京防灾》一书得以诞生。

“立即行动吧!”是《东京防灾》的宣传口号。而该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东京市民们的防灾意识,从当下做起未雨绸缪。作为全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根据预测,未来30年在首都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的概率有70%”。

《东京防灾》首页

《东京防灾》的内容

《东京防灾》全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大震灾演练”。此章以大地震发生作为前提,详细介绍了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情境下所应采取的紧急应对方法,地震后短时间内的避难对策,以及更长时间范围内灾区重建的核心要点。本章内容翔实,用冷静的语气为读者详细介绍灾难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其中甚至还包括“直面死亡”的章节以及东日本大地震和阪神大地震经历者们第一手的口述资料。

第二章名为“需要立即行动的防灾方法”。此章介绍了震灾发生前在家庭、公司、学校和社区等不同场所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

《东京防灾》场所索引

第三章“其他灾难和应对措施”则介绍了地震之外可能威胁到东京安全的灾害,包括了大雨、台风、泥石流甚至有战争和恐怖袭击。

第四章“应急手册”则是最被网友津津乐道也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部分。该章介绍了在灾害之后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其中既包括了至关重要的急救手段(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也有类似野外生存的DIY技巧(如何制作临时的马桶,如何用牛仔裤做成简易的书包),甚至连在灾害时应该设计什么样的游戏来安抚孩子们的心灵都有涉及。

《东京防灾》中设计孩童游戏

最后一部分则是“必备灾害知识”。该章以清晰的逻辑介绍了地震、海啸等灾难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案例。并备注了日本和东京相关救援机构的联系方式。全书在最后还附上了所有专业术语的解说,并按照年龄和灾难发生时所处的场所做出了相关内容索引。

《东京防灾》的成功之处

应该说,《东京防灾》的成功,首先在于该书流畅和妥帖的内容编写。仔细来看的话,全书写作时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东京防灾》兼顾了“日常性”和“突发性”。该书不仅以模拟情节介绍了灾难发生时的对策,更以巨大篇幅详述了灾难前所应有的各项准备。此二者的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害。

其次,《东京防灾》兼顾了“自助”和“共助”的平衡。本书在一开始的震灾对策中就明确,在灾难中应该把“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全书也没有忽略人际互助在防灾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灾后的避难和重建中,各类自治机构和政府组织应该如何行动,而个人又应该如何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别人,都有详细列举。

《东京防灾》中发生地震的瞬间

第三,《东京防灾》还兼顾了灾难的“普遍性”和东京的“地方性”。此书介绍了在全球范围内灾难的起因、后果和应对,并在可以成为东京市民实用手册的方向上做出了最大努力。一方面,该书介绍了东京的地势和地形,更是详细解说了东京所发生的地震的特性、东京城市特征和人口结构在防灾和救灾时的利弊等本土性知识。另一方面,虽然各区配发的《东京防灾》是相同版本,但东京的不同区政府都在配发该书的同时,附上了本区的防灾地图。其中包括了本区的地形结构,灾害疏散点以及防灾办公室。这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不同居民在阅读该书时可以得到最实用的信息。

第四,本书还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书中不仅给出了防灾的书面介绍,还阐明了应该如何组织日常防灾训练。随书还附赠了一枚“行动贴纸”。每一户家庭在阅读完该书并做好了防灾准备工作之后,可以把贴纸贴在家门口。这不仅可以提高居民们的参与意识,在真实的灾难中,也可以建立起一个人人参与的互助网络。

最后,就像救灾工作应该有的原则一样,东京都政府采用了各种措施,以确保每一个居民的安全都能得到保障。在《东京防灾》之外,政府印制了135万份更适于学生阅读的《防灾笔记》发放到了全东京的各中小学中。同时,语音版的《东京防灾》也可以在指定的残障服务中心免费获得,这大大帮助了视觉障碍者的阅读。

像所有大城市一样,东京都有着庞大的外国人口。他们在灾害中的安全也是都政府关心的对象。和东京都内所有公共指示牌一样,《东京防灾》配备了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以及韩文四种语言的版本,而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能在官方网站下载该书的pdf版本阅读。另一方面。日文版中还专门添加了在震灾中帮助外国居民和游客的环节,以“一个都不能少”的态度将所有人都囊括在了这张安全保障网里。

成功背后

《东京防灾》并不是东京都政府在防灾宣传上的第一次努力,但可以说,它是目前为止政府最为成功的尝试。这背后体现的则是东京都政府在公共事业的新思维。

《东京防灾》是在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的直接推动下而成型的。舛添知事的目标是打破人们对于政府防灾工作生硬、无聊的成见,并试图用更亲近市民的方式来传达重要的公共信息。年轻时曾在瑞士留学的他,对瑞士国民人手一册的《民间防卫》印象深刻。这也启发了他制作一本关于防灾的实用手册的念想。

涩谷车站的宣传(电通公司)

然而,东京都政府并没有完全依赖政府内部力量,而决定引入民间资源来打造一本更吸引人的手册。于是,在东京都总务局综合防灾部提供手册内容的基础之上,都政府邀请了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的日本电通和设计公司Nosigner一起策划了这次《东京防灾》的企划。

Nosigner的设计团队在近年来的日本公共事业设计中异军突起。在《东京防灾》之前,他们最出名的案例,是在东日本地震之后短时间内就制作完成了救灾信息网站OLIVE。

此次《东京防灾》的设计中,他们也将实用性和亲民性落实到了细节。整本《东京防灾》采取了亮黄色设计。这一醒目的颜色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提醒人们灾难的严肃性。而全书的文本和插图几乎各占一半。插图的形象简单而不繁复。人物和事物都用最小的细节提示出最大的信息。

作为补充,团队更是邀请了日本著名漫画家川口开治绘制了小故事《东京X日》,以提醒读者对灾难不要抱以侥幸的心理——它可能明天就会发生。团队还给《东京防灾》设计了一个吉祥物——防灾君。近几年来,在日本大小的公共事业中,吉祥物的设计已成为一个惯例。无论地方的旅游宣传(最著名的例子是熊本熊)还是国家的形象政策(“酷日本”的一系列企划),动漫等受民间欢迎的形式开始被官方利用。

防灾君的角色设定是一只三岁的小犀牛(日语里的“灾”和“犀”读音相同)。它最喜欢的防灾姿势是躲在桌子地下,而它的口头禅则是“立即行动吧!”。它不仅表情严肃的出现在了《东京防灾》的封面上,更在书中防灾要点处出没(如果你快速翻动书的页脚,它还会运动)。

最后,在《东京防灾》的首发仪式上,东京都政府也没有采取严肃的新闻发布会形式。而是在都厅对市民举行了启动典礼。都知事身穿东京防灾的T恤和偶像组合一起宣布了该书的发行。

正是通过这些方法,东京都成功地把一个市民多少倾向于“讳疾忌医”的话题变成了人人都感兴趣,人人都能参与的公共事件。而《东京防灾》脱俗的设计则把生硬的政府文件变成了实用好看的家庭宝典。

直到今天为止,《东京防灾》在东京和全日本引起的热潮还在继续。即使东京都政府不断增加印刷,该书仍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在网上商城,该书的售价已经达到了原来的十倍。更有甚者,其他日本城市也开始纷纷效仿,打算打造属于自己自治体内的防灾指南。而《东京防灾》这本书以及这项公共事业背后的成功策略或许可在更大范围供人们学习和借鉴。

附:《东京防灾》中文电子版可在东京都政府官网下载:http://www.metro.tokyo.jp/CHINESE/GUIDE/BOSAI/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