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症|我在害怕自己会发疯的过程当中疯了
假如我现在问你,惊恐发作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情景?
你会如何回答呢?
让我来猜测一下,屏幕前的大家可能会认为惊恐发作会是与害怕、惊恐等情绪挂钩的症状。
答对一半,惊恐发作中还包含着多种躯体症状,心跳加速、四肢麻木、濒死感从四下排山倒海而来无法阻挡……
没有逼真濒死亡感的,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惊恐发作……
李珊珊这个名字你可能没有听过,不过倘若说起港姐冠军,肯定会给你一个大美人的第一印象,李珊珊就是这群顶尖美人之一,但是她却隐秘世外多年,其中隐秘就是本期的主题惊恐症。
她销声匿迹多年之后首次“复出”,不是重返娱乐圈,而是在媒体面前公开露脸,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少数群体,也希望这些人们能够正视疾病、早日康复。
与许多精神类疾病患者一样,李珊珊不愿意面对惊恐症这一情绪病,讳疾忌医,以至于病情越来越恶化,此次“复出”,李珊珊勇于分享自己患病的心路历程,将自我剖析在众人眼光之前,以期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该病。
惊恐症这一疾病似乎在娱乐圈并不少见,韩国爱豆MINA也患有此病,而且这不是旁人臆测或者本人言论,而是由其公司JYP联合多家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联诊后的结果。
娱乐圈的人之所以频频罹患惊恐症,乃是因为惊恐症的患病与发作和高压环境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例如,韩国综艺主持人郑灿宇,就常年被惊恐症折磨,甚至曾经不得不中断工作,被送往医院急诊。
当然,除了这些博大众眼球的明星艺人,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患上惊恐症,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在承接来源于生活的重压。
惊恐症就在我们身边,某些情况下,惊恐症患者就是你我。
江苏公共新闻台曾播出一条新闻,一名初二学生被家长责备唠叨两个小时,随后出现了胸闷头晕、心动过速、四肢末端寒冷麻木,看不清东西的症状,到了医院后医生诊断这是一种心病,即惊恐症。
不由地觉得自己能无病无灾、安稳活了这几十年,也算是幸运值满分。
接下来,我就来谈一谈,惊恐症到底是什么。
惊恐症,panic disorder,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将此病形容为:是焦虑的龙卷风。它突然爆发,造成严重破坏后,会马上消失[[1]]。
一名女性惊恐症患者回忆自己惊恐症发作时的症状时描述道,每当该病发作,她会感觉到体温上升并伴随盗汗和手脚麻木发抖,呼吸困难,感到缺氧,连手指尖也是刺痛的,她对时间的感知变得模糊,有着逼真的濒死感。
她被同伴拥簇着紧急送往医院之时已经是10分钟之后了,那时的她已经渐渐恢复。惊恐发作在外人看来只有短短十分钟,但于她来说,却像被投入了一座长达百年的情绪地狱。
惊恐症发病时的特点在于“难受却无法控制和解脱,一旦发作,便只能乖乖承受发作时那抽丝剥茧般的痛苦。”
学者Zvolensky & Bernstein的研究得出,惊恐症发作时的症状常被患者甚至非精神科医生列为严重的躯体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误以为是心脏病发作,惊恐症患者因着相似的症状,往往在早期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耽误病程。
我国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黄希庭的译本《心理学导论下人格、社会与异常心理学》中表示,惊恐发作可能是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等其他焦虑障碍的一部分。
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将惊恐障碍诊断标准定义为:患者会不可预期地感受到惊恐发作,浑身不适且极其恐惧,症状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伴随着出汗、心悸。
患者在经历一次惊恐发作后会因为发作的痛苦经历而开始担心接下来的发作,并有意回避惊恐发作时的相关场所。
根据DSM-III,女性惊恐障碍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吸烟或药物成瘾者患病风险超过其他人的两倍;成年人的患病率高,尤其是在三十岁左右,到老年才第一次发病的是极少数。惊恐症的老年患病率为2.1%,终身患病率为5.1%,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辈子大概有百分之五的概率会患有惊恐症。假如你的大学专业有200个人,那么这两百人当中,按照概率会有10个人患有该病。
惊恐症带给患者最恐怖的体验并不是发作本身,而是在害怕自己会发疯的过程当中疯了···也称为预期性焦虑。
许多惊恐症患者在反复发作后,往往担心自己再次发作,心里紧张不安,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亢奋的症状,这种焦虑会折磨患者很长时间。
目前对于惊恐障碍的治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早期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早期治疗:在治疗初次发作的惊恐症患者时,第一步应该让患者正确认知这一病症,向患者解释发作时出现的“担心无法自控或死去”想法是因为内心焦虑而导致的认知障碍,防止患者在担心自己再次发作的过程里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服用抗抑郁药可以抑制惊恐发作,由于患者总是在害怕下一次发作而非常焦虑,因此抗焦虑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惊恐症易复发,药物治疗时依然必须遵守那八个大字,及时就诊,药不擅停。
心理治疗:在用药物治疗后,常常需要配合心理治疗,以消除患者内心焦虑。
1、认知疗法。
这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有结构和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在治疗焦虑症和重度抑郁时有着不错的效果,认知行为治疗之父贝克“认为,不良的认知会导致不良的情绪,继而造就不良的行为与症状。”
认知行为治疗通过“ABC”理论来改善患者对自己、他人或事件的看法与态度来调整心理问题,借助修正患者的不良认知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A:Activating events 引发患者情绪波动的事件。
B:Beliefs 患者的个人想法与信条。
C:Consequences 患者在经历了A之后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2、支持性心理治疗法。
欧美电影当中常见的小组治疗便是源于该疗法,旨在鼓励患者互帮互助,在和谐的团体气氛里治愈自己,从而起到更好的心理支持效果。
惊恐症倘若患者没有在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期待性焦虑等心理问题,也就是因不确定的未来而焦虑不息。因此,早发现并进行正确的治疗是很重要的,药物治疗治表,心理治疗治本,每一样都很重要,两者结合会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提到焦虑症的心理治疗,那就不得不提到所谓的ACT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
该疗法由斯蒂文·海耶斯开创,其明确的治疗结构与体系可以被用来治疗惊恐症,并在一些患者身上起到了可喜的效果。
人生如逆旅,一帆风顺实现的难度比较大,生理如此,心理也无法例外,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应该学会接纳自己,再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
同时,适当地了解精神类疾病的相关知识,也能够做到防微杜渐,成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精神科医生。
主观调节:
1、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必过于纠结不可改变的事情,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2、及时释放负面情绪
适当的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向可信赖的人倾诉、表达心情等,不要让事情在心里发酵。
客观调节:
1、通过活动放松身心
积极通过按摩、瑜伽或体育锻炼等方式放松身心。特别是做一些有氧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和紧张感,从而促进大脑释放5-羟色胺,改善不良情绪。
2、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日三餐规律,远离烟酒、毒品和咖啡因等,毕竟李白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世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道理。
惊恐症的症状很可怕,治疗过程较长,治疗后容易复发,但这并不是我们讳疾忌医的理由。
当身体出现腹痛、心跳剧烈、不明原因的出汗等等症状时,除了对躯体疾病的详细排查,也要记得看看精神科,精神类疾病危害的不仅仅是情绪,与之对应的是,精神类疾病的治愈也会意味着躯体方面的一身轻松。
参考文献:
[1]陈冬阳,李荐中,汪勇,等.惊恐障碍的治疗与咨询:基于病例学习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惊恐障碍[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9):1125-1130.
[2](美)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 心理学导论下人格、社会与异常心理学[M]. 2019
[3]傅安球.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 第5版[M]. 2019
[[1]] (美)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 心理学导论下人格、社会与异常心理学[M]. 2019
-END-
作者:凌辰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